推荐:历史上有一位美人,被三个君王抢来抢去,致使两个国家分崩离析

文/齐云轲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1)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1988年生,自幼酷爱文史。2007年以来,在各级各类报纸副刊、文艺刊物、文学网站、微信平台等媒体发表作品六十余万字。阅读悦读平台签约作者。系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孔子学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战国中后期,放眼山东六国——此山东非指今天的山东省,是指崤山以东。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由于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有“山东六国”之称。

能与秦国相匹敌的唯有赵国。赵国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在位的六十多年里,经过革新变法,国力大增,涌现出了像肥义、廉颇、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蔺相如、赵奢、虞卿等一大批杰出的文臣武将。

可是,自长平之战后,国力大衰,君主也一个比一个荒唐无能,最终被秦国灭掉。在战国末年的赵国,有一位公子嘉,曾是赵悼襄王时的太子,后来虽被废弃,但他在邯郸城被秦军攻占后,收拢赵国残余势力,北走代郡(在今河北省蔚县一带),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秦六年之久,唱响了一曲壮烈凄美的英雄赞歌。

一、失去王位

公子嘉,又称赵代王、代王嘉,是赵悼襄王赵偃嫡子,母亲是赵悼襄王的王后。他生年不详,只知道他的母亲死后,赵悼襄王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改立公子迁为太子。

赵迁的生母曾是邯郸城歌楼妓馆的一个舞妓,因为年轻貌美,为赵国王族中一位大臣相中,买了回去。后来,这位王族大臣死去,早就听说她的美名的太子赵偃,要将其纳入宫中。李牧等大臣认为她出身娼妓、又曾为赵国王族大臣姬妾,就劝谏太子赵偃不要纳这个寡妇入宫。可赵偃为其美色所迷,不为所动,坚决将其纳入宫中。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2)

(赵悼倡后)

公元前245年,在位二十一年的赵孝成王去世,太子赵偃即位,是为赵悼襄王,立公子嘉为太子,其生母为王后。但此后不久,赵悼襄王就听信郭开和春平君的谗言,改立公子迁的生母为后,史称赵悼倡后,公子迁为太子。

郭开,曾是赵悼襄王做太子时的近臣,赵悼襄王即位后十分得宠。春平君姓名不详,曾在秦国作人质多年,据说是赵孝成王的儿子,曾一直被赵国朝野视为太子的合适人选,作为赵孝成王的接班人。只是,后来赵孝成王立赵偃为太子,他回国后被封为春平君。他与赵悼倡后关系暧昧,通奸多年。所以,郭开、春平君是赵悼倡后和赵迁的大力支持者。

赵迁被立为太子后,赵悼襄王任命郭开为太傅。赵迁本来就不爱学习,跟着郭开又能学到什么好?不过是些声色犬马之事,不过他二人相得甚欢。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3)

二、赵国乱局

赵悼襄王即位时,赵国距离长平之战惨败已经过去十五年,距离邯郸保卫战惨胜也已经过去十二年。邯郸保卫战后,赵国在平原君赵胜、信平君廉颇等人的苦力支撑下,注意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但是距离长平之战前还差很远。

这个时候,赵悼襄王若能选贤任能,与民休息,居安思危,加强国防,赵国复兴还有一定的希望。可是,赵悼襄王在奸臣郭开等人的蛊惑下倒行逆施,先是逼走了老将廉颇,又贬谪了大将庞煖。而且,赵国与燕国之间又不断发生战事,使原本就弱的国势更加危弱。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4)

(《大秦帝国》里的廉颇将军)

赵悼襄王在位九年后,于公元前236年死去,太子迁即位,是为赵王迁,又称赵幽缪王,以郭开为相国。又以三百户封公子嘉,踢在一边,弃之不用。

郭开用事,提拔一批对他言听计从的无能之徒出任各级官吏,导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更让人无比愤慨的是,郭开在明知赵国灭亡在即的情况下,提前为自己留后路:接受秦国间谍的贿赂,出卖国家。

赵悼倡后与春平君肆意乱为,少年赵王迁只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全抛给了郭开。郭开想方设法铲除异己,贬谪庞煖、杀死李牧、废弃司马尚。秦军日逼,邯郸城终于在李牧被杀几个月后被攻破,赵国基本上灭亡了。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5)

三、临危受命

公元前228年,王翦指挥秦军攻克邯郸城,俘虏赵王迁,赵国宣布灭亡。不甘心做亡国奴的赵国人,拥戴赵王迁的哥哥公子嘉逃往代郡,在那里拥立他为王,即是代王嘉、赵代王。

至于公子嘉为什么不称赵王,非要称什么代王,历来有不同说法,最为后人所接受的说法是:从赵孝成王到赵悼襄王,再到赵王迁,这三代赵王一代不如一代,使赵国人颇为失望,以致亡国,赵国人不愿意再提及赵王;再者说,现在国都邯郸城已经被秦军攻克,国将不国,赵国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赵国人希望换个新的大王,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又因为是在代郡地面,所以称呼公子嘉为代王。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6)

面对原本就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失而复得,代王嘉的心中并没有什么喜悦。因为此时的天下形势早就今非昔比:山东六国中,韩国已经灭亡,赵国国土被秦军侵占三分之二还多,魏国更加弱小,楚国早已一蹶不振,燕国一直龟缩东北一隅,齐国与秦国结好四十多年了,一直对列国提出的合纵攻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尽管形势逼人,代王嘉仍努力振兴国家。

对外,他一即位就派出使者到燕国,与燕王喜、太子丹议和,两国结盟,联合起来抗击秦国的侵略。他还主动与背后的匈奴结好,以稳固后方。对内,他将所能得到的财力、物力、人力积聚起来,组建军队,并任用贤能之士为官,将老贵族赐予爵位,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尽己所能复兴国家。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7)

四、国亡被俘

代王嘉雄心勃勃要振兴国家,收复失土,可是上天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积蓄力量。

见亡国之期逼近,燕国太子丹首先坐不住了,于是有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秦王政震怒之下,派秦军大举进攻燕国。

这时已到了公元前226年。

作为燕国的盟友,代王嘉责无旁贷的带领赵军残部同燕军会师于易水之西,共同抗击秦军。可惜的是,这一战,两国联军被秦军击败。代王嘉率残军狼狈逃回代郡,秦军跃马扬鞭,一路追击,势如破竹攻下燕国国都蓟城(今属北京市)。燕王喜、太子丹只好举国迁往辽东。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8)

回到代郡之后,代王嘉心力交瘁。原想这两年的准备可以与秦军一战,不曾想联合燕军也未能抵挡住秦军的猛烈进攻。看来,现在不能与秦军硬碰硬,只好休养生息,以待时机。他深知秦军如此着急进攻燕国的原因是荆轲刺秦王,现在只有将荆轲刺秦王的背后主使者太子丹交给秦国,才能为自己和燕国复国赢得时间,此外,已无他策。

于是,他派遣使者去辽东见燕王喜,将道理讲透。燕王喜虽然不舍,却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只好含泪杀了太子丹,将他的头颅交给秦国。

之后,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掉楚国。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逐渐加快,代王嘉愈发意识到自己复国的梦想终将泡汤,现在别说收复邯郸,就是能保住代郡这一片赵国最后的国土,就已经谢天谢地、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9)

驻扎在代郡与辽东之间的秦军,使代王嘉寝食难安,唯恐秦军突然杀来。可是,这噩梦终究还是来了。

公元前222年,秦军雷霆般杀进辽东,燕王喜被迫投降。之后,王贲带领的秦军在回师途中,顺道杀向了代郡。代王嘉不甘心做第二个赵王迁,便带领仅剩余的军队出城迎战御敌。

这一战的结果没有任何悬念,赵国残存的战士几乎全部为国捐躯,代王嘉战败,正要自刎殉国时,被秦军锐士夺下兵器俘虏了。至此,赵国彻底灭亡。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10)

(王贲)

五、最后结局

代王嘉兵败被俘后最终结果如何,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他的弟弟赵王迁投降后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深山中,他可能也被流放到那里去了。若真是如此,兄弟俩时隔六年再见,肯定有说不完的话吧。抑或,他们已经不需要再说些什么了,只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了。

后世有人传说,代王嘉在被俘后押往咸阳,途中寻机自裁了。还有人说,秦王佩服他的气节,封他在秦朝为官,只是他不乐意,最后还是自杀了。

无论如何,代王嘉都比他的弟弟赵王迁,甚至父亲赵悼襄王有志向,有气节,有胆略,有能力。而他壮志难酬的悲剧结局,是他所无法改变的。因为在那个时候,秦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已经势不可当,赵国庙堂腐败透顶、国力衰弱,他在代郡偏居一隅,根本没有复国成功的希望。可是,他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还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11)

六、年龄之谜

作为一位失败的英雄,代王嘉到底活了多大年纪?目前,这尚是一个谜,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下他的生卒年月。

但是,我们不妨推测一下。

赵惠文王赵何于公元前299年继位,这年他十岁,那他出生的那年应该是前308年。赵惠文王的儿子赵丹,也即赵孝成王,有些史料上说活了四十三岁。他死的时候是前245年,推算一下,应该生在前287年。他的儿子赵悼襄王赵偃继位时,大致二十多岁。

赵悼襄王在位九年而死,死时也就三十多岁。作为赵悼襄王的嫡子,代王嘉在父亲死时最大不会超过二十岁。在这里,不妨暂且按父亲死时他二十岁来进行推算。赵王迁在位九年邯郸城破时,公子嘉那时不过二十来岁。苦苦坚持六年后,抗秦失败被俘,他也才三十来岁。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12)

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人,经历了亡国之痛、复国之败、败军之辱,最后不堪忍受巨大的绝望和侮辱,选择自裁,亦在情理之中。

我们不应再苛责他,尽管他也有错误,——比如,他认为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就能避免秦军的侵略,这是何等的天真幼稚,——有谁能理解他少年时期由太子被废为普通的公子,可能母亲已经死了,失去父母的爱,与赵王迁也没有兄弟间的悌,孤苦多年,最后复位得国,得的也是个千疮百孔、早已病入膏肓的“病”国。复国,他苦心孤诣,雄心勃勃,最后看到复国无望,也矢志不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败犹荣!

两千余年的风尘烟霞,掩埋了多少可敬可爱的英雄人物,吹散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尘封了多少可圈可点的伟大精神。

赵襄王时的赵国(赵悼襄王若不废长立庶)(13)

但在某个夜晚,那神性的光辉会突然从发黄的史册里跃出来,给人以无限的慰藉和温暖,足以抚平心中那难言的苦痛和沧桑……

相关阅读:

他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客死楚国?

探寻赵姓的起源:现在哪些民族与赵姓有较深的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