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书分享稿(读书专栏童年的秘密)(1)

写在专栏前的话

1.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学习?

因为在我们还不懂婚姻的时候,我们已进入婚姻

在我们还不知如何做父母的时候,我们已成父母

2.我们学习什么?

可以学习了解孩子

更主要的是了解我们自己

因为只有懂得自己才能真正懂得孩子

3.专栏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欢迎您的指正和讨论。

《童年的秘密》读书专栏第九天

作者介绍

童年读书分享稿(读书专栏童年的秘密)(2)

第二部分 新教育

第四章 儿童的心理畸变

本章主要阐述儿童的心理畸变原因、儿童心理畸变的表现,以及儿童心理畸变和身体健康的关系

本章有三节内容

第一节 儿童心理畸变的原因

本节论述儿童心理畸变的原因

一.儿童心理畸变的原因

儿童的发展道路受阻会引发的心理畸变,畸变最初难以察觉。

第二节 儿童心理畸变的表现

本节具体论述几种儿童心理畸变的表现、原因等内容

一.神游

心理分析家把反常的想象力和过分热衷于游戏描述成“心灵的神游”。

“神游”是一种逃避。逃避或逃入游戏(幻想世界)掩盖已分裂了的心理能力。

1.行为表现

“神游”表现与“实体化”相反。

(1)易被图像和符号所吸引

原因:心理失去目标而随意漫游时,人会处于空虚、发呆和混乱的状态。

心理能力必须通过运动(工作)的途径完成。否则,心理和运动(行动)各自发展,人格就分裂了。

(2)做某件事时,尚末完成就丢下。

原因:心理能力涣散,不能固定在某个对象上。

2.环境因素造成神游的原因

(1)只提供给儿童玩具和娱乐活动。

结果是玩具能激起儿童的活动,但很快失去兴趣。

3.“神游”儿童在“儿童之家”的反应

若干时间后,这些儿童会马上投入某些工作,运动器官成为渴望了解和真正认识外界现实的工具,对知识的探究已替代无目的的好奇。

二.障碍

障碍也就是心理障碍,是一种意志完全无法控制的心理防御,与表现为违抗或固执的心理防御不同。

1.儿童心理自动拒绝接受和理解来自外界的观点。

2.有的障碍表现对外界“抵触”,这些儿童时期设置的心理碍障会终身携带。

比如抵解数字甚至拼音,成人后看到数字或拼音就会出现焦虑和厌烦的情绪。

3.在具有正常化功能的学校中,如“儿童之家”,神游比障碍较易治愈。

三.依附

1.具有依附的儿童个性:顺从、心理能力弱易受成人影响。

2.依附对象:倾向于爱包办的成人

3.行为表现:

(1)缺乏活力、显得不耐烦,而且自己无觉察

(2)愁眉苦脸、易掉泪,正在遭受痛苦的神态

(3)易放弃自己的活动,服从成人的每个命令。结果儿童处于冷漠状态,行为懒散、懒惰。

(4)喜欢提“为什么”,但不倾听,再马上提问。其目的是希望会给他们帮助的人一直待在身边。

四.占有欲

依附非自己需要的物质,又不愿放弃。其结果,儿童地发展失去平衡。外在表现为麻木不仁、不可思议。

对东西的占有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

1.占有型

仅被某些东西吸引,并渴望占有。但又抓住并损坏想要的东西。为保护这些东西,儿童之间易产生冲突。

2.收藏型

(1)倾向于个性软弱和内向的儿童,口袋装着无用和杂乱的东西。

(2)积聚和隐藏的东西五花八门,相互之间毫无关联,没有分类的知识。

五.权力欲

儿童利用成人的力量达到目的,包括不合理要求。一旦成人让步,儿童则逐渐变得任性。

因此,成人在关爱儿童时要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定(合理)的方式。

六.自卑

1.行为表现

胆怯、作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或批评退缩,遭受压抑就流泪;与痛苦的心态形影不离。

2.原因

成人填塞和语言暴力

3.对成人的建议

(1).允许儿童接触各种东西、使用(工作),注意工作的合理、有序。

(2).注意培养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顺序。如,起床知道该干什么。

(3).不打扰儿童自主的活动。

责任心感来源于儿童对各种行为之间联系的领悟和对它们重要性的判断。儿童需要时间。

当儿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以及各种步骤,儿童就成为自己的行为的主人,即儿童具有了自信。

责任心源于自信。

七.恐惧

1.原因

(1)成人用人为的恐惧恐吓儿童,目的是使儿童服从。

(2)儿童对被曾经强烈恐怖印象产生无法克服的恐惧。

解决方法:使儿童接触现实并使他体验和理解他的环境的任何东西,有助摆脱紊乱的恐惧心态。

(3)非正常化儿童面对危险的特点

无法识别危险而常面临危险,如在马路上戏嬉,参与火灾救援一式的“英雄主义”。

(4)正常化儿童面对危险的特点

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避免盲目的冲动。

“谨慎”品质,使他们能避免危险,因而也能自由行动。

八.说谎

1.犯罪时说谎时是心理紊乱引起、情绪又加剧心理紊乱。

2.自我防御的正常说谎。(保护自己防止受到人身伤害)

3.与自我防御无关的说谎。正常儿童也有发生。

(1)企图描述某些幻想的东西,可看作釆用一种艺术形式。

自的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说的事件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类似编故事。

(2)可能是巧妙推理的产物,不同于懒惰或发现真理不感兴趣而说谎。

4.具有懦弱和畏缩特性的儿童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而编造谎言。

原因是儿童怕指责。

5.纠正说谎需要改造环境

改变说谎需要的条件:

(1)转变思想

(2)与现实接触

(3)人格自由

(4)对能满足敏感期的东西有积极兴

6.社会环境与正常儿童的冲

正常儿童刚进入学校时被认为不礼貌和不服从的,其实他们是真诚的,只是没有学会必需的适应。

第三章 心理畸形对身体的影响

心理分析家经过许多地研究证实,许多身体的失调都产生于心理原因。

甚至某些似乎主要与身体密切相关的缺陷,其最终根源也都在于心理问题。

以饮食为例。

一.消化不良

常出现在有依附性的儿童身上。

二.贪食

强壮和活泼的儿童容易表现出一种贪婪的食欲,很容易被当作是一种“良好的食欲”。这些儿童一看到食物就被吸引住了。它很难通过训练或忌食来加以纠正。

原因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具有保护自己并保证使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可促进一个人的食欲,同时也引导摄入所需要的食量。

一旦出现了心理畸变的征兆,这种主导本能就消失,对食物则表现为贪婪。

三.对食物的厌恶感

儿童断奶前,在吸奶时,他们会停止吮奶,休息一下,然后再回来用一种缓慢的和间歇的节奏吮奶。这种情况,在大些儿童身上仍有发生。

一些儿童专家所承认,他们发现,儿童并不是把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立即吃完,而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停下来不吃东西。

由于成人用他自己的节律强迫这个儿童吃得快一点,一些儿童有他自己的特殊的进食节律,拒绝接受成人的节律。儿童则表现出对食物的厌恶。

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一种防御性冲动使儿童拒绝吃东西,这种情况一般是儿童自我保护的表现。

四.如何帮助对于消化不良、贪食、对食物厌恶的儿童

为这些儿童提供以正常的方式进行生活和活动的自由环境。

个人理解:

进食对儿童来讲是讲大事,关乎身体健康很关键的地方。

好的进食习惯还是要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进食习惯,尊重儿童的意愿。

在辅食添加阶段,特别要注意儿童不喜欢的食物添加方法。我借鉴的是崔玉涛老师的做法。保证不喜欢的食物出现的次数,但尊重儿童想不想吃,吃多少。

稍大的儿童平时多练习独自进食,保证手和进餐用具卫生就行。很多成人包办,大多数是嫌儿童弄脏身体、衣物和环境,打扫卫生麻烦。卫生麻烦和儿童身体健康比起来,又算什么呢?

不同年龄阶龄段的儿童,需要提供的帮助内容是不同的。重要的是尊重儿童进食意愿,吃饭速度,吃多少,吃什么等等。

我的大儿子不喜欢吃猪肝。

我每月会炒一次猪肝。有时把少量猪肝切成小小的丁,再配多些瘦肉丁、酸藕丁,爆炒。他挺喜欢的。当然,没告诉他肉里面有猪肝。

或者炒猪肝片,放宽油,吃完猪肝,用剩下的油料拌青菜面条,他吃的时候还以为是牛肉面呢。

小儿子和女儿不爱吃苦瓜,但爱吃瘦肉。夏天,我常常用苦瓜炒瘦肉丝,苦瓜丝切薄些。虽然仍不吃苦瓜,但瘦肉总会上混合苦瓜味,经常吃,也就不反感苦瓜了。

把孩子爱吃的和不爱吃的搭在一起,让孩子慢慢习惯,不必强求。

脾胃不怕空一点,就怕撑一点。

这是个不缺吃的时代,而是个易吃坏的时代。

五.正常化儿童的吃饭表现

在我们的能使儿童正常化的学校中,最惊人的一个现象就是儿童消除了心理畸变,回到了正常状态,因而儿童对食物也就失去了原来贪婪的欲望。

他们感兴趣的是每一种行为的正确表现,因此,他们能用合乎规范的姿势正确地吃东西。

这种极其重要的敏感性的恢复在“儿童之家”开办初期。

到了吃饭的时候,年幼的儿童把他们的时间全花在正确地铺餐布上,看着那些餐具,尽力回想手势和使用这些餐具的每一个细节,或者帮助一个比他们更年幼的伙伴。完全没有对食物的贪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