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思琴

幽幽静默如高士,道骨仙风若有思。

体象阴阳通大道,素心聊共雅人知。

这首小诗是对古琴的一个总体描述,前两句是说古琴的外形所展现的神韵,第三句是从琴的构造上体现的象征意义,最后一句是从演奏的角度对古琴的把握。一张制作精良的古琴挂在书斋之内,就象一个沉默的高士,周身幽韵无限,只与雅客共语,难与俗人知心。

古琴的创制者现已很难考证,从文献的记载来看大概有“伏羲造琴、神龙作琴、黄帝制琴、虞舜造琴”四种说法。虽然现在尚无定论,但古琴的创制出自于圣人之手确是无疑。在我们祖先的眼里,世间万物都是具有生命的,所以他们在制造一件器物的时候很少象现在的工匠把东西造成简单的几何形状,他们会把每一件器物赋予一种生命的意象,形神兼备,充满生命的脉动。所谓“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就是这个意思。古琴的制作也体现了这种象征性的理念,一把古琴其实就是对人体的一个模仿,更是对一个宇宙的微缩。

古琴的形制是由上下两块不同的木板粘合而成,面板一般用木质比较疏松的桐木或杉木,是为阳木。底板是由梓木或一些木质坚硬的材料做成,是为阴木。面板上置岳山(弦枕),底板左右各开两孔,是为龙池、凤沼。两板相合,阴阳相成。上缠七弦(最初的琴是五弦,象征五行。传说是文王与武王各加了一根弦,从而变成了七弦)一弦外镶十三个徽点(琴徽一般用玉质、象牙、贝壳、黄金等材料制成)。

此琴乃镇国之宝,天赐神器,唐琴之典范,雷氏制琴之绝品。气象宏阔,雍雍穆穆,泱泱盛唐风度。琴身通体蛇腹断,背后有“九霄环佩”四个篆字题名,还有宋黄庭坚的题字、苏东坡的题诗,中有“包含”一印。一琴之内而兼具众美,实是造化奇功,人间无匹。

二、神龙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1)

此琴古拙而不失秀气,气韵苍古、题刻精美。神龙式琴也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式样。

三、仲尼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2)

琴器之美

仲尼式唐以前早有此琴式,然至宋代才开始流行起来。此琴秀外慧中,一股清穆之气,灵韵十足。背后题刻美不胜收,琴名意境悠远,若海上明月,清辉无限。

四、连珠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3)

此种琴式因在颈腰处状若串珠故而得名。此琴身材修长,体势飞动,纹饰苍劲,形制秀美。背后草书题名“飞泉”,如长涧飞珠,神韵独具。

五、灵机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4)

此琴幽幽静静、默然独处,如山中道人,神气内敛。背题“独幽”之名,下有“玉振”一印,文字简约,深具道者之风。

六、落霞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5)

此种琴式极不易制,佳品难觅,市上所见者多为俗不可耐。此琴柔宛沉静,若月下微波,聊通远意。背后印章稍大了一点。

七、蕉叶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6)

此琴式因形如蕉叶故得名。此琴周身线条圆润流畅,琴头别具一格,憨态可掬,生趣昂然。

八、师旷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7)

此琴形制奇古,大腹能容,拙而生趣,不同凡响。背题“太古遗音”四字,意象渺远,堪为琴中古品。

九、凤势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8)

此琴式样与连珠式颇为相似,然体态更为宽博厚重。此琴徽、轸与雁足皆为象牙制成,琴体稍扁,典型宋琴风格。

十、伶官式

风雅之仪琴谱(琴器之美)(9)

此琴玲珑秀气,古风隐然。琴名:“混沌材”,下题一诗:羲皇人已杳,留此混沌材。想是初开辟,声音妙化裁。完然一太璞,解愠阜民财。不凿庄生窍,古风尚在哉。

传统一张成品的古琴一律都髹以大漆,中国的漆器工艺之精美在这里我不想过多的加以叙述。但传世的古琴一般在经过一、二百年之后,漆层由于受琴声所激会形成很多独特而美丽的断纹,有些断纹观之真如鬼斧神工一般神妙绝伦,叹为观止!那是一种时光的沉淀,记载着一张琴经历的人间风雨、世事沧桑。常见的断纹有蛇腹断、牛毛断、梅花断、冰裂纹等。

古代文人一般会给自己的琴取一个名字,然后把它题刻在琴的底板上。古琴的命名原则有多种多样,有的是根据琴声的特色来取名,有的是根据自己的志向,有的是根据一种意境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命名一般都极其古雅而富有诗意,这种命名传统再结合书法、篆刻、题诗等渐渐形成了一种古琴所独具的文墨美。这些题咏再加上古琴独特的断纹使一些传世的古琴浑身散发出一种难以言说的韵味,或古朴、或幽静、或沧桑、或沉宛、或深邃!一张琴就是一幅画、一部历史、一位千年大道、一叶时光里的扁舟。

笔者有一张古琴,虽然是一张新琴,但斫琴师告诉我他是用一块明代寺庙的房梁做的。其声苍劲沉古无一丝火气,扣之真如沧海龙吟。夜深人静时常我会看着他,想生命的缘份真是不可思议!霎那间出神时,穿越时光之河仿佛又听见曾经朗朗的诵经之声。余音袅袅,钟磬和鸣……

2012年10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