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荣姓出周荣公(见隋初)”。

宋代荣諲公首次修撰荣氏宗谱,祠部员外郎梅询为之写序,开篇第一句既是“荣氏出自荣公。周封公于荣,因以为氏。”。

清人顾复初《春秋大事姓氏表》也以荣公为荣氏首。

《论语·泰伯》云,“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马融注:“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是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乱的大臣。荣公为武王十乱之一。

《国语·晋语》云:“文王诹于蔡原,访于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此句亦即“文王诹访于蔡原辛尹,重之以周召毕荣”。意思是说文王“咨询蔡公、原公、辛公、尹公等史官,重用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等大臣”。将周公、召公、毕公、荣公置于近乎平等的地位。

周公、召公、毕公、荣公都是何人呢?

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史记·鲁周公世家》索隐有“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后以为周公之采邑,故曰周公。”

召公,姬奭。周王宗室,有学者认为是周文王的儿子,有的认为是周文王的弟弟。其采邑地也在太王故都,《史记·燕世家》索隐:“召者,畿内菜地,始食于召,故曰召公。”

毕公,姬高。周文王第十五子,盖庶子也。采邑于毕原(又称程、毕郢、毕程),故曰毕公。

采邑制度是周朝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采邑制与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共同构成了周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采邑是一种社会实体,周代的采邑主“食其田并主其邑,治以家宰私臣,又子孙得世守之”。

那么荣公呢?荣公采邑于何地?《左传》记载,昭公二十二年,周景王崩于荣氏之采。杜预注云,“河南巩县西有荣錡涧”,谓即荣氏之采邑。

荣姓始祖(荣氏出自姬姓荣公)(1)

卯簋盖铭文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先生研究西周铜器卯簋盖之铭文,得出结论荣公之封邑在丰京邻近。


荣姓始祖(荣氏出自姬姓荣公)(2)


郭沫若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

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吕文郁先生,在他的著作《周代的采邑制度》中专设《西周王畿采邑的分布变迁·荣》一节,对西周荣氏采邑进行了考证:“考周初王室重臣之采邑,多在宗周畿内。与周、召、毕诸公并列的荣公初封之采邑,也应距宗周不远。”“河南巩县荣錡涧当是荣氏家族东迁之后的采邑。”

还有一种说法与上吻合,武王灭殷后分封同姓诸侯,周王宗室姬霞受封于户地,今陕西户县。成王即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东征平定管叔、蔡叔叛乱后,为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营建东都于洛阳,并将分封于户地的姬霞改封于荣锜涧(今河南巩义市境内),采邑于荣邑,故曰荣公。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古文字学专家尹航福博士考证:河南巩义市康店镇马峪沟一带,历史上叫荣锜涧,是周初荣公的封邑。荣锜氏善于治国,也很会做生意,他们制作的弓箭遐迩闻名。

先秦史、商周考古、古文字与出土文献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韩巍博士经过对大量青铜器的研究,确认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显赫的荣氏家族,并开列出西周荣氏家族的世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