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重阳节是传统佳节,是老人的节日。祝天下老人开开心心,幸福快乐。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

关注我,一起来欣赏5副重阳节极品对联,对仗工整,惊艳千年,值得收藏下来。

第1副对联:文武一龛如在上;弟兄同节此登高。

乾隆时期,有个左都御史叫吴省钦。吴省钦多次担任科举的主考官,与弟弟吴省兰都是和珅的老师。

和珅权势滔天之时,吴省钦兄弟为了攀附和珅,反而拜和珅为老师,品德不行,厚颜无耻,颇为时人所鄙夷。

庆重阳节对联大全带横批(5副重阳节极品对联)(1)

不过这两兄弟当了多年的学官和主考官,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当年直隶正定府(今石家庄)的考试院后有个小楼,祭祀了武帝君关羽和文昌帝君。

庆重阳节对联大全带横批(5副重阳节极品对联)(2)

当时,吴省钦正在此地担任学官,重阳节收到圣旨,被要求返回京城。而来此地接替的新学官,恰恰是弟弟吴省兰。

重阳节有登高的传统,吴省钦两人没去登山,而是一起登上了考试院后的小楼,去拜谒文武帝君。

吴省钦灵机一动,对弟弟说:“如此佳节,你我兄弟恰成一段佳话,理当有个对联。”

然后,吴省钦指着上头的文武帝君雕塑,随后又指了指兄弟两人,出口成章:“文武一龛如在上;弟兄同节此登高。”

对联妙用文武第和弟兄,既点出学官这个官职的重要性,也体现重阳节登高的传统,展示了兄弟两人的感情,对仗工整,文采飞扬,可谓天生一段佳话。

庆重阳节对联大全带横批(5副重阳节极品对联)(3)

第2副对联:开上寿初筵,九十曰耄;后重阳一日,八千为秋。

这既是一副重阳节对联,也是一副祝寿对联。

当时有个老太太在九月十日过九十大寿,因为生日和重阳节相隔太近,重阳节又与老人有关,送寿联的人自然会把重阳节写入对联中。

此联之妙在于巧妙集句,用了数字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表达效果。

九十日耄,出自《礼记·曲礼》:“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

八千为秋,出自《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这两个典故都是出自经典,都是讲长寿的典故,用经典来祝寿,不但正合时宜,而且增强了力度,类似现在请明星给老人拜寿,非常有面子。

开上寿初筵,赞美寿宴,表达出寿联作者的衷心祝福。后重阳一日,利用重阳节敬老惜老的氛围,自然点出“八千为秋”的吉祥话。

这副对联看上去简单,实则水平不俗,令人拍案叫绝。

庆重阳节对联大全带横批(5副重阳节极品对联)(4)

第3副对联:小暑小鼠;重阳重羊。

这是一副妙趣横生的谐音对联。有人出了一个谐音上联:“小暑小鼠。”才子在重阳节想出:“重阳重羊”的下联。

有人问:“重羊是什么意思?”

对下联的人笑嘻嘻说:“前面两只羊在交配,两只羊叠成一只,这可不就是重羊吗?”

听者闻言,也是哈哈大笑:“妙哉,妙哉。”

庆重阳节对联大全带横批(5副重阳节极品对联)(5)

第4副对联: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这是古代民间俗语,是老百姓对重阳节以及夏天冬天气候的认知。

古代人没有现在那么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老百姓在生活中都会逐渐积累经验。

古人认为,如果夏至有风的话,往往是三伏天比较热的。而如果重阳节不下雨的话,那么冬天都大部分时间都是晴天,是干冬。

这种俗语未必符合天气的真实情况,却代表了部分老百姓的认知。

当然,也有人说,这句俗语其实是“夏至酉逢三伏热,重阳戊遇一冬晴”的谬误版本。

第5副对联:端午之前,犹是夫人自称曰;重阳而后,居然君子不以言。

端午是五月初五,两个五。重阳是九月初九,两个九。也因此,古人经常会把端午和重阳放在一起。

有趣的是,某个秀才在五月的考试中顺利通过,成为了一名秀才。在秋天的考试中大展才华,成为了一名举人。

庆重阳节对联大全带横批(5副重阳节极品对联)(6)

有个宾客送了这副对联作为祝贺,赢得满堂喝彩。

对联根据考试的两次时间,巧妙选择了端午和重阳两个传统佳节,强化了时间概念。

同时,对联引经据典,符合向读书人祝贺的主题,更谜语般隐藏之法,增强了趣味效果。

夫人自称曰,出自《论语》:“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上联隐藏了小童两字,采用了字面意义,指的是没有中秀才之前的“童生”。

上联说,端午之前,还是个童生。

君子不以言,同样出自《论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庆重阳节对联大全带横批(5副重阳节极品对联)(7)

下联同样断章取义,引经据典却只采用了字面意义,隐藏了“举人”两个字,意思是重阳之后,居然成为了举人。

整个对联连起来,通过端午和重阳两个节日之间的短暂时间,体现出这个举人科举之路的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联作者的赞美与祝贺之意,真是手法高妙,妙不可言。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