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通济,无闭翳”,阔别三年的“行通济”,欢乐回归!2月5日,虽然阴雨绵绵、寒意仍浓,但是丝毫没有减退市民行通济过元宵祈福的热情,迎风起舞的风车汇成金灿灿的海洋,万人空巷闹元宵行通济的盛况重现。

伴随着一阵阵的祈福声、口号声、欢笑声,来自八方的宾客举着风车,提着生菜,携老扶幼走过通济桥,怀着共同的心愿,祈求时来运转,再无“闭翳”,传承这已有四百年的文化盛事,感受着佛山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慈善文化气息。

行通济祈求幸福团圆

今年行通济恰逢周末,虽然下着绵绵小雨,但市民、游客行通济的热情依然高涨。绚丽夺目的灯饰高高悬挂,格外喜气洋洋,人们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手执金色的风车与油绿绿的生菜,在和风细雨中漫步通济桥,为这喜庆的节日增添一抹抹色彩。

形容人多拥挤努力生活的句子(行通济盛况重现)(1)

行通济现场。/佛山日报影像部摄

5日下午4时,80岁的林婆婆和老伴一起来到通济桥,适逢元宵公益慈善文化人人行巡游活动举行,两位老人携着手一起观看方阵巡游盛况,并叫旁边的游客帮忙拍照。

林婆婆住在附近的金鱼街,她和老伴都是退休老师,此前已经连续30多年行通济,“虽然隔了三年没有行通济,但如今一恢复,依然热闹非凡。”林婆婆和老伴回忆,30多年前,基本都是本地人行通济过元宵,后来慢慢地越来越多来自各地的游客参与进来,让这一活动越来越热闹。

“当年我将只有几岁的小孙子扛在肩膀上一起行通济,如今他都已经读完硕士了。”林婆婆的老伴笑着说,当日行完通济后,一家人计划一起相聚吃晚饭共庆元宵节。

今年60多岁的李阿姨和丈夫赵先生带着4岁的小孙子前来行通济。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

“疫情发生前,我们每年都会在正月十五当晚12时行通济,今年因为带上小孙子一起去,就选择在元宵节下午,免得人挤人。”李阿姨说,往年他们拎着生菜、举着风车,跟着人流浩浩荡荡地走过通济桥,心里无比畅快。

在问及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时,李阿姨脱口而出:“最希望是家里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在一旁的赵先生则打趣地说:“希望我儿子能尽快给我们生个孙女。”赵先生有两个孙子,而他很喜欢女孩,一直盼望着有个可爱的孙女。“能给孙女买漂亮的裙子,绑扎呆萌的辫子,每天接送她上下学,那我就觉得无比幸福了。”赵先生笑着说。

慕名而来感受民俗魅力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佳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悬挂着大红灯笼的通济桥,一派火树银花的浪漫气息,吸引不少情侣手挽手,一同走过通济桥。

形容人多拥挤努力生活的句子(行通济盛况重现)(2)

市民在合影留念。/佛山日报影像部摄

市民陈小姐的男朋友李先生在广州工作,2月5日下午专门从广州赶到佛山,与陈小姐一起行通济。“听朋友说佛山这边有行通济这个习俗,觉得很有意思,也想来过过瘾,顺便在这边度过中国情人节。”李先生在行通济期间,买了一束香槟玫瑰送给陈小姐,“我们交往三年了,希望今年能够拉埋天窗。”

陈小姐开心得笑不拢嘴,她认为用“行通济”这种方式过情人节,很有意思。“我们下午走完通济桥后,晚上还打算到附近的电影院看电影,希望能给女朋友一个浪漫而难忘的情人节。”李先生说。

除了一对对情侣和一家大小的市民,行通济人群中还有不少学生的身影。

2月5日,荣山中心初三学生廖同学在新学期注册后,约上小伙伴一起行通济。廖同学是佛山本地人,在疫情发生前,每年都与家人一起行通济。“等了三年,终于可以再行通济了,热热闹闹的场面又回来了。”廖同学说,新学期开始后,他就要备战中考了,希望能考出理想成绩,考上自己的理想高中。

廖同学还邀请籍贯来自四川的朱同学一同前行。朱同学是头一次行通济,认为“行通济特别有意思。”“在我们四川老家,到了元宵这一天,我们会放天灯、耍龙灯、吃元宵。没想到佛山还有行通济这一大型的民俗活动,我也要行通济,冇闭翳。”朱同学笑着说,他今年在佛山读完初三就要回四川继续读书,想借此跟同学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今年的新年愿望是,顺利读上军校,以后可以当兵,报效祖国。”

大人小孩乐做慈善

在行通济的现场,随处可见一幕幕温馨的场面。在滚滚人潮中,不少人携老扶幼,全家来祈福,尽管热闹拥挤,但都互相谦让,不仅互相帮忙拍照,看到有乱跑的小孩,旁边的路人帮忙家长拉住,年轻人遇到行动缓慢的老人,则自觉让出路或者上前扶一把。

形容人多拥挤努力生活的句子(行通济盛况重现)(3)

市民在通济桥合影留念。/佛山日报影像部摄

除了参与行通济的人流,一批批维持秩序或者募捐善款的志愿者,成为行通济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在募捐的时候,既要发动市民捐款,也要兼顾注意不造成人流堵塞。”志愿者范先生今年是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行通济,他抱着募捐箱,身旁的两位同伴则拿着慈善贴纸和小旗子,赠予乐善好施的市民游客。

期间,市民廖女士引导着三岁的宝宝向捐款箱捐出10元钱,范先生蹲下来将捐款箱伸到了宝宝面前,并送出一面小旗子奖励给宝宝。“这是宝宝的第一次捐款,还是用他的利是钱,希望能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向善的种子。”廖女士说。

在通济桥牌坊流动捐款箱前,还有不少学生也捐出自己的“利是钱”,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自己的小小心意能帮助到更多人。”

八方来客共享盛事

在行通济现场,除了来自周边市区的客人,还有来自港澳台同胞、侨胞以及国际友人。行通济散发出兼容并蓄的强大文化感召力,吸引各地的客人在此欢聚。

形容人多拥挤努力生活的句子(行通济盛况重现)(4)

从西班牙来佛山工作了5个月的Joaquin,首次行通济。/佛山日报记者周文琪摄

“第一次参加行通济,很震撼,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参与,这么热情澎湃,令人振奋。”禅城海外联谊会会长、澳门禅城区联谊会常务理事梁汝彩2月4日晚专程从澳门赶回佛山参加行通济。5日下午,在禅城区委统战部的组织下,她和其他港澳台侨代表一起参与了行通济。

当天行通济,梁汝彩拍了不少照片,上传到了禅城海外联谊会的微信群里,向其他会员介绍此次活动的盛况。“明年我会继续参与行通济,同时发动组织更多乡亲、会员参与,共同感受佛山好客之道和乐善精神。”

“感觉烟火气又回来了!”当天,禅城区留学精英促进会常务副理事长、禅城区侨商联合会副会长冯志明也参与行通济,这是时隔六年后,他第二次参与这个民俗活动。他表示,不少在外地的朋友都被今年行通济吸引回来佛山。“佛山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城市,希望通过行通济这种民俗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佛山,喜欢上佛山。

从西班牙来佛山工作了5个月的Joaquin,从同事那里听说行通济活动。当天,他也兴致勃勃地来到现场。跟随着习俗,他也买了风车、生菜,走过通济桥,并许了“Be happy”的新年愿望。“这个活动很有趣、很热闹,感受到本地人的极大热情。”Joaquin告诉记者,如果明年还在佛山,他还会坚持参加行通济,希望有机会走满3年,“无闭翳”。

特色民俗助力稳商招商

“行通济,无闭翳,佛山之心在等你!”2月5日,禅城区招商局联合禅城区经促局,邀请来自10余家企业的20余位负责人,共同行通济、游禅城、品岭南,发出禅城新年稳商招商“最强音”。

当日上午,春雨绵绵。大家来到具有“东方民间艺术宫殿”美誉的祖庙游览,“沉浸式”体验禅城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随后,大家又到了有“禅城城市客厅”之称的岭南天地,感受千年古镇的现代活力。

当日下午,企业家排成长队,手持生菜、风车,行过通济桥,许愿新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通济桥外,普澜一路边热闹的佛山通济市集吸引企业家的注意。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香气扑鼻的特色小吃让大家忍不住停下脚步。

“感谢政府周到的关怀,这一次行通济活动非常精彩,让我得以系统性领略岭南文化和佛山古镇的魅力。”润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湾区服务部总经理陈飞介绍,去年6月,华润数科工业互联网产业总部落户禅城,跑出了三小时签约、一个月落户的“禅城速度”。

“很高兴能与这么多企业家一起行通济,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觉得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当日,得普技术(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健受邀行通济。他介绍,经过半年左右的洽谈考察,公司与禅城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计划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度落户禅城。“希望在禅城区各部门支持下,我们的项目可以尽快为禅城、佛山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优质的智能制造设备和升级转型方案,助力高质量发展。”

文/佛山日报记者冯栋、罗艳梅、王韬量、周文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