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玉波蓉

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传统舞蹈(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特色探析)(1)

傣族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景谷、孟连、耿马、元江、新平、双江、金平等县。今日君推荐的这篇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傣族民间舞蹈的来源及特色,引领大家深度欣赏傣族舞蹈之美。

傣族人民热爱艺术、能歌善舞,傣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自然生态多样性 孕育傣族民间舞蹈的多样性

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传统舞蹈(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特色探析)(2)

丨象脚鼓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端,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近邻,自然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风景名胜区和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素有“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和“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等美誉。

在西双版纳,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每一个村寨,都有它们的传说。人们对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山、水、林、田、湖,充满了感激赞美之情。傣族人认为,文学艺术最早萌芽,都是受到大自然的启迪,模仿大自然中万物的状态。一切原始的音乐、舞蹈、绘画、诗歌、故事等,就其内容而言,都是原始先民们感情的自然流露,但就其形式来说,则是模仿自然鸟兽植物的结果。

傣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就是对当地常见动物的模拟,进而提高并艺术化。傣族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动植物的故事,大都以解释人与动物、植物的关系入手,以拟人化的手法,把人类社会生活映射在动植物身上,使动植物具有人的某种思想情感,表达人与动植物的和睦关系。除驰名中外的孔雀舞外,还有白象舞、马鹿舞、蚌舞、猴子舞、蝴蝶舞、蜻蜓舞等模仿动物的民间舞蹈。其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 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民间舞蹈之一。在傣族聚居的坝区,几乎月月有“摆”(节日),年年有歌舞。在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只要是尽兴欢乐的场所,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大锣,打起象脚鼓,跳起姿态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中呈现出丰收的喜庆气氛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穿有支撑架子、外罩孔雀羽翼的装束,在象脚鼓、锣、铓、镲等乐器伴奏下进行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有丰富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躯体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漫步森林”“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景。

生活方式 决定傣族舞蹈的体态

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传统舞蹈(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特色探析)(3)

丨柔美的傣族舞蹈 杨红文 摄

从历史上看,大约二千多年前,傣族先民就已进入了农耕时期。因此,傣族人民长期处于丰衣足食的安定环境之中,心理特征总体上是平和的、安稳的。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在水边,他们爱水、赞美水,人也像水一样纯净、柔美。被称为“水的民族”。著名傣学专家黄惠焜教授指出:“用水来形容傣族,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他还说:“在概括傣族文化总的气质的时候,我曾用了‘水的文化’这一概念,现在也还没有新的概念能够替代。”表现在舞蹈中,也是一样的。著名的舞蹈家刀美兰在舞蹈《水》中给观众展示了傣族“水”的气质。

由于气候炎热,傣族过去一般居住在防热防湿的竹楼中,一座座竹楼掩藏在一片片竹林之中。因此,无论是在室外或室内,傣族舞蹈都受到了场地和天气的影响与限制,这也决定了傣族的舞蹈不可能大跳大动,它的动作必然是轻盈、幅度小而平稳的。所以傣族舞蹈动作较为平稳,仪态安详,跳跃动作较少,舞蹈基本动作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在弯曲中屈伸、动作以屈伸带动身体颤动和左右轻摆;脚多为脚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这种律动不仅模拟孔雀行走时的步态,还颇像大象在森林中的漫步,具有一股内在的含蓄的力量美。

宗教观念 影响傣族舞蹈的动律

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传统舞蹈(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特色探析)(4)

丨孟连傣族宫廷古乐 恒钊 摄

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之前,傣族先民居住地区早已存在万物有灵的民间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之后,人与自然和谐的一些理念更加深入傣族人民内心, 对傣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极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教义主张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主张积善行、修来世,最终达到涅槃,要行善。不能伤害任何生命,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争吵打骂, 甚至说话也不能大声。傣族男子从小就必须有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这些主张,基本上已经渗透到每个傣族人的头脑中。因此,和平、善良成为了他们性格的主要特征。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文化、缅甸文化对傣族舞蹈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无论从题材、内容、表演形式、舞姿造型以及手式等,傣族舞蹈都从印度文化和缅甸文化里吸收了大量宝贵的东西,这大大丰富了傣族舞蹈宝库,对傣族舞蹈风格的形成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傣族舞蹈的体态与印度舞蹈、缅甸舞蹈的体态同样突出人体三道弯造型,且具有雕塑感,在许多舞蹈中,舞者看上去就是一个个泥菩萨。如,在古老仪式的腊条舞中,数人双手伸长在高低各个位置各抬一支蜡烛,站十一人身后,从前看就像一尊千手观音的造型。伴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在保留其特点和风格的同时,也在不断吸取现代文化的精华,更加发扬光大。例如,经过发展创新的《孔雀舞》《金色的孔雀》和《雀之灵》,给大家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然而,这仅是傣族传统舞蹈中的一个小小舞种,对傣族传统舞蹈的创新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还有各种各样的傣族传统舞蹈有待进行创新和发展。

作者工作单位:勐海县民族文化工作队

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传统舞蹈(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蹈特色探析)(5)

舞蹈是傣族人民表现审美的一个形式。傣族民间舞蹈动作轻盈,感情含蓄。了解傣族民间舞蹈的来源,在观看表演时能更加深入地看懂舞蹈,欣赏舞蹈的美。周末,让我们一起尽情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