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虹25年来,他用双脚丈量了全县58万亩土地,用双手架起12万亩设施葡萄,带领乡邻将饶阳葡萄从无做到有、从有做到优,每亩受益最高达13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他就是衡水市饶阳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铁兵,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最牛的葡萄种植模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最牛的葡萄种植模式(用双手架起12万亩设施葡萄)

最牛的葡萄种植模式

□本报记者 崔虹

25年来,他用双脚丈量了全县58万亩土地,用双手架起12万亩设施葡萄,带领乡邻将饶阳葡萄从无做到有、从有做到优,每亩受益最高达13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他就是衡水市饶阳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铁兵,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燕赵楷模”荣誉称号。

1993年,张铁兵从衡水农业学校林果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大尹村镇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在校期间,张铁兵最初学习的是兽医专业,二次进修了林果专业,主要学习苹果、梨种植技术。到了工作岗位上,才与葡萄结了缘。

“1994年4月,一场倒春寒,使我所在镇的几百亩露地葡萄发生了严重的冻害,当时有许多百姓找到我,问我怎么办?”张铁兵说,从那时候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从外行变成内行。

想起老师曾经提过,种植温室葡萄收益要比蔬菜高好几倍,张铁兵动了心思。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活了70多岁,没见过葡萄住大棚,“能说这种话的,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张铁兵决心做一次“疯子”。他从父母那里借来准备娶媳妇的一万元钱,试种棚室葡萄。经过三年摸索,张铁兵的冷棚“红提”种植大获成功。普通露地葡萄一公斤只卖不到一元钱,可他的红提却卖到16元一公斤,当年就收入2.7万元。

“农民们不相信你说的,只相信你做的,只要能看到结果,推广起来就不是很困难。”张铁兵就这样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2003年,饶阳在全县范围内开始推广棚室葡萄种植。

如今,饶阳县设施葡萄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占全省的75%、全国的15%,葡萄品种有维多利亚、乒乓球等40多个,每亩收益最高达13万元。2014年12月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饶阳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如今的饶阳县,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全国设施葡萄之乡。

饶阳县许多葡萄种植户的手机中都存着张铁兵的电话,大家都知道,有难题找张铁兵,他“逢叫必到”,且水平高、没架子。据了解,近年来,张铁兵共召开技术讲座120余场,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养技术骨干达800多人,带领广大种植户通过葡萄产业走上了致富路。

“我是饶阳农村长大的,饶阳就是我的根。这里的父老乡亲渴望技术、渴望致富,我没别的想法,我就是要带着大家一起种葡萄,一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张铁兵的话语简洁、质朴而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