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娱乐休闲的同时,也不妨给自己“充充电”,提升一下文化level。《大师列传》,看就对了!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节目,有实景拍摄亦有虚拟演播室呈现,形式新颖,颇有意趣。截至10月6日,#70岁画家为国画曾遍访名山大川# #他从理发店学徒变成国画艺术家# #画家用国画记录苏翊鸣夺金时刻# #花鸟画家的启蒙之地就像鲁迅的百草园# #画家16岁开始画虎画了近60年#等节目话题相继登上微博热搜,相关内容在全网话题阅读、视频播放、触达人次等数据累计破3亿

“列传”体例源自司马迁《史记》,是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新时代文艺百花齐放、硕果累累,《大师列传》就将目光投向了艺术家们。第一批共六集,每集30分钟,用简约却极具代表性的故事,串联了六位在当代颇有名望的艺术家的人生、艺术历程。

网友纷纷对此给予好评:“积极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回应你。”“热爱就是最好的良药,致敬伟大的艺术家。”“活到老,学到老,先生们是新一代的榜样!”“静谧而美好,活出了境界,笔随心动!”“有梦想的人,永远都年轻!”“为先生们打call,我觉得我还能奋斗一下。”

这些让网友频频打call的艺术家都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讲究时势造英雄,看看《大师列传》,回首他们的人生经历,想必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他们,从时代中走来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没有任何一个文艺工作者、任何一个文艺作品可以脱离时代而独立存在。

指挥家郑小瑛在童年时曾与著名的抗日“七君子”沈钧儒和史良为邻,耳濡目染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今93岁高龄的她仍珍藏着一个银色封面的小本子,其中就有史良前辈写给她的话:“幸运的小瑛,你要学着,追赶着!负担起中华儿女应有的责任来,才是真正的救国。”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1)

史良赠言郑小瑛

而郑小瑛真正了解中国民间音乐,也是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她决意奔赴解放区后。在解放区接触到的一切,对于她这个从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小姑娘来说都是非常震撼的,并且影响了她一生。

“(上世纪)90年代我在哈佛大学讲课的时候,那些记者就问我很刁钻的问题,你是怎么战胜那些男人站上指挥台的?我给他们解释,我说我们的制度跟你们不一样……”

同样,生于1937年的陈家泠直言:“我们这一代人经过了苦难的洗礼,亲历了改革开放,沐浴着伟大复兴的曙光。”由于父亲早逝,只读了小学的陈家泠便辍学去理发店做学徒。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已经辍学两年多的陈家泠立即开始复习功课,凭着对绘画的热爱,他考入浙江省杭州第一中学。从此,人生轨道发生了改变。

“我的几十年,也是中国变革的几十年。毛主席诗里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些美景也反映了国家的兴旺,我们要为国家的兴旺而骄傲。这些美的变化也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了激情、灵感和动力。”陈家泠说。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2)

陈家泠《西湖景色》

1984年,画家冯大中和宋雨桂为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了一幅《苏醒》。“我们没有去画大江大河,而是画我们东北的小河。春天小柳树毛子像小黄豆粒一样,大山积雪开始融化,像睡醒觉一样,刚刚苏醒。这种新不是那种刻意求新,而是精神面貌的新,气象的新,笔墨的新,构图、表达、意境的新。”这幅《苏醒》角度新、立意新,带着时代的气息,一经推出便得到业内外的认可,冯大中、宋雨桂也因此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3)

《苏醒》速写稿

他们,从人民中走来

真正能打动人的作品永远带有生活的温度,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也是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的。

画家范扬为了给刺绣画稿子,专门学了两个月的刺绣,甚至学会了双面绣。那段时间里,他不知不觉汲取了大量来自民间艺术的养料,这对他此后的艺术创作起到很大作用。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4)

范扬《烟雨凤凰城》局部

画家冯大中年轻时也是一边下乡一边画画,几年时间里,他从事过木工、饲养员、炊事员等工作,但什么都没能让他放下画笔,反而加倍勤学苦练,经常走进山林写生。回城后条件稍好,但他依旧坚持写生。“第一次出门就是从本溪出发,从西安开始,到华山、峨眉山、青城山,我写生了20多天,没有晴过天。”路上艰辛,遇上大雨,他和同伴穿着潮湿的毛衣,把伞插在衣领里继续画。“大家以为画画儿都是浪漫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需要攀登一座座高山。”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5)

冯大中写生途中

后来,冯大中专注画虎,将老虎人性化,赋予它喜怒哀乐,将人类的纯朴率真、仁厚的爱以老虎来抒怀。“老虎画作原型来自于生我养我的白山黑水。这是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累了数十年得来的艺术结晶。”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6)

画家王明明17岁时,被分配到北京手扶拖拉机厂,成为一名铣工。手中的画笔变成了一把切割加工金属零件的铣刀,但他丝毫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努力从劳动生活中汲取养分。“那个时候业余时间,就到周边的郊区去画速写。十年时间总结起来,我完成了绘画中的重要的转型,就是对造型的训练,对创作的基本规律的把握。”

画家贾广健致力于将艺术带到乡土中去,扎根乡村、面向人民,让农民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他说,乡村振兴,文艺不能缺席。“艺术为人民,这种理念在新时代是我们的重要遵循,我们就要跟着时代的脚步,同频共振,与人民在一起。”

他们,从创新中走来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有学习前人的礼敬之心,更有超越前人的竞胜之心,增强自我突破的勇气,才能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

1984年,陈家泠以《开放的荷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以此打开了自1963年以来持续二十多年,在画坛上徘徊不前的局面,这是他深挖传统文化内涵而获得的社会的认可。他从恩师陆俨少的“八面出锋”山水画笔法中获得启发,钻研出走、守、漏、透的用笔技法,创立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7)

陈家泠《开放的荷花》

贾广健在系统品读中国花鸟画历代名家艺术珍宝时发现,有一种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的没骨画法几近失传。于是,他认真研习清代画家恽寿平的没骨画法之精髓。经过多年钻研,终于先后创造出没骨画《粉淡香轻》《鸣秋》《盛世繁华》等作品,这些没骨画作品,开创了骨秀内含、雅静舒逸的时代新风。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8)

贾广健《寒河晴晚》(局部)

爱虎画虎将近60年,冯大中将艺术的根扎在家乡的白山黑水间,平生画虎数百张,却仍力求风格多变,他开创了工笔画虎的崭新技法。他笔下的虎威猛中不失仁厚,勇毅中含着温柔,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要想超过前人那怎么办?我们只有弯道超车,既要有传统的传承,又要有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9)

冯大中《夏梦》

他们,从情怀中走来

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或者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家国情怀,永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闪耀的亮点,责任担当更是其精髓所在。

作为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也是第一位登上国外歌剧院舞台的中国指挥家,郑小瑛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让世界通过音乐了解中国,哪怕在三次身患癌症期间,她也从未放弃过:“要让世界承认,中国人在世界的音乐宝库中,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让世界听到中国。”

范扬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用七十幅作品记录下奥运健儿的英姿和一幕幕令人心潮澎湃的画面。他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与全世界人民共赴冰雪之约,家事、国事、天下事,世事皆可入画,他将这种画作形式称为“世事绘”。“现在整个时代的艺术是很繁荣的,尤其是中国画。我们现在在一个高原上,但是我们需要思考怎样走向高峰,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范扬说,“我作为这个时代的画家,必须留下符合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而且我们这一代画家要有责任和担当,应当勇猛精进、攀登高峰。”

陈家泠195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师从现代中国画坛艺术大师、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潘天寿对他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代表自己民族的文化符号,就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句话是陈家泠终生艺术奋斗的明灯和目标。

2013年,陈家泠在时隔近五十年之后重访井冈山,开启了他用丹青讲述中国的革命圣地之旅。8年间,他从革命摇篮走到红色圣地,描绘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的一座座丰碑。“我们要感恩时代,歌颂时代,享受时代,自然而然地,我们要珍惜时代。我们每个艺术家为此而努力,为此而创作。这种合力的努力,我认为就是国家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新贡献的家国情怀的一种举措。”

不问前路漫漫但求无愧于心(回首来路叩问当下)(10)

陈家泠《井冈主峰》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有灵性、修养好、人品好、画风正,这个很重要。你要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社会责任在哪儿?对文化建设要起什么样的作用?”王明明一直在寻找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是中国的意境。“我有一个体会,在寻找中国意境、中国境界和中国精神的时候,只有从老祖宗那边,从一脉相承的内容里寻找大道,提取其中的营养和基因,这才是我们的精神——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文艺评论、群众文艺、艺术教育等领域都取得长足进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近期总台先后推出《典籍里的中国》《美术里的中国》《诗画中国》等大批佳作,撷取中华文化精粹,传承中华美学精神,“满屏皆精品”,彰显出新时代文艺发展、文化繁荣的勃勃生机。《大师列传》不仅带领观众在诗情画意中徜徉艺术世界,在今与古的时空交响里感悟艺术之魂,更展现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攀新时代文艺高峰的蓬勃气象,为新时代中国文艺立传,让文艺的火炬点亮精神灯塔,引领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据了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已在紧锣密鼓制作第二季《大师列传》,将聚焦文学音乐舞蹈等领域的大师名家。让我们期待《大师列传》继续带领我们感悟艺术魅力,领略先生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