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大银幕3年,徐峥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时候,一下子交出了3部作品。一部是时空交叠的恋爱轻喜剧《超时空同居》,一部是悬疑片《幕后玩家》,还有一部就是暑期大热的《我不是药神》。

纵观历年来的暑期档,像《我不是药神》这样票房和口碑齐飞的片子几乎没有,而徐峥作为主演兼制片人兼导演,无疑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赢家。

徐峥一年4部电影卖出57亿(徐峥从屌丝导演)(1)

1、拼不了颜值,拼才华

徐峥这个人天生就是干戏剧的料。1972年,他在上海出生,小学时就在学校的话剧表演中挑大梁。1991年,徐峥考上上海戏剧学院,由于“颜值”的限制,徐峥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可以在大学期间就参演影视、电视剧。

所以,上戏毕业后,没有很多选择的他,进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做话剧演员,并凭借话剧《股票的颜色》,获得第十届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奖,这在话剧界是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

在话剧舞台积攒下扎实的演技和情感基础后,徐峥开始收到一些影视剧组的邀约。1999年,《春光灿烂猪八戒》筹拍,他受邀出演主角猪八戒。徐峥最初颇有些不悦,觉得自己就算长得不够帅,也没有丑到让人联想到猪八戒啊。但仔细想想,他又觉得很有挑战,决定参演。

作品出炉,徐峥大火,之后就有很多电视剧导演找到他,让他演一些电视剧中的喜剧角色。但徐峥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演员,他不愿自己就这样被定型为喜剧演员。

徐峥一年4部电影卖出57亿(徐峥从屌丝导演)(2)

2、“中年危机男”的电影路

于是在2012年,徐峥跨越演员角色,开始自编自导自演,尝试做起了自己的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起初找钱,徐峥多次遭到拒绝,最终光线给了他约3000万制作成本。徐峥的回报是,13亿票房。 3年后,《港囧》上映,票房16亿,徐峥正式晋升为中国电影界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

凭借“囧”系列成功转型的徐峥,一边继续筹拍着自己的电影,一边花更多的精力去与青年导演合作。

在拍自己电影时,他对自己挺“狠”的,剧本憋两年是常有的事。为了调查本子是否受欢迎,徐峥自己会做很多实验。一个故事,先给一个人讲一遍,观察他的反应:在哪里聚精会神,到哪里发笑。然后同一个故事,微调一下再跟另一个人讲,看这个人的反应。最后根据听者的认同度修改剧本。

这种近乎苛刻的细致,会从酝酿剧本一直贯穿到电影上映。电影上映前,他会去各家影院“检查工作”,没完没了地挑毛病。

这样的态度,徐峥坚持了20多年,如今处在人生不惑之年的他,大方承认自己是个“中年危机男”。为了打破中年危机带给他的创作局限,徐峥将目光投向了影视新人。

这些新人大多毕业于知名戏剧学府,才华横溢,脚踏实地,却苦于缺少话语权,徐峥会跟他们合作,尽量给他们展示的平台。

和他搭档的年轻导演有:《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催眠大师》导演陈正道、《猪太狼的夏天》导演宋灏霖等。

徐峥一年4部电影卖出57亿(徐峥从屌丝导演)(3)

3、资本玩家:一部片子,上亿收入

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徐峥无疑是电影行业转型最成功的人之一。但是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断解锁新的身份。其中作为一名商人,徐峥早已开启了商业和资本的大门。

就《我不是药神》来说,总投入1亿,总票房30多亿。按照电影的分成比例而言,制作方和发行方得到的分成有10亿元,根据徐峥在欢喜传媒中的持股比例,10亿元的总分成,他可以拿到15%左右,也就是说,徐峥一部戏就赚了1.5亿。

这只是冰山一角。2015年,顶着《泰囧》的光环,徐峥推出了《港囧》,各家公司挤破头地想加入《港囧》的投资行列。徐峥当然不会把嘴边的肥肉拱手让人。

紧接着,他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先是把47 .5%的净票房收入收益权攥在自己手里;接着入股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成为第二大股东;最后他再把47.5%的净票房收入收益权以1.5亿元价格卖给了21控股。

票房无论高低,对于徐峥而言都是“赚”的。而且如果票房大卖,他还能获得“双重收益”。因为,在卖出票房收益权之前,徐峥入股了21控股。

《港囧》火爆上映后,21控股股价一度大涨,徐峥手握的21控股股票市值曾接近15亿港元,除去1.75亿港元的入股资金,徐峥净赚了超过13亿港元。

徐峥用一部《港囧》完成了从“屌丝导演”到“资本大鳄”的角色逆转,同时开了“上市公司提前买断票房净收入收益权”的先例。

演而优则导,导而优则投。明星成为投资家也不是一个两个了,特别是过去几年,很多影视公司都是拉着这些流量明星充当自己的小股东,然后抬高自己的估值和身价。

不过像徐峥这样,潇洒自如,跨界玩儿的这么溜,既能挣票房,还能玩转资本的明星,的确是少之又少。这个世界上猪八戒只有一个,并不是谁都能成为猪八戒的,徐峥就是这么一个福将,可遇不可求,同样不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