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作用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性温度、收缩和沉降的变形缝。该缝根据施工具体条件,保留一定时间,再用混凝土填筑密实后成为连续、整体、无伸缩的结构。后浇带的设置能有效消除由于结构构件的变形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附加应力,有效减少或防止裂缝的展开及发展,对基础和地下室的防水十分有利。

后浇带防水需要做附加层(后浇带在大型建筑中的作用及防水施工)(1)

后浇带

后浇带属于二次浇注,如果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好,则容易造成渗水,漏水等隐患。混凝土在浇筑时从后浇带处断开使得结构不连续,因此在后浇带周边混凝土施工时需要注意周边混凝土的质量,保证在浇筑后浇带时,重新形成整体结构,不能成为受力的薄弱环节。后浇带在浇筑前需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钢筋锈蚀、该处受力变形。同时在浇筑后浇带时需要控制好后浇带的质量。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各种后浇带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微膨胀混凝土浇灌密实并加强养护,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

后浇带施工步骤

1、后浇带基槽

底板下后浇带基槽做法除在混凝土垫层上部增加一层防水附加层外,其余顺序与底板下部做法相同,防水附加层宽度需在两边各多出后浇带300mm 以上。

后浇带防水需要做附加层(后浇带在大型建筑中的作用及防水施工)(2)

附加防水层

2、浇筑底板混凝土

浇筑底板混凝土前,须在后浇带处安装具有一定强度的和目数的钢丝网板,以阻挡底板混凝土流失,浇筑底板混凝土时须保证钢板网处混凝土密实。必要时需要使用止水钢板,避免在新旧混凝土结合处由于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加强止水防水的措施

后浇带防水需要做附加层(后浇带在大型建筑中的作用及防水施工)(3)

后浇带防水需要做附加层(后浇带在大型建筑中的作用及防水施工)(4)

3、清理后浇带

后浇带防水需要做附加层(后浇带在大型建筑中的作用及防水施工)(5)

清理干净底板与后浇带接合处的浮浆和垃圾并湿润24 小时以上;清理干净后浇带内钢筋上的附着物,清理干净后浇带基槽内的垃圾和积水。

4、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等级不得低于底板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须选用具有补偿收缩作用的微膨胀混凝土。

后浇带防水需要做附加层(后浇带在大型建筑中的作用及防水施工)(6)

后浇带混凝土须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

5、养护

后浇带防水需要做附加层(后浇带在大型建筑中的作用及防水施工)(7)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