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八大姓氏姜(澹台公冶端木)(1)

△百家姓

复姓,容易引起关注。

看小说,有尉迟恭、呼延灼、令狐冲、慕容复、西门吹雪、独孤求败,顿觉眼前一亮;

看明星,上官云珠、欧阳奋强、东方闻樱——还有欧阳娜娜,一看就印象深刻。

那么现实生活中,你的身边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有没有复姓的呢?

悦华先讲讲自己接触过的复姓。——主要是本乡本土的,起源于孔孟之乡的复姓。

上古八大姓氏姜(澹台公冶端木)(2)

△欧阳娜娜,蹭一下……

澹台。

邻居就姓澹台,接触过他们家的家谱。

他们的老祖宗叫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学生,字子羽。姓氏来源于南武城(今山东嘉祥)的澹台山。因为“貌寝”(就是长得丑),所以孔子很不待见,可是他有才,且道德高尚,“行不由径”——“由径”就是小路、邪路,走路不走邪路,光明正大。后来,孔子反省自己成见做怪,就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上古八大姓氏姜(澹台公冶端木)(3)

△澹台子

在明朝张岱的《夜航船》中讲了个笑话,说是一个和尚和书生共乘一舟,舟狭小逼仄,人在内难以伸展。书生一路高谈阔论,和尚很是敬畏,腿更不可伸。结果谈到澹台灭明,和尚莫名惊诧——书生把澹台灭明当成了两个人。和尚于是说,喂,您起开,让老衲伸伸腿!

说明什么?不了解澹台这个复姓,不了解子羽这个人,可不要胡乱评价——孔子都错了,你个书生瞎说八道个啥!

悦华一直好奇,“灭明”、“灭明”,明朝的皇帝不避讳这个名字吗?张岱那么明目张胆地就讲了出来?可见朱明时代,还没有文字狱。

我们邻居家谱上记着他们清朝时从嘉祥巨野交界处的尚村迁来,再往前不清楚了。现在他的家族在吾乡有100人左右。


公冶。

姓这个姓的是我一同学,他的老家也在巨野、嘉祥的交界处。

提起公冶,首先想起的是公冶长。他是小时候祖母讲的睡前故事里的主角之一。

上古八大姓氏姜(澹台公冶端木)(4)

△山东安丘境内的公冶子祠

说是公冶长懂鸟语,一天一只老鸹对他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你吃肉,我吃肠。”于是他去了南山……

至于后文,早忘记了。但印象深刻的是,一走路总猜旁边的小小鸟(麻雀)、麻嘎子(喜鹊)会告诉你哪里有秘密宝藏。

刚查了资料,公冶长和澹台灭明一样,是孔子的学生。不同的是,孔子特别喜欢公冶长,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想这不仅是公冶子懂一门外语的缘故,他一定得比澹台子羽帅老多。

端木

有位领导姓端木,悦华在电视里认识他,可惜他不认识悦华。

端木赐即子贡,孔子最得意门生之一。有经济、政治多方面才能。

在曲阜孔林孔子墓前,有“子贡庐墓处”,在孔子死后2500年,遗址犹存。只不过现在是座小小的青砖房子,而他守在墓前的那6年,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条件?顶多是顶草庵罢了。

上古八大姓氏姜(澹台公冶端木)(5)

△曲阜孔子墓前的子贡结庐处遗址

百科上说,子贡是卫国人,家在现在的河南淇县。但端木这个姓氏似乎在孔孟之乡更常见。据我所知,嘉祥、郓城、巨野都有。

孔子的弟子中还有复姓公西的,就是《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里的公西华,这个姓氏在现代能更少见,网搜有,但很不了解。

上古八大姓氏姜(澹台公冶端木)(6)

△杏坛——孔子讲学处

在鲁西南澹台、公冶、端木的姓氏也有了分化。如悦华的乡邻户口本上是澹,“澹台”仅限于家谱上用;而“公冶”,估计大多公姓就是由它分化而成,其中是否有公西氏分化的呢,也未可知;至于端木,网上说端、木、沐都是由它转化的。

不过,据我所知,因为是孔子弟子,这几个复姓和孟姓一样,辈分字都依孔氏而起,如“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不过,民间流传,同样的辈分字,这几姓要比孔氏低一辈。我专门问过孟氏芳邻,似乎并不是那回事。

江南的这几个姓氏辈分字有不依孔氏的,这个,在网上一搜便知。

上古八大姓氏姜(澹台公冶端木)(7)

△孔子与他的弟子们

起源于山东孔孟之乡的复姓,还有哪些?知道的请告诉悦华,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