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你们的小编小末故事君,《世说》已经更新第六篇了,感谢朋友们的赏脸浏览。依旧小小的提问一下大家,准备好了吗?

1、管宁和华歆为什么要割席断交呢?

2、支道林这个人性格怎么样呢?

开始今天的《世说》故事分享,准备——开始!

《急不相弃》

世说新语·言语洞见 世说新语窥见那个风流怪诞清谈的时代(1)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说新语.德行》

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感到十分为难而没立刻答应。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面的贼寇已经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之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已诺必诚,始终如一。华歆重信重义,言必行,行必果,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求,一旦答应别人,即使危难之中仍然不放弃仁义。王朗虽然乐于做好事,但这只是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之下,但是到了危险的时候,就出尔反尔,这样的人不能共患难,不值得我们信赖。

世说新语·言语洞见 世说新语窥见那个风流怪诞清谈的时代(2)

华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世说新语·言语洞见 世说新语窥见那个风流怪诞清谈的时代(3)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yǔ)语(yù)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ù jí)。——《世说新语.言语》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候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后局促不安。

小时了了表面上虽然是赞扬人的话,但实质上确是轻蔑人的。一个人小孩先天聪明自然是好的,但是若没有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的毫无用处。正如现如今,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努力学习,为自己想达成的目标努力,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得不偿失。

以上就是今天的《世说》小故事,感谢读者的阅读分享,不知不觉已经更新六篇了,感谢大家的交流和反馈。我是小末故事君,欢迎您的关注,我会带来更多好的作品,不辜负读者的期望,感谢大家,我们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