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舞我最红改编版(舞舞舞)(1)

沈璐

文 | 张听雨

1月9日晚,“指尖上的芭蕾——沈璐钢琴独奏音乐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演奏博士、“金钟奖”获奖钢琴家沈璐携手特邀嘉宾、青年钢琴家刘帅,为观众带来多首中外经典芭蕾舞剧经典选段,让指尖在黑白键上轻舞飞扬。

沈璐任教于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波士顿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克利夫兰音乐学院,师从沈国富、陈子华、林尔耀、李思颖、吴迎、亚历山大·科尔桑迪亚、白惠善等教授学习,于201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克利夫兰音乐学院,获钢琴演奏家博士文凭。2015年,沈璐的个人专辑“水彩画”由施坦威公司全球发行。沈璐回国之后致力于教学和演奏,所教学生在各类钢琴比赛获奖并考取国内多所知名音乐学府。

从世界大趋势上看,近年来许多钢琴家开始更多地演奏舞剧、舞曲音乐的改编曲,这些作品也更多地进入“大雅之堂”(如钢琴家布赫宾德,就录制了一张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的改编曲唱片)。沈璐对这类音乐的选曲和诠释,亦有独到的体会与见解。

舞!舞!舞!

爵士舞我最红改编版(舞舞舞)(2)

一整场钢琴独奏音乐会都是舞剧作品是颇具意趣的。来聆听音乐会的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辜晓进表示:“作为新年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沈璐奉献给乐迷们的是卷轶浩繁的庞大体量和几乎清一色芭蕾作品的独特结构。这样的曲目安排,在近年深圳的钢琴音乐会中很罕见。”

音乐会“前奏”《平湖秋月》后,沈璐演奏了钢琴独奏《红色娘子军》组曲。舞剧《红色娘子军》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海南岛上的贫苦人民不堪忍受地主的压迫,逃离后在党的教育下成为坚定革命战士的故事。舞剧以恢弘的场面、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大获成功。作曲家杜鸣心经过深思熟虑将其改编成钢琴组曲,其音乐主题取材于舞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乐段,发挥钢琴音域宽广的特点,很好地结合了舞剧中的视觉效果,画面感强烈。杜鸣心创作的这首改编曲《红色娘子军》由七首组成,组曲的各首相互独立,同时又是一个整体。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在“文革”时期让钢琴坚持不懈地向前发展,曲折中求生存,为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奠定了基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如今已是屡次上演的经典,但在国内完整地演出这部钢琴套曲仍十分罕见。

如果说《红色娘子军》组曲是献给老一辈的,那么上半场最后一首《胡桃夹子》组曲则是给孩子们的。沈璐表示:“为了丰富音乐会的形式,我选择和好朋友、厦门鼓浪屿钢琴学校教师、旅德钢琴演奏家刘帅和我以双钢琴的形式一起演绎这部作品。每次演奏这部作品,我都感觉像回到了童年一样。现场有很多小朋友都特别喜欢这部作品。”

下半场开始的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如一道大餐,音乐中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动人心魄。沈璐表示:“把这部悲剧性的作品放在下半场做一个重头戏,对我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演奏家如演员,从战争年代到童话情景,再到这部作品中的情感纠葛,需要演奏者在情绪上有一个很大的转变。”

套曲结束后,沈璐用格伦菲尔德改编的约翰·施特劳斯的《维也纳之夜——蝙蝠圆舞曲》作为献给听众的一道甜品。著名的《蝙蝠》序曲是西方新年音乐会的常演曲目,为了应和新年的气氛演出这部作品也格外应景。为了回馈乐迷,音乐会最后两位钢琴家分别与深圳的成人和孩子合作演奏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等舞曲改编曲,音乐会持续时间长达160分钟。

黑白键上如何翩跹

音乐有声无形,由舞剧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有强烈的舞蹈性和叙事性,更能突出钢琴的表现力。谈及演出这些舞剧、舞蹈音乐钢琴改编曲,沈璐表示:“舞剧在演出时阵容宏伟,往往需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演出的场次往往有限,许多喜欢舞剧音乐的人并不能时刻都欣赏得到。而根据舞剧音乐改编成的钢琴曲就简单了很多。我本人很喜欢舞剧音乐和交响乐,演奏这些作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也更有利于舞剧音乐的传播。”

但演奏这类作品并不简单。弹奏改编曲的难点,其一在于需要对舞剧、管弦乐原作有非常清晰的了解。舞剧音乐的戏剧性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特色通过交响乐团的同组乐器或异组乐器的各种自由组合,在同一时间由多个演奏者同时演奏出来,这种多声部的组合,能够充分展现舞剧音乐的强大感染力。这种交响化无形中增加了其改编成钢琴曲的难度,受演奏者手的局限性和钢琴本身音色的限制,想要完美呈现舞剧音乐在交响乐中的丰富音色是十分有挑战的。

沈璐表示:“在演奏这类改编曲的时候,要尽量还原原版舞剧的意境,用钢琴来模仿交响乐中不同的乐器特点,把握舞蹈音乐中的个性。例如演奏《红色娘子军》组曲,就应该通过模仿乐器性能来尽量还原原作中配器表现的中国韵味。第二首中,用小二度的和旋模仿唢呐的明亮音色,左手伴奏模仿小鼓的鼓点声。组曲第四首持续的颤音,模仿笛子悠扬的音色,连续琶音匀速上行仿佛是清澈的水流声。”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演奏者要把所有的情感能量投入进去,沈璐感慨道,“在音乐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告别的时刻,我的内心也翻江倒海,我仿佛真的可以看到他们生离死别,感受到他们马上就不能再见到彼此的那种痛苦。”演奏这些作品,演奏者的情感体验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舞剧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并不是交响乐演奏的复制版,而是以钢琴自身的表现力结合舞剧音乐的戏剧性和节奏感模拟交响乐团的演奏效果。很多节奏的Rubato(弹性速度),在人数众多的管弦乐团中很难实现,有些处理因为指挥的技术和乐团的合作意识有限只能忍痛割爱。但钢琴独奏不受此种限制。如《胡桃夹子》组曲中的俄罗斯舞曲,沈璐会在中段突然减速,制造一种宽厚的效果,在这之后有一个很明显的渐快,做出音乐中瞬间的对比。《蝙蝠圆舞曲》中,为了符合维也纳的风格与乐曲戏谑的基调,沈璐在开篇做了渐快,在圆舞曲的段落强调维也纳圆舞曲风格的律动感。钢琴演奏可以实现管弦乐团无法实现的一些快速度演奏。另外,钢琴可以通过左右手刻意不对齐强调节奏感,而管弦乐团这样处理会使音色浑浊,这些都是钢琴可以更有想象力的处理细节。

传承之舞

在《红色娘子军》组曲的处理上,沈璐很下功夫,且是“功夫在诗外”。“这里面很多东西不是技术上的,更多的是对那个年代历史、音乐风格的理解。”沈璐表示,在准备音乐会的过程中,他还给钢琴家殷承宗发去了自己演奏的录像,殷承宗也将自己上世纪70年代演奏的《常青就义》的录像发给沈璐。“关于那个年代的中国音乐,我请教过很多老艺术家,我们有责任把这些音乐处理传承下去。”

这次演出的《蝙蝠圆舞曲》也是沈璐十分喜欢的曲目,其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2015年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上,沈璐挺进半决赛,成为进入这一轮的惟一中国人。在选曲中,他出人意料地选择《蝙蝠圆舞曲》而非完全严肃或炫技的曲目作为最后一首参赛作品。“我认为评委也不希望听到的曲目是一成不变的,比赛和演出一样,不是音乐学院期末考试,在选曲上要做一些有意思的设计。”也正是这次比赛中,沈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负责与耐心:“在备赛时,我的老师、韩国钢琴家白惠善正在国外另一个比赛做评委,我会发给老师我的录像请她指点。最后一轮,她不顾时差给我上了五个小时的课,那天她一晚没睡,第二天继续做评委。我也要把这种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现场参与演出的很多都是沈璐的学生。他表示:“在教学中,我会经常安排学生演奏这些舞剧、舞曲音乐。弹奏舞曲音乐不仅有利于增强钢琴的表现力、锻炼演奏者对音色的把控能力和多声部思维,同时对钢琴初学者来说,弹奏舞剧音乐也是练习乐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学相长,许多孩子的想象力与纯真也会给我的演奏带来很多启发。例如在演奏《少女朱丽叶》的段落时,我经常想起我那些纯真可爱的学生。”

- THE END -

长按识别下方图片二维码

订阅 音乐周报

爵士舞我最红改编版(舞舞舞)(3)

长按识别下方图片二维码

订阅 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爵士舞我最红改编版(舞舞舞)(4)

2023年音乐艺考:人数多、政策变,挑战与机遇并存

音乐高校跨学科新专业火了

视唱练耳,规范学音乐的一把钥匙

四十载军旅艺程,五次天安门庆典,他以零失误率指挥军乐团为祖国献礼 | 人物

新课标来了,音乐还是听觉艺术吗?| 争鸣

金钟奖钢琴冠军孙麒麟:舞台是检验作品演奏的最好标准

张国勇:谈谈职业病

歌剧导演陈蔚:歌唱的审美误区、提高方法与三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