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反贫困,是刻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基因,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把初心镌刻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把初心镌刻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

把初心镌刻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反贫困,是刻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基因。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既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时代答卷。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入新时代,如何答好脱贫攻坚这张“政治卷”“民生卷”“发展卷”?贵阳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内”“外”两个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四场硬仗”、“春季攻势”、“夏秋攻势”、省内结对帮扶、“收官战”……五年来,一场场为了人民、为了荣誉、为了梦想的战斗轰轰烈烈地打响。

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保障等短板全部补齐,社会保障兜底更加完善……五年来,贵阳把答案写在山乡的巨变里、群众的心坎上、百姓的笑容里。

战疫情救灾情,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五年来,贵阳书写了一部与天地自然斗争、与现实命运抗争、与风险挑战拼搏的脱贫史诗。

作好脱贫表率!2019年,贵阳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走在发展前列!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2967元增加到2019年的17275元,增长达33.2%,预计今年年底将达18916元。

做出省会贡献!贵阳坚决打赢省内结对帮扶协作战,助推全省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51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新的历史时期,贵阳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村群众生活更美好,让农业产业更兴旺,让农村环境更宜居。  

练就“真功夫”

做好精准脱贫“必答题”

千金一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任重道远!时间回到2016年,贵阳尽管已在2015年实现“整市脱贫”,但仍有64个贫困村和15088户4308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距离。

“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发力,一切工作与脱贫攻坚融合,一切工作为脱贫攻坚服务。”贵阳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贵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举全市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版”“创新版”举措。

——落实“精准”方略,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

落实“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实施“五个一批”“五聚焦”“八有攻坚”等一系列攻坚打法,积极推进就业扶贫、健康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

推进“五个专项治理”,着力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实施共筑行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以“六个坚持”和“五个体系”建设为根本遵循,贵阳建成9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009户12090人搬出贫困大山,在城镇安下新家。

“是党和政府让我摆脱困境拥有新的人生。”清镇市安置点站街镇枫渔小区的谢兴照便是其中一员。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实现了从困难群众到扶贫干部的人生蜕变,当上了小区居委会文书。

搬迁只是走出大山的第一步。贵阳创新实施“共筑行动”,建立“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安置点、科级领导包楼栋单元、结对党员包户”工作机制,实现“五通三化”,完善“八个一”配套,大力实施就业扶贫等四大工程,持续强化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新生活。

——补齐“3 1”保障短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

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

“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要求言犹在耳。

尽锐出战、精准攻坚。贵阳发扬“钉钉子”精神,全面开展常态化筛查和专项治理,画好精准脱贫“工笔画”,打响了一场聚力攻坚脱贫“3 1”保障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  (下转6版)  (上接1版)

五年来,全市已建农村供水工程3193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03%,181.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部得到保障;新建改造农村学校593所,及时落实各项学生资助22.94亿元;912个行政村卫生室和村医配备全部到位,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应资尽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777户,住房安全隐患保持动态清零……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美。

——发展“五子登科”产业,奏响农村产业革命交响曲。

五年来,贵阳把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聚焦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主导产业,加快145个坝区建设,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重达80%,在黔中大地奏响了一曲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交响曲。贵阳一产增加值从“十二五”期末的129.9亿元增加到“十三五”期末的179亿元(预计值),年均增长5.5%。

农村产业发展不仅让土地“生了金”,也让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贵阳通过“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等组织方式、“六大分红”等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96户34503人稳定脱贫增收。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贵阳终于在2019年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实现从解决温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贡献省会力量

做好结对帮扶“解答题”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在贵州撕掉绝对贫困标签、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过程中,作为省会,贵阳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到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最需要的地方去!贵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做好省内结对帮扶工作作为强化省会担当、践行省会使命的重要体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从全省脱贫攻坚的大局出发,主动开展省内结对帮扶工作。

构建“3 10”帮扶格局——

坚持高位推动、高端谋划,贵阳专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级统筹帮扶长顺、望谟、罗甸等3个贫困县,6个区和3个开发区分别结对帮扶习水、印江、镇宁、麻江、普安、水城、剑河、天柱、纳雍、紫云等10个贫困县,逐步建立市级统筹、部门配合、区级包片、企业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的省内结对帮扶格局。

“从产业、资金,到教育、医疗、人才,贵阳的帮扶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真心实意的、倾尽全力的。”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区和贵州“三山”贫困地区中麻山腹地的长顺县,是贵阳市第一个结对帮扶的贫困县,今年3月,长顺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长顺县政协副主席、扶贫办主任陈忠翰说,长顺的发展和收获可以用“前所未有的变化”来概括。

实施大产业带动、大市场带动、大就业带动、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和干部互派“六大帮扶工程”——

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组织168家在筑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在帮扶地区共建蔬菜、食用菌、生猪、奶牛、生态渔业等种养基地。其中,贵阳市农投集团在全省实施50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项目,覆盖全省9个市(州)36个县(区、市),带动农户15万人实现增收。

大市场带动大扶贫。实施“强化产销对接”攻坚行动计划,加大消费扶贫,依托贵阳大中小微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累计采购和销售本省农产品517.1万吨、505.6亿元,全市18家医疗机构、市区两级国有企业、中小学及市管高校采购本省农产品比例分别达100%、94.9%、94.7%。

教育、医疗、就业帮扶改善民生。多方联动输送就业岗位、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累计为帮扶县提供就业岗位64万余个,贵阳市43所学校结对帮扶贫困县41所学校打造教育共享课堂,22所医院结对帮扶贫困县31所医院开展“组团式”进修学习,选派农业、教育、医疗等8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结对帮扶县挂职帮助工作,帮扶地区民生持续改善。

五年刻度,一座丰碑。

2016年以来,贵阳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33亿元(其中财政帮扶资金9.63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58个,助推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帮扶县5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全省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省会贡献。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贵阳在帮助兄弟市州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开创了“输血造血、反哺共赢”的省内帮扶协作新路。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专项调查结果显示,2020上半年,贵阳市民对“菜篮子”工程建设满意率为96.26%;前三季度,对比周边5个省会城市,贵阳惠民生鲜超市95%的鲜菜价格排于中后位,菜价与周边省会城市持平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11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省政府宣布同意紫云自治县、纳雍县、威宁自治县、赫章县、沿河自治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等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这是具有历史性、里程碑意义的一刻!至此,贵州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而随着贵州整体脱贫,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终于一点一点地拼出了“圆”!

这个“圆”里,有贵阳的担当,有贵阳的作为,有贵阳的奉献。  

坚持“两线”作战

做好疫情防控“加试题”

今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本来就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挑战,这场硬仗怎么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贵阳第一时间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细致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态度,以科学有序的防控工作,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广大农村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重点区域,基层干部群众是落实基层防控措施的关键力量。在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中,贵阳农业农村干部群众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围绕畜禽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市场保供、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五子登科”产业及“菜篮子”产品的生产流通和保障等工作,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防控。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冲锋在前,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各区(市、县)重点领域,坚守在乡村一线,帮助群众和企业做好防控、渡过难关。

广大农村群众自发组建志愿者队伍,24小时驻守村头、道路的防疫卡点,挨家挨户排查,详细登记建立台账,宣传防疫知识,开展消毒工作,为居家隔离的群众送去生活用品。

干群一心,众志成城,贵阳的广大农村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时间不等人!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

形势不等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这场决不能输的战争中,贵阳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超常规的举措,“两线”作战——

抢抓春耕生产。疫情发生正值春耕时节,贵阳抢抓春耕时间窗口,成立13个农技服务工作组,积极组织春耕生产,做好“两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农具储备工作,完成了春耕生产。

组织复工复产。成立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工作调度办公室,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帮助农业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落实3400万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资金,为企业复工复产加“油”点“火”。

保障农产品供应。增播2万亩速生叶菜,成立农产品调度办公室,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协调解决“菜篮子”保供等问题。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必须夺取全面胜利,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必须与时间赛跑、与问题较量!

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贵州贵阳紧紧抓住4、5、6月的“窗口期”,吹响了脱贫攻坚最后总攻歼灭战的冲锋号角。

全市饮水安全挂牌督战第一阶段排查出的7195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

全市147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 1”明白栏张贴工作全面完成。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三类重点人群劳动力就业率分别达到96%、95.9%、43.1%。

……

三个月来,贵阳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持目标标准、精准方略、从严从实,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工作力度、帮扶力度,在查缺补漏、产业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等多方面,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果。

一边持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一边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贵阳积极应对和成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用实干实绩兑现了诺言,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巩固脱贫成果

做好防止返贫致贫“复习题”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

随着一幅幅脱贫攻坚、“山乡巨变”的宏伟画卷在贵阳大地徐徐展开,幸福美好的小康梦想正从“理想”照进“现实”。

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虽然贵阳市全部贫困人口已实现脱贫,但脱贫攻坚工作还没有结束,特别是疫情和灾情带来了很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一些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

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只是“打赢”的基础,防止返贫才是“打赢”的根本。

贵阳高度重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在2019年全市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清零”基础上,把防止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果放在重要位置,聚焦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两类人员”,打造“大数据 行业扶贫 专项扶贫 社会救助 防贫保”组合防贫模式,构建“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帮扶机制,多管齐下筑牢多道“防贫堤坝”,坚决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战。

——创新大数据应用,构筑精准风险排查“监测网”。依托贵阳市大数据扶贫系统,打破部门数据壁垒,通过定期数据比对分析,对全市因病住院的13048人的报销自费情况进行监测,精准监测支出骤增人员122人;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预警监测2019年人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8619人,将其名单下发至县、乡、村进行逐级核实,对无返贫风险的纳入动态监测管理,对有返贫风险的立即采取因户施策帮扶,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开发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线上APP,发挥基层干部对情况明的优势,一旦发现有返贫致贫风险对象,第一时间通过APP进行线上申报救助,确保帮扶处置到位。

——稳固利益联结机制,构筑精准产业帮扶“钢铁墙”。坚持产业帮扶优先,针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103名边缘易致贫监测对象,把产业扶贫政策精准到人、落实到位,实行有龙头企业带动、有合作社参与、有扶贫资金项目扶持、有生产经营技能培训覆盖的“四有”方式,创新“投入扶贫资金形成的村级集体资产以更高比例分红支持监测对象发展”的做法,稳固筑牢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发展实现精准帮扶,尽可能消除监测对象的返贫致贫风险。

——加强综合措施保障,构筑三位一体帮扶“截流闸”。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帮扶格局,通过就业帮扶及时消除75名边缘人口致贫风险;通过民生兜底及时消除丧失劳动力的145名边缘人口致贫风险。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00万元,用于疫情灾情帮扶,及时消除299户923人因灾返贫风险;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将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整合入网,发动全市各界爱心人士78万人踊跃注册,精准对接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组织实施防贫保险,构筑精准托底保稳“拦水坝”。制定《贵阳市防止返贫致贫保险保障方案》,与太平财产保险公司合作,按每人每年保费150元标准,投入保险资金710.73万元,将贵阳贵安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50482人全部纳为“防贫保险”监测对象,把因病、因灾、因赔偿责任、因生产资料损失等情况纳入理赔范围,建立“临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保险兜底防贫机制,提供最高20万元的防贫保费,筑牢了防止返贫致贫的最后一道“防线”。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即将开启。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贵阳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定不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让农业产业更加兴旺,让农村更加美丽宜居,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记者:樊成琼

编辑:刘慕轩

审签:魏成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