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

祁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对梁村古文化遗址考证证明,早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先民们就在祁县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曾涌现出祁奚、温序、王允、温峤、王玄谟、温大雅、王维、温庭筠等200多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也造就了乔家、渠家、何家等一批称雄明清两代几百年的晋商巨贾,蕴育了灿烂的晋商文化。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

1994年祁县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晋商老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祁县是中国晋商社火之乡、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和“山西省民族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节)保护示范地”,祁太秧歌、戴氏心意拳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乔家大院,有农旅、文旅结合的新典范千朝谷,有晋商豪宅——渠家大院晋商文化博物馆和中国惟一的珠算博物馆等,在祁县可以追寻久远的历史文化。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

祁县古城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4)

祁县古城始建于北魏孝义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祁县古城以其严谨、周密的布局设计,精巧细致的建筑工艺,使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广泛关注。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5)

有关方面将祁县古城概括为“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六十个圪道,四十个大院,万余间房室”。其间有与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渠家、何家、马家等十二处。 祁县古城东西长850米,南北700米,周长三公里,整个城池形同占代官吏所戴的纱帽,故有“纱帽城”之说。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6)

旧时城墙砖砌到顶,外筑护城河,设四道城门,门顶筑有匾额,东曰“瞻凤”,西曰“挹汾”,南曰“凭麓”,北曰“拱辰”,十分雄壮。虽然因战争的破坏和风雨沧桑,城墙不复存在,但城内建筑保存完好,风韵格局依旧引人注目。 整个古城,集古街巷、古寺庙、古店铺、古民宅于一体,结构合理,而且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组成了一个建筑宏伟、完整的古文物群。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7)

身在祁县古城之中,触摸着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仿佛穿越到曾经那个年代。无论是砖雕技艺的精湛,还是心意拳镖师们的意气风发,或是一席正宗的八碗八碟,它们无一不在诉说着,晋商曾有的辉煌。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8)

乔家大院

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9)

1991年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把这座宅院的红灯笼挂在了中国老百姓的心窝里,2006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更是把这座宅院的文化底蕴和背后的晋商乔氏家族展现在世人面前。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0)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晋商乔氏家族的祖宅,由在中堂、德兴堂、宁守堂、保元堂和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24000余平方米。其中,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保存完好,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从空中俯视,院落恰似一个“囍”字。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1)

整个乔家大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栱飞檐,彩饰金装,工艺精湛。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2)

就拿屋顶来说,可谓高低错落,变化多端。有双坡五脊的硬山顶,也有四坡九脊的歇山顶。最有特色的是两坡相接处砌成曲面的卷棚顶,那优美柔顺的弧形,像极了山西人温情的性格。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3)

乔家大院的屋顶上建有140多个精雕细琢的烟囱,细看竟没有一个是重样的。烟囱的下半部用条砖砌成中空的方斗形,上半部用砖雕成房屋、门窗、屋顶、飞檐等造型,样样俱全,精致逼真,犹如一座座微型建筑矗立在空中。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4)

乔家大院里的文化遗存也极为丰富。走进大院,满眼皆是砖雕、木雕、石雕,各种各样寓意吉祥、教化、希冀的图案,布满门楣、梁柱、护栏、房檐、窗棂、影壁。如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象征家族繁衍的葡萄,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喜鹊登枝、梅兰竹菊、麒麟送子、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等艺术设计,不胜枚举。其造型繁复而不杂乱,紧密而不淤塞,生动而不粗俗,典雅而不晦涩,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些美轮美奂的图案,巧夺天工的雕刻,将一座青砖灰瓦、高屋厚墙的建筑,变成了一座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情趣,充满生命灵性的院落。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5)

摄影师:罗威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6)

摄影师:罗威

渠家大院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7)

要想了解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奥秘,到渠家大院就能找到答案。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渠家是祁县的首富,也是清代晋商的代表,祁县城东几乎所有的土地全是渠家的地产,所以又有“渠半城”之称。如今可见的渠家大院仅是众多院落中的一个。从外观看,渠家大院如同一座戒备森严的城堡,气势壮观。大院内部为五进式穿堂院,在院落南边有一座气势不凡的戏台。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8)

现今已变身为晋商文化博物馆。展示内容丰富,不仅可以整体了解清代晋商的活动范围及没落过程,还能一一细数乔家、祁家、王家、曹家等山西“巨商大贾”的情况,更深入些,还展出了山西著名字号、商界盛事、渠氏家族等。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19)

渠家大院位于祁县晋商老街东大街33号。渠家祖先以行走于长治、祁县之间的“货郎挑”起家,到清朝乾嘉年间发展成为晋中八大富户之一。主要以长源川、长裕川两大茶庄,经营从两湖采办红茶,贩销于西北各地及蒙古、俄国的商路。渠家从渠氏第十七代源字辈进入鼎盛,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旺财主、金财主。他们在祁县古城东半城建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徐珂《清稗类钞》中估计渠家共有资产三四百万两,事实上远远不止此数,传说,仅“旺财主”渠源浈的一个银窑内就藏有白银三百万两。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0)

目前开放的渠家大院只是渠氏家族院落的一部分,为田喜财主渠源潮的住宅,占地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余平方米。里面有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8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大院内建有山西民宅中最大的戏台与戏园。还设有晋商文化博物馆,以七大系列28个展室向游客系统全面的介绍了晋商的发展与衰落历史。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1)

渠家大院在建筑界的地位,以行内人士的专业角度评价,被称为“与乔家大院堪称双壁,甚至在局部艺术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2)

渠家大院的镇宅之宝就是这块中西合璧的石雕作品,是集儒释道于一身的作品。很多游客都是因为这幅图慕名而来。细看这副图,实在是东西方艺术结合的灵感之作。

专家评语“渠家大院砖雕如墙上所生,墙上所长”这话一点也不为过。大院的砖雕艺术的精美在众多晋商大院中无出其右。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3)

何家大院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4)

何家大院是继乔家、渠家后又一处有名的深宅大院,明末清初的历史名人戴廷式曾在大院内建有丹枫阁,除珍藏书、版、字画外,又是傅山、阎若璩、顾炎武、阎尔梅等反清志士和学者聚会的地方。院门为砖木结构挑角门楼,下置八仙石砖,里施木雕垂花门。进院门由西向东是条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甬道南是车马大院,甬道北是两座楼院。东面的明楼院是里十外三的双进四合院,院中部以过厅分隔。里院中又筑花栏,分隔为二庭院,东西约6米,用方砖铺地。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5)

何家大院分主院和大门院。主院是典型的里外院,巍峨高大、蔚为壮观。门道正方为屏厅,院中过庭为卷棚,顶下方为明柱走廊,南北西嵌以木制隔扇,北房为五间明楼高大明亮,前有明柱走廊,砖砌、木雕生动美观,原汁原味。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6)

何家大院建于中国明清时代,拱形重花式大门庄严气派。青石台阶两侧为上马石,墙角有栓马柱,门内壁有画。东为“踏雪寻梅”,西为“春夜诗社”。北房为闷房,东西房为平房却又匠心别具,使人误以为是单坡顶瓦房,形成视觉上的美感。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7)

综观何家大院两处宅院的前院后院,其间尽显南北特色兼实用美观,尤其出类拔萃的是这里的壁画、木雕、石雕、砖雕和各门窗的设计造型,给美术学、建筑学、民居学、民俗学和许多历史学家、工艺美术家提供一份研究借鉴的标本。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8)

据称,因为这处大院至今未被人重修过,大到门楼窗户隔窗、厕所,小到原来挂匾的炮钉、遮阳挡雨的“花车”、顶大门的顶门石,大门上的双门插都保存完好,就连茅厕也是当年模样,历经风雨能保存得如此完好,使人们甚感珍奇。

晋商镖局博物馆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29)

座落在祁县古城东大街。该馆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及实物,向游人介绍了镖局的起源、发展、衰落的过程。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六大业务、镖局行规、镖户声威、当年镖师独有的武功——戴氏心意拳的形成、发展、传承等内容。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0)

珠算博物馆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1)

位于祁县古城东大街原渠家经理院的主院内,较系统地向游人展现了目前征集收藏部分珠算资料和近千种各式各样的算具,揭示了作为晋商文化精髓珠算的博大和精深。馆内陈列着古代原始的算具模型和各个时期的算盘,有远古结绳记事、春秋算筹、古算书《数术记遗》中记录的十四种算法。四种算法算具;其中最长的6米,最小的仅1厘米;还有较全面介绍珠算算法、算理的古代书籍,是全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专门收藏、研究、弘扬珠算文化的博物馆。

贾令镇河楼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2)

贾令镇河楼俗名四楼门,位于祁县城东北的贾令镇。贾令镇原是晋国祁大夫贾辛的宅院,后是南北商旅不绝的驿站,是“川陕通衢”的必经之地。楼正好建在五里长街的南端,称为“昭余胜景”。楼以巧妙的结构,别致的造型,播誉三晋而保存至今。

镇河楼为单体楼阁式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楼东西长15.5米,南北宽13.5米,面宽五间,共有四檐三层,高达15.5米。楼的第一层有砖砌拱门,门洞长8米,宽3米,南北贯通,古为行人车马的通道。慈禧太后西逃长安的途中,经过这里,驻足观赏,赞不绝口。楼的四周,有18根明柱以支撑上部的木构建筑,楼顶为歇山式建筑,琉璃装饰,翼角层层上翘,斗拱整齐排列,整体感觉古朴雄伟,细部构件又玲珑剔透。顶楼上悬有大匾额一块,上书“川陕通衢”,颇为醒目,楼内原有木雕、泥塑佛像金刚,今毁。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3)

罗贯中纪念馆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4)

是由清徐罗氏第二十一代传人罗二栋先生融资,于2000年建成的。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中隐山麓,清泉湖畔,与清徐三国城在一条中轴线上。占地四千五百平方米,青砖碧瓦,雕梁画栋,为仿明清时代的园林式建筑风格。罗贯中雕塑通体为青铜制作,像高6米,雕塑基座高2.7米。石浮雕墙长21米、高3米,呈折线形围合于青铜雕塑背后,浮雕内容反映了昔日波澜壮阔的三国文化。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5)

罗贯中纪念馆山门为仿古歇山式建筑。门前有一对青雕石狮。门上悬挂有当代文化名人冯其庸先生手书“罗贯中纪念馆”匾额,山门前广场对面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五彩影壁,上嵌麒麟吐玉书琉璃浮雕。步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岗石雕罗贯中竖像。身高四米,其神态庄重深沉,两目炯炯凝视远方,气宇轩昂,栩栩如生。雕像台基高五米,三层汉白玉雕栏。

兴梵寺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6)

位于祁县东观镇东观中学校园内。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原址在西管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移今址。寺内现存大雄宝殿,殿内塑像已毁。是祁县保存最早的一座寺庙,2006年与渠家大院同时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隆邦故居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7)

戴隆邦,字兴国。清代祁县小韩村人,生卒年待考。有的资料推测大约生存于1713——1803年,享年90岁,主要活动于乾隆时期。戴隆邦自幼酷爱武术,长年坚持练功习武,寒暑不辍。更兼谦虚好学,广交武术名家,青年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武术师,后到河南省阳县赊旗镇开设镖局,声名大震。其为人谦恭豪爽,重义轻利,一诺千金,深受武林拥戴。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钻研,博采众长,集各地武术名家之拳术精华于一炉,终于编创出具有独特-的戴氏心意拳。武术界将他尊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其子文良、文熊(乳名大闾、二闾)都是武林高手,特别是文熊,拳术高超,声震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戴隆邦故居位于祁县古县镇小韩村戴街西部,门牌26号。宅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各带西偏院,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院落宽敞、房屋高大,很有气派。值得注意的是屏门绘画、门道壁画、天花板及柁头梁图案都与武术有关。

九沟风景旅游区

山西祁县晋商故里(山旅晋中第八站)(38)

九沟风景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荟萃,距此一公里的梁村古人类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区,唐代诗人王维、温庭筠、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均出生于景区周边村庄。此处也是子洪口战略要地,史书记载,宋代名将杨延昭的兵寨就设在九沟南一公里处的洛阳村。明末名人傅山、顾彦武等曾著诗赞美此处的秀丽景色。地处平遥古城、祁县古城、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等观光性景点的中心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