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

耧(lóu)斗菜来自一个兼具美丽与恶毒的家族——毛茛科(Ranunculaceae),这个科的成员含有各种丰富的化学成分(一些有效成分可作药物),其中很多都是有毒性的,比如乌头属(Aconitum)就有剧毒,有些则仅有微弱的毒性,如唐松草属(Thalictrum)、斗菜属(Aquilegia);毛茛科多数成员也有美丽的花朵,是野外常见的山林野花,同时被引种到庭园供人观赏。因此,毛茛科是兼具药用与观赏的大家庭,耧斗菜则属于后者。

吃货们可能注意到了,耧斗菜名字里带“菜”字,是不是就能吃呢?最好别吃。耧斗菜这个名字来自明代《救荒本草》一书,指花的形状像“耧斗”(一种古代播种用的农具),叶子在饥荒年间可以拿来吃,书中还注明了救饥的食用方法:“采叶煠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山间野草就没有必要拿来吃了,况且还有小毒。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2)

古代播种的农具——耧斗(说实话,我没觉得耧斗菜的花跟它有多像)。图片:wikimedia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3)

耧斗菜的花正面照。图片:ArtemisiaLiu

最没创意的命名

耧斗菜属大约有100种,广泛分布在北温带地区,从欧亚大陆到北美洲的山区都有属内成员的身影,从低山区到高山草甸都有不同种类生长。不过,这个属所有种类的分布区都相对较小,没有横跨整个大陆的广布种,对于国内的种类来说,往往分布区能够占据几个省的种类就算是比较广布了。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4)

耧斗菜属的叶子。图片:ArtemisiaLiu

耧斗菜属的叶子比较特别,是多回三出复叶,即主叶柄分成三个分枝,每枝又再分成三个分枝,最末端的小叶前端是三裂的,有几个圆形的齿。而唐松草属也是类似的叶子,而且它们在科内的亲缘关系还挺近。于是植物分类学者在命名时,便起了一些有wú趣liáo的名字,如“Thalictrum aquilegiifolium”,意思是“叶子像斗菜的唐松草”,“Aquilegia thalictrifolia”,意思是“叶子像唐松草的耧斗菜”,真是太没创意了啊!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5)

唐松草属的叶子。图片:ArtemisiaLiu

想尽办法为难昆虫

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及其近缘种的主产区在中国北部,因此本文中将着重介绍华北及周边的种类。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6)

耧斗菜的植株。图片:ArtemisiaLiu

耧斗菜的花很具观赏性,它有5个萼片,5个花瓣,并且萼片并非绿色,而是与花瓣都有鲜艳的颜色。花瓣与萼片错开排列,每个花瓣的基部都有一个“”(就是向外突起形成的一个长管状结构),透过两枚萼片的中间向后伸出来,要占花瓣长度的一半以上。5枚花瓣共同围绕成一个碗状结构,或者说“耧斗”形的结构,里面有数十枚雄蕊和5枚雌蕊。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7)

耧斗菜的花结构。图片:ArtemisiaLiu

为什么花瓣要形成“距”这个结构呢?这与传粉有关,在距的最末端生有蜜腺,分泌花蜜,昆虫来访问花朵时,必须爬到花里面,用长喙伸入到距的最末端,使足了劲儿才能舔食到花蜜,而这时昆虫的整个身体都会与雌雄蕊密切接触,从而沾上雄蕊的花粉,或者把其他花朵的花粉带给这里的雌蕊。耧斗菜就通过这种“高难度采蜜结构”,巧妙地让昆虫为自己进行传粉工作

从黄到紫的渐变

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这个种的萼片与花瓣通常是颜色相同的,都是黄色或黄绿色,不过这种颜色并不稳定,有时会变成紫色,就是其下的变种——花耧斗菜(Aquilegia viridiflora var. atropurpurea)。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8)

紫花耧斗菜的花枝。图片:ArtemisiaLiu

耧斗菜这个种还算是比较广布的,主产东北和华北地区,向南到河南和山东,向西可达甘肃和宁夏,在东北和华北北部更容易看到纯黄色的类型,在偏南的地方更容易看到紫色的变种,而在北京和河北的北部,我们在野外经常会遇到黄色到紫色渐变的不同植株生长在一起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9)

耧斗菜及其变种的花色渐变。图片:ArtemisiaLiu

耧斗菜的果实是生在一起的5个,果先端的突破花柱形成一个长长的尖,与花期不同的是,果实不像花那样俯垂,而是变为直立。果实熟后会开裂,散出黑色有光泽的种子。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0)

耧斗菜的果实。图片:ArtemisiaLiu

耧斗菜的近亲们

在华北地区,还有一个与耧斗菜亲缘关系比较近,甚至长期以来被混淆的种——河北耧斗菜(Aquilegia hebeica),它的花色很稳定,只有紫色,常常被误以为是紫花斗菜。然而仔细比较它们的花,区别还是明显的:耧斗菜(以及它的变种紫花耧斗菜)萼片通常比花瓣短,花瓣的距比较长,接近花瓣3/5的长度;河北耧斗菜的萼片通常比花瓣长,距比较短,只占花瓣1/2的长度。河北耧斗菜不只产河北,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的低山区都有分布,甚至可以这么说,在早春时节,如果你在华北的野外踏青,在低山地区最常见到的种类肯定是河北斗菜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1)

河北耧斗菜的植株。图片:ArtemisiaLiu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2)

河北耧斗菜的花。图片:ArtemisiaLiu

耧斗菜和河北耧斗菜主要长在中低海拔的山地,花期也比较早,耧斗菜在4-5月,河北耧斗菜则在3-4月,它们都算是早春开花的种类。而在华北的中高海拔地区,还有一个夏季开花的种类——华北斗菜(Aquilegia yabeana),它通常在海拔1200米以上才会出现,一直到2000多米都能生长,而且花期是超长待机的,从5月开始,一直到8月都还能见到开花的植株,是高海拔山地林下的常见草本花卉,如果你是喜欢在高山上徒步的驴友,一定有机会见到它。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3)

华北耧斗菜的植株。图片:ArtemisiaLiu

在形态上,华北耧斗菜与前面两种的区别是很大的,它的花非常大,直径可达5厘米,雄蕊一般与花瓣等长,从侧面看不露出花冠外,而前面两种的花只有2厘米左右,雄蕊很长,从侧面看明显露出花冠外。另外,华北耧斗菜的颜色通常是粉紫色,偶尔会见到纯白色的类型,距比前两种更粗大,而且末端强烈向内弯曲,这更是增加了昆虫的采蜜难度啊。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4)

华北耧斗菜的花。图片:ArtemisiaLiu

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也是耧斗菜的主要分布区,如新疆的阿尔泰山区,东北的长白山区和兴安岭地区,都有丰富的种类,下面两种分别是大花耧斗菜(Aquilegia glandulosa)和尖萼耧斗菜(Aquilegia oxysepala)。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5)

大花耧斗菜的花。图片:ArtemisiaLiu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6)

尖萼耧斗菜的花。图片:ArtemisiaLiu

斗菜属在园艺上也有着广泛应用,尽管这100多种成员的家族,各个种类都局限在自己的分布区,但是它们在历史上的分化时间并不长,园艺学家将它们从山上引种下来,并尝试进行杂交,结果欣喜地发现耧斗菜极其容易杂交,而且后代都能茁壮成长。于是园艺上培育出了纷繁复杂、五颜六色的大量品种,现在不论是公园、植物园,还是普通家庭小院,都有种植耧斗菜的身影,网购也能轻松买到好看的斗菜品种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7)

杂交的耧斗菜品种Aquilegia ‘Crimson Star’。图片:gardenia

随着近些年研究的深入,耧斗菜属仍然不断有新种和新记录被发现,目前国内已有20多个原生种。像河北耧斗菜这样的情况,长久以来被误定为耧斗菜(或其变种紫花耧斗菜),甚至果期植株被误定为华北耧斗菜,直到2017年才被澄清错误,那时候河北耧斗菜才被正式发表为新种。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8)

华北地区不同耧斗菜种类的花对比图。图片:ArtemisiaLiu

喜欢野花野草的朋友们,现在能分清华北地区这几个种的区别了吧?赶紧回去翻翻以前的照片,看看有没有惊喜,也许会增加新认识的植物种类哦!

一种花勾起了你的某一段特殊记忆(又一个你见过但不认识)(19)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