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如何变成鸡的问题,实际是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贤者问题引申出来的。神级思维就在思考,既然鸡长得这么像恐龙,那有没有可能鸡就是恐龙进化出来的呢?那么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是有了答案了吗?

目前主流的观点是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陨石撞击,大气含氧量下降,气候变迁等因素而灭绝了,但是如果恐龙并没有因为环境因素灭绝,而是适应环境进化了呢?这个需要脑洞大开了。

首先,大家认不认可鸡长得像恐龙呢?当然是小了许多倍的缩小版恐龙。根据这个思考,神级思维就根据这个结论去推导得到这个结论的条件支持,在寻找条件的过程中,发现前人还真有科学依据来支持这个结论,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前人总结出恐龙变成鸡的科学依据吧。

一、恐龙的骨架进化成适合飞行的框架

恐龙拥有适于飞行的基本结构框架。

从恐龙化石中建立的计算机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恐龙的重心距离臀部不远,臀部之前相对较短的躯干被更坚实的下半身以及长尾巴所平衡,就像一个省力杠杆一样。因此以臀部为支点,恐龙可以毫不费力地用后肢站立,哪怕是不那么健壮的后肢也可以支撑身体的绝大部分重量。

这样一来,恐龙就可以将前肢腾出来进行其他活动,这是恐龙打败其他动物的一大优势。

恐龙的前肢空闲之后可以进行一些诸如采集果实、擒拿猎物的活动,时间一长,前肢就变得越来越灵活,最明显的转变是原本笔直的腕骨逐渐转变为可以旋转的腕骨,甚至可以将前肢伸到后背上挠痒痒。而现在的鸟类继承了这种“半月形腕骨”,能将前肢向后弯曲到腕部,更灵活地扇动翅膀,帮助它们飞上高空。

鸟类还从恐龙身上继承了许多有助于飞行的骨骼结构:偷蛋龙类和驰龙类的恐龙具有肋骨钩状突,可以连接肩胛骨的肌肉,这种发达的胸骨为鸟类提供了肌肉的附着面,是飞行动力的来源;在偷蛋龙类和似鸟龙类的骨骼化石中,人们发现其具有由特定椎骨融合形成的综荐骨和尾综骨,前者会使背部变硬,有助于飞行,后者则为尾羽的生长提供了支架。

恐龙变双头(恐龙如何变成鸡)(1)

恐龙与鸟的头骨类似

二、恐龙进化出了双呼吸系统

恐龙在漫长的岁月中,进化出发达而突出的胸骨,它不仅有利于发展更强劲的胸肌,还为一种独特的呼吸器官一一气囊提供了空间,有了气囊,得以使用双重呼吸这种高效的呼吸方式。根据研究,双重呼吸可能是恐龙为了适应地球含氧量大幅下降而做出的进化选择。

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了4种现代鳄鱼和29种鸟类的空腔,并将它们的结构与16种恐龙的结构进行了比较。在比较了扫描结果之后,他们发现恐龙的椎骨比鳄鱼的椎骨更像鸟类。许多恐龙,包括迅猛龙和棘龙,都有肋椎骨关节,也有与鸟类相同的脊椎和肋骨。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化石中发现了气囊存在的证据,其中气腔龙除了在脊椎骨上,还在叉骨、肠骨和腹肋等骨骼上有气囊存在的痕迹,显示出它具有和鸟类非常接近的气囊系统。

没有气囊的生物在吸入空气和呼出空气时使用的都是同一个通道,这意味着一次呼吸过程很难完全利用吸入的氧气或彻底清空废气。而有了气囊,就相当于多了一个中转站,吸入身体的空气会被暂时储存在气囊中,分批运到肺部直到被完全利用,废气也得以被分批完全排出体外。

气囊除了有助于气体交换外,还具有散热的重要功能。恐龙的气囊遍布全身,可以直接从内脏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呼气带出体外。骨骼中的气囊也有利于减重,气囊分担了骨骼的一部分承重任务,骨骼可以被简化为一系列中空的结构,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多余骨头。

高效的呼吸方式、高效的散热系统和轻巧的骨架结构,所有这些有利于飞行的特征,鸟类似乎从恐龙身上继承了。

恐龙变双头(恐龙如何变成鸡)(2)

三、恐龙其实是有羽毛的

我们固有的印象是恐龙的皮肤很光滑的,跟鸡满身长有羽毛比较,它们怎么会是同一物种呢?

可是越来越多的证据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恐龙的印象:大多数恐龙其实也都有羽毛。

几十年前,人们将恐龙长羽毛当作一件稀奇的事,每当挖掘到有羽毛的恐龙都会大肆报道一番,比如1861年发现的始祖鸟、1996年发现的中华龙鸟等。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人们认为这些长有羽毛的动物与其说是恐龙,还不如说是鸟类,人们仍不敢相信恐龙也有羽

毛。可现在,我们才知道,恐龙长羽毛并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现象。

比如鹦鹉嘴龙,它是一种有角的小恐龙,古生物学家们发现它的尾巴上生长着类似鹅毛一样的细丝;来自俄罗斯的库林达奔龙,它几乎被羽毛状结构覆盖;大型的肉食性恐龙羽王龙身上长有华丽的羽毛等等。

这些飞得不好的家伙都浑身长满了羽毛,由此可以推测,也许所有恐龙或多或少都长有羽毛。最开始,恐龙将羽毛用于保存热量,这使得原本是变温动物的恐龙基本能保持体温恒定。随着时间的流逝,恐龙的羽毛开始分支形成各种新形状,变得更加华丽,它们的作用又多了一项一一社交和求偶。

怎么看,这是不是鸡也继承了恐龙有羽毛的特点。

恐龙变双头(恐龙如何变成鸡)(3)

四、恐龙变成鸡的最大破绽,恐龙是如何变小的

科学家们根据120种恐龙的1500多个解剖特征,构建复杂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恐龙在进化过程中的体型变化。

这可真不容易,喜欢的朋友快给科学家们的努力点个赞吧。

分析结果显示,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一支,它们的体型一代一代地缩小,在如此“瘦身”5000万年后终于进化成了鸟类一一2.1亿年前其平均体重为163千克,当进化到始祖鸟时已经降至0.8千克。

兽脚类恐龙又是如何成功变小的呢?研究者发现在兽脚类恐龙身上,发生了一个奇妙的进化过程一一幼态延续。幼态延续指的是物种把幼年的、甚至胎儿期的特征,保留到幼年以后甚至成年期的现象。比如人类新生儿体毛稀疏、头大,大脑学习能力强,到了成年后,这些特征依旧保留,就是一种幼态延续现象。

研究发现,兽脚类恐龙也发生了幼态延续,它们出生后,从幼年到成年,体形不怎么长大,甚至有些部位还会缩小。成长过程中,兽脚类恐龙的面部、骨骼在萎缩变小,腿骨也不断地变得纤细,但是眼晴、脑部却一直在发育。兽脚类恐龙正是借助这一过程,保留了童年时期的小体型,从而瘦身成功,创造了一个进化奇迹。

那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些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它们骨骼中空,身体轻盈;前肢更加灵活,能像鸟翼一样拍打,气囊遍布全身,既有利于呼吸也有利于散热;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全身覆羽的恐龙会将自己藏在树上。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

跳跃、降落,久而久之,恐龙学会了如何使用它们长有羽毛的翅膀在空中停留更长时间一一因此进化成了鸡。

大家觉得神级思维用科学思维论证恐龙变成鸡有没有道理呢?说说你的看法吧,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和收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