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今天,面对新冠病毒,这对亲兄弟上阵齐战疫!

01

警察弟弟忙碌身影,

让他“疫”不容辞

55岁的谭晓,是山东淄博市自然资源局的一名干部。1月15日,为探望父母,他告别妻女先行回到老家武汉,不料遭遇疫情留在了父母家。

起初,他宅居在家照顾陪伴父母。后来看到疫情形势日紧,久困无事,想找点事做。

尤其是看到日日夜夜在基层派出所忙碌的弟弟,心中便有了打算。

他弟弟谭梅生,是东湖分局湖光派出所教导员。自打腊月二十九兄弟俩陪父母吃了年饭后,弟弟就再也没回来过,一直在所里和所长等人担任主班值守。

“他们没怎么休息过,最危险的活儿都是他们自己去干。”哥哥谭晓感慨,也思考在这场战“疫”中做点什么。

抗疫七言绝句诗(亲兄弟上阵战疫)(1)

▲弟弟谭梅生(左一)在工作中

弟弟当然支持哥哥,一拍即合。2月17日,哥哥前往弟弟所管理的辖区东湖新城社区,做起了志愿者。他也不着家了,住在社区警务室的值班室。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不“暴露”每天的行踪,谭晓把微信计步设置给关了。

抗疫七言绝句诗(亲兄弟上阵战疫)(2)

▲弟弟谭梅生(左二)在工作

02

山东糙老爷们,

在武汉“一抹带十杂”

谭晓的日常工作,一是协助警务室警官巡查社区防护和小区封控情况,维护正常秩序;二是实时了解社区情况反映和居民生活需求,做好最新的防疫政策规定解读,搞好警民联防联控工作。

抗疫七言绝句诗(亲兄弟上阵战疫)(3)

▲谭晓(右二)在工作中

除此,因为谭晓平时爱记记写写,大家交给他一个任务:记录每天社区防护和小区封控情况,及时报送警务机关。

一个55岁的山东糙老爷们,开始了“一抹带十杂”。

他的记录,图文并茂,堪称翔实细致。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警民联防联控工作的琐碎繁杂——

“天下着小雨,坐在胡警官的电瓶车后面,觉得有些许寒意,想着我们的基层警务人员就是这样不论白天黑夜、不计寒暑秋冬地奔波在各个勤务点上,真心觉得他们的坚守和不易!”

“昨天与黄所一行到执勤点巡察时,就碰到一个违反封控规定想将车开进地下车库某指挥部的司机,问其原因,说是去接领导。他没想到在疫情病毒面前,领导和群众都是会遭受病毒侵害的个体,这是没有区别的。特权思想作祟!”

“晚饭后,针对一些车辆凭着市政府核准办理的市区行驶证随意出入小区的新情况,跟随李警官驾驶警车到小区大门口蹲守检查,和社区的陶书记一道,将对所有想驾车进入小区的车辆进行封控规定解释,效果还不错,都自觉按要求将车辆停放在了小区门外的马路一侧或商铺门前。”

抗疫七言绝句诗(亲兄弟上阵战疫)(4)

抗疫七言绝句诗(亲兄弟上阵战疫)(5)

抗疫七言绝句诗(亲兄弟上阵战疫)(6)

▲谭晓日记截图

2月24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的心坐了一回过山车。

社区有个老家远在山东的女大学生独居一室一个多月,情绪抑郁。其远在福建的男友与其聊天时发现异常,报警求救。社区赶紧与女孩的另一女同学联系,请其帮忙稳定女孩情绪。随后,谭晓和民警等人又带上蔬菜食品去看望。但女孩任凭外面叫门,不出声不露面,大家只得把物品放在门口。下午,一直担心此事的谭晓准备再去,好消息传来:女孩的女同学说女孩情绪好了,东西也拿进去了,还表示感谢。

一颗心悬在嗓子眼的谭晓,这才松了一口气。

03

一首首打油诗,

恰似战“疫”的坚定心声

因为从事过文职,谭晓的每篇工作记录文尾,都有一道打油诗。

有观察思考,有积极呼吁,有的还充满哲理——

“围堵疫情病毒,严格小区封控。赢得战疫胜利,看我警民携手。”

“莫怪有人责难,应省方法简单。群众事情虽小,服务牢记心间。”

“二月二日龙抬头,逐门逐户忙封控。龙尾全靠龙头摆,三军号令莫马虎。”

“生死只在须臾,万物皆是生灵。莫为琐事烦恼,多份包容珍惜。”

“严控仍是大局,小区就是阵地。查堵封控漏洞,莫贪蝇头小利。”

当志愿者之后一直忙得团团转的老谭,在2月最后一天,感慨道:“由于前段时间封控抓得比较紧,这两天秩序日趋规范。事情没有前几天那么多,人闲了一点,但还是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麻痹情绪……”

抗疫七言绝句诗(亲兄弟上阵战疫)(7)

▲谭晓在工作中

警民联手,勠力同心。

病毒却步,此战必胜!

来源:楚天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