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

引言—名字由来

民国《云南省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名>案卷》:“县名永北二字,……地方人士每嫌欠雅驯,且至十年以来,匪患频仍,庶政废弛,而犯永远败北之忌。……其‘永胜’乃根据历史上永宁、北胜之意,以‘北胜’二字意义相反,改‘北’为‘胜’,雅驯尤多。”

永胜县今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

长江图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

长江(金沙江)先自北向南,后向东在永胜穿境而过。

程海湖(黑乌海)

程海又称为黑乌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中部,位于永胜县城以南46公里处;程海南北长而东西窄,湖水面积77.2平方千米,海拔1503米,平均水深25.9米,最深36.7,蓄水量19.87亿立方米;南北长20千米,东西平均宽4千米,湖岸线长45.1千米。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3)

程海现为封闭型湖泊,程海原由海口河流入金沙江,至1609年后水位逐年下降,不再通江,逐步演变为内陆湖泊,程海虽无出口,但却以地下水方式排泄出部分湖水,其湖水PH值为9.3,为碱水湖泊;湖中盛产鲤、白条、压条、红翅等多种鱼类。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4)

这是一个南北长的椭圆形湖泊,也是云南风光秀美的八大高原湖泊之一,同时还是世界上三个生长螺旋藻的湖泊之一(其他两个是墨西哥的可可湖和非洲的乍得湖)。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5)

公路沿湖东岸而过,良峨丫口路段,是观赏程海全景的最佳地点。湖边村户密集、梯田层叠,在湖的南岸可以租到小船进湖游览。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6)

在很早以前每到清明节前后,程海的湖水就会由清澈变成蓝绿,并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被人称为“香面水”。后来才知道这是螺旋藻在“作怪”。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7)

这种藻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35亿年,可以说是地球上的“老”生物,现在它因为蛋白质含量高、丰富均衡的营养及高效保健功能而被人们所关注,并且被誉为“21世纪人类最好的保健品”。

三川土林

土林位于梁官镇兴文村南2公里的燕子岩下,面积约60亩,地处永胜县城到程海的公路附近。这片土林只有一个入口,顺着沙沟土路探去,密密如林的土峰,呈现千姿百态造型。有的像城堡,有的如宫殿,有的似动物,有的像人形,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土林内还有青松翠竹、古藤芳草、山鸟彩蝶,把这里装点得生机盎然,宛若童话中的仙境。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8)

据说,这片土林形成于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那时永胜发生了一次八级左右的大地震,山岩崩塌下来,雨水又沿裂缝冲刷流蚀,使其不断加深,扩宽和延伸形成土柱。粘土,沙石混合凝结而成的土柱不断被剥蚀,沉积层中的钙质、铁质胶结物裸露出来,形成天然顶盖,并保护着土峰的柱体,从而形成了这一片奇特的景观,长留世间,供人观赏。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9)

三川土林旁还有奇观月亮田。这片农田完全仿照月亮的盈亏圆缺修造,正中为满月,两边分别是上弦下弦,直到月初月尾,由朔到望,又由望到朔,清晰可辨,令人称绝。土林四周风景秀丽,特别是春暖-时节,满山遍野桃红梨白,景致极佳,游人不绝。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0)

灵源箐

丽江灵源箐,又名观音箐,位于永胜县城东3公里处,是滇西名胜古迹之一。灵源箐尤以唐吴道子画像原本,石刻观音像而闻名。到灵源寺,一是看寺区颇有特点的布局建筑,二是看闻名遐迩的石刻观音像。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1)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1年)山西武宁人、永北直隶厅同知王子音托请云南巡抚谭尚忠题为“灵源”,观音箐由此更名灵源箐。刻于寺箐东部山麓石碑上的“灵源”二字,笔迹苍劲,气势逼人,使游人叹为观止。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2)

箐内从东向西潺潺而流的河叫灵源河,灵源寺傍山依河,随势而建,形成河南北两岸的两片建筑群,寺前门有碧溪桥,寺中有齐心桥,寺后门有观栏桥,三桥并架把南北寺区连接成一个“甘”字型。北寺区有三圣宫、善财殿、古戏台等建筑;南寺区是主寺区,过慈云坊,入主寺山门人天阁,向西依次可游碑。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3)

明清以来,远近游客、当地居民,常来拓摹石刻观音像。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浙江省会稽人许炎因看到原像较高,摹像只能张贴在大厦大堂间,半室小舍不便容纳,于是石刻小像一块,放置原像之傍,给摹拓人以方便,为显示灵源观音像的摹拓真迹,又盖上“滇沧阳世守高氏之章”为佐证。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4)

永胜石刻观音像,在绘画、镌刻等方面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具有珍贵的价值,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观音箐霄寺观古迹及清幽迷人的景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游览景观。看到这尊仪态万千的石观音,你或会联想起金庸在《天龙八部》里描述的那尊在大理国境内、真人般的石美人。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5)

红石岩古地震遗址

古地震遗址位于永胜县城西北部的红石岩,东西长约9公里,总面积54平方公里。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6)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农历五月初六,永胜境内发生了一场大地震,震级为8.1级,震中烈度为10度,地震使城西三刀山被撕开50—300米宽的裂缝,裂缝最深处约500米,长约9公里,形成了至今仍保存完好的险奇壮观的红石岩峡谷。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7)

原本完整的三刀山,因地震被拉成三截,形成宛如刀削的三个山体。地震还使当时的北胜州州城崩塌,使原本南北流向的灵源箐水系改道为东西走向并经红石岩流入五郎河水系。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8)

红石岩古地震遗址蜿蜒狭窄,幽谷峭壁,经过数百年的风雨洗刷,其景观依然如故。国内外著名专家曾多次到古地震遗址进行专题考察研究,并形成多篇研究论文,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地质专家布隆教授,1982年曾两次到红石岩进行考察研究,提出:“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场面最宏大的古地震遗址。”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19)

他留古坟林

古坟林隐匿在“管理所”之东、松柏相间的山坡上,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上万座他留古墓,可辨认碑文的就有3000座。墓群年代起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迄至民国初年,尤以清代居多。带着三个谜走入古坟林,你便可脉络清楚地看这个景点。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0)

首先是它的辉煌之谜。你会发现,所有墓都用青石垒刻,且是扣着“石帽”的建筑风格,有的还立着华表呈示墓主的显赫,有的刻着图腾和神兽,最早的古墓建于明嘉靖年,最多的是清代。这样罕见规模的古墓群,对仅有二万人口的他留人是个奇迹,而当年的他留人曾是一支什么样的民族,则是一个无法知晓的谜。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1)

其次是它的汉文化情结之谜。你会注意到,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而古坟林的碑文却都使用楷书汉字,且用语严谨,词句规范并不亚于中原古墓,多记载了明初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碑额及边框内容多为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辞令,如“佳域”、“英气留片石、仁风著千秋”等等。这与现实生活中他们说他留语与写汉语的情况相吻合,很久前的他留人和汉族是什么关系呢?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2)

第三是它的布列之谜。细细看,你会发现整个坟林以姓氏划成不同片区,同姓葬在一个片区,绝不混杂,他留人的所有姓氏也都有自己的茔区,这片坟山碑林墓群,系彝族支系他留人四大旺族葬区,南部是程、海、蓝三姓族葬地,中部是王氏家族葬地,似乎有着约定俗成的界限,而又连成一片。据碑文可知,除个别三碑并立而外,通常是双碑并立的一夫一妻合葬墓。沉寂的墓群仿佛是一支建制严格的军队,它还昭示着什么吗?

期纳古建筑群

期纳古建筑群分布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清水、街西、文凤3个村委会,其中以清水古镇最多,古建筑群分别由瑞光寺、黄家宗祠、阮家大院、阮家宗祠、阮家佛堂、袁家宗祠、东岳庙、宝月寺、何家大院9处文物建筑及附属物组成,总建筑面积大约4600平方米。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3)

明代,朱元璋为了打破各地土司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自上而下直接由中央王朝控制的统治局面,对云南实行“改土设流”,向土司盘踞地界派驻“流官”并从内地调大量军队和富户充实云南。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4)

明洪武二十八年在永胜设置澜沧卫时,在今期纳设千户所,在清水设百户伍。形势稳定后,这些征战将士被留下来在当地屯垦戍守,这些“七分屯种,三分操守”的屯垦军民,主要来自两湖两广及江西、奉天、江浙、南京等地,民间俗称“洪武调卫”。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5)

明代,朝廷在清水设驿站,称清水驿,是明朝时期的官道驿站。随着驿站的设置,以驿路为轴,在周边逐渐形成了村落,并以屯田的军官和一些富户等村落中势力相对较强的户族各自在集镇修建了相当规模的住宅院落、宗祠,村内又盖起了寺庙、书院等设施,成为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集镇。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6)

非遗文化—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

素胚银胎之上,耀目的珐琅彩一点一点填嵌、描摹勾勒,再经过高温煅烧,一件色彩明艳却依然难掩清冷典雅气质的珐琅彩银器就诞生了。不同于温润柔和的素瓷,珐琅彩银器在色彩上讲究大开大合的眩目效果,不同器型的银胎承担着画布的功用,精镂细刻的山水花鸟赋予作品生动鲜活的雅趣。这就是永胜银胎掐丝珐琅器。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7)

2021年5月24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申报的银胎掐丝珐琅器制作技艺(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8)

珐琅银器工艺在国内已有近800年的历史,1253年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南下,兵分三路进攻云南大理国。其中一支首战施州(今丽江永胜)告捷。攻下大理后,元军返回北方,珐琅银器制作工艺由此在丽江永胜民间传承开来,主要流传于永胜县永北镇和金官镇(今三川镇)。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29)

地方特产—三川火腿

三川火腿产自丽江永胜县三川坝,是滇西火腿中的名产,虽然名声没有宣威火腿名气大,但品尝起来味道不在宣威火腿之下,尤其是存放一二年的“老火腿”三川火腿从杀腊月猪到割腿腌制都有一整套完整工艺。

永胜三川土林(程海湖三川土林)(30)

首先,腊月猪以土著黑毛最佳,宰杀以后,用快刀割成边缘整齐的“琵琶腿”,剔除油膜、擦去血水、在用抄过的食盐、料酒加入少许葡萄糖及火硝揉搓, 再置入木缸或瓮缸中“蜜腌”数日,再取出敷上绵纸,风干后捂在栗炭灶灰中保存,时间越长 香味越足,味道越厚。

后序

永胜地跨横断山脉和滇西北高原两个地貌单元,属三江并流的边缘地区,气候以北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为主,有“滇西北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彩云之南、秀色丽江、大美永胜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