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离现代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相对而言通过各种清朝时期背景的影视剧,我们对清朝皇帝的了解,不论是正史还是戏说,都要多很多。对于康熙皇帝,大家熟知的“少年皇帝擒鳌拜”、“九子夺嫡”、“千叟宴”、“大兴文字狱”等故事,比起历朝历代的故事更多的出现在小荧屏上。故而这位皇帝,在现代老百姓口中的知名度还是相当高的。

康熙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他的年号。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一般来说,在古代皇帝的庙号中,开国皇帝称“祖”,比如汉高祖、明太祖,继任的守成之君称“宗”,比如唐太宗、宋太宗。那为何康熙皇帝作为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庙号圣祖?这一方面固然是继任者对他的高度评价,另一方面也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政绩使然。

康熙帝12子(庙号圣祖-康熙帝)(1)

平定三藩之乱(百度百科)

1661年,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了皇位。1669年,16岁的康熙挫败了权臣鳌拜,开始亲政。不过此时的清朝并不稳固。1673年,坐镇云南的吴三桂起兵反叛,攻势直抵湖南大部。此后,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福建耿精忠、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面对这样的局面,康熙方面集中力量枪打出头鸟,铁腕面对吴三桂。同时,战场上毫不手软,相继降服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1678年,强弩之末的吴三桂称帝,然而几个月后就病死了。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清军没有容忍云贵的割据,于1681年攻克昆明,至此,三藩之乱平定。

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收复台湾被提上议事日程。此时,郑成功已经过世多年,台湾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冯锡范、刘国轩手里。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随后明郑纳土归降,台湾终于得到统一。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一府三县治理,隶属于福建省,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康熙帝12子(庙号圣祖-康熙帝)(2)

清朝收复台湾(百度百科)

在稳定了南方和东南沿海的局势后,康熙皇帝着手完成北境的疆域问题。一方面是蚕食中国东北的沙俄势力。另一方面是崛起于漠西蒙古的噶尔丹势力。

清朝时期的中国,已经需要面对来自欧洲势力的威胁。清朝初年,沙俄曾多次侵扰中国东北地区,蚕食中国领土。1685年,康熙帝命都统彭春赴爱珲,数日攻克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然而不久,沙俄就卷土重来,并重新占领雅克萨。是可忍孰不可忍,康熙皇帝下令反击。1686年,清军歼灭盘踞雅克萨的俄军。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双方于缔结《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中国的领土。

康熙帝12子(庙号圣祖-康熙帝)(3)

康熙时期蒙古各部示意(百度百科)

清朝初年,蒙古各部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在清军入关前就已归附清朝,漠北蒙古同样与清朝关系密切。康熙年间,漠西蒙古的准噶尔在领袖噶尔丹的统治下,势力强盛。1687年,沙俄参加中俄边界谈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怂恿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进攻喀尔喀蒙古,很快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喀尔喀各部南奔,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同时噶尔丹率兵乘势南下,深入内蒙一带。

对于噶尔丹的来犯,康熙着手迎击,三次亲征漠北。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破噶尔丹军,噶尔丹败归科布多。1696年昭莫多之战,清军歼敌数千,击溃噶尔丹主力军队,噶尔丹再次兵败流窜。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时,噶尔丹死于科布多。三征噶尔丹,不仅稳定了清朝北方和西北的疆域,也为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地区奠定基础。话说回来,噶尔丹统一蒙古各部,统一西域和蒙古草原,为清朝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在西藏事务上,康熙继续尊重并册封达赖喇嘛,并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进一步笼络黄教。准噶尔汗国入侵西藏,康熙派兵入藏,驱逐准噶尔势力。此后,清朝分兵驻藏,开始了对藏区的实际控制,并任命官员协助达赖、班禅分理前后藏事务。

康熙帝12子(庙号圣祖-康熙帝)(4)

清朝中期版图(百度百科)

康熙皇帝的上述举措对于今日中国完成统一事业,处理民族事务,维持边疆稳定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对于康熙的继承者们来说,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康熙皇帝并不是普通的守成之君,他是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缔造者,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捍卫者。客观地说,尽管康熙的后世子孙在晚清时败掉了不少领土,但今日中国版图的奠定,康熙皇帝居功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