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七步诗》保住了性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兄弟如仇人,王爷的悲哀,想逃却逃不掉!

曹植的诗哪个最经典(12年漂泊半生本是同根生)(1)

(曹植的全身画像,顾恺之《洛神赋图》)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由平原侯改封临淄侯,居邺城,也就是今天河北省邯郸市最南端的临漳县,这里前辈项羽破釜沉舟,兄弟曹冲称过象, 仿佛一块“福地”带来吉祥。

然而快乐是别人的,对于曹植可能更多是块伤心地,因为他在这里“七步成诗”,差点丢了性命!

那年曹操要出去找孙权“打架”,临走前留曹植看家,临行像天下家长都会嘱咐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声震京城了,现在你也23了,得加油了!”

留守王都,一般天子外出征战,留守太子守都城,可见曹操当时对曹植的器重与培养,大有立储之意。

而此时的曹植,老爹宠爱,身边丁仪、杨修等大家扶持,仿佛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仿佛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家长不在,开始造作吧!没事喝点小酒庆祝一下这盛世年华,意气风发,管它山高水深全世界都是自己的!高兴了喝点放纵一下,没事闯个禁门司马,甚至后来老爹叫他带兵救哥哥的紧要关头,他却也喝点怡情到“不省人事”。

我对酒没瘾,确实不懂那年月饮酒不撸串的乐趣在哪?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这是物质精神文化匮乏啊!嗯,最终给自己喝迷糊了,失去了老爹的信任。

快乐是一时的,仿佛苦痛对曹植来讲更多,乐极生悲中与储位失之交臂,作为老爹喜欢的儿子,王位近在咫尺,你说痛不痛?有才华老爹喜欢,争储位还嘚嘚瑟瑟,哥哥曹丕气不气?

好啦,黄初元年(220年)哥哥当了皇帝,兄嘚你开心不?

来吧,此时此刻,相信你想赋诗一首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哥哥我错了,饶命!你说啥都对!嗯,电影《大笑江湖》结尾有这样一段台词:“别太放肆,没什么用!”当然,还有劝君少喝酒!

曹植活了41年,前半生天才少年,风光无限,后半生辗转天涯,纵使才气满满,也只能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地牢笼中监管如囚,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却也是人性的折射,现代又何尝少了兄弟嫌隙。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下令滞留在家的兄弟们都出去到自己的封国吧,曹植因此离开了故土邺城去往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这一年曹植29岁,此一去八百里,开始了他生命最后12年的颠沛余生;

黄初二年(221年),曹植30岁,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成村),此一去八百里;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此一去八百里;

三年(222年),曹植31岁,哥哥高兴广丰子弟为王,曹植也在此时升封为鄄城王,回洛阳当面对哥哥表示感谢,此来回一千六百里;

四年(223年),曹植32岁,徙封雍丘(今河南杞县),此去四百里;

六年(225年),曹丕路过,在这里兄弟两见了人生最后一面,便再无相见了。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去见爹爹了,侄子曹叡当了皇帝,心想终于可以自由了,然而想象总是美好的,毕竟侄子也不放心!

太和元年(227年),刚当了皇帝的侄子就把叔叔徙封到了浚仪(今河南开封),这一年曹植36岁,此去一百里,侄子确实良心多了。

太和二年(228年),曹植37岁,复还雍丘,真是好侄子,你在跟叔叔玩画圈圈吗?你是皇帝你说了算,让咱去咱就去吧!

太和三年(229年),曹植38岁,徙封东阿(今山东聊城东阿),此去七百里,在这里渡过了人生后半程最长的3年时光;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41岁,改封陈王(陈县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此去八百里,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太和六年(232年),11月病逝,葬回东阿鱼山。枭雄之子,漂泊半生,终得自由。

曹植的诗哪个最经典(12年漂泊半生本是同根生)(2)

(曹植人生后半场徙封图)

那年月没有高铁飞机,没有高速轻轨,更没有平整的油漆大道,路途崎岖不平,一路颠簸应是常态,寻常人家出行,都是永远的“11路”!

王爷出行马车大概是有的,但 “连遇瘠土,衣食不继”(曹植《迁都赋》)“桑田无业,左右贫穷,食裁糊口,行有裸露”(曹植《转封东阿王谢表》)如此穷惨的王爷大概是负担不起这漫漫长路的车马开支的!

不过我想哥哥不要太过分,来前儿的马车钱总得给报了吧?

而这根据1600多年后曾国藩由汉口至北京赴任的篷车速度——每日行进五十到八十里评估来看,曹植那时的道路车马都要逊色些,还要带些随从走的更慢,那曹植的路途每次至少也要一个月左右的吧。

对于坐3小时高铁都累的现代人,可以试着体会,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的曹植有多么艰辛与无奈了。

堂堂王爷,为何如此穷困潦倒,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别当真,曹魏一代,只给个王爷的名号而已,没有封邦建国之实,更没有封地的军政权力,不仅没有,还得处处在皇帝监视之下,守住禁令底线:

不能掺和军政事,莫要妄论国事;

不能随便出去玩耍,最好在家好好待着,实在想玩别出封地这个圈。不是你淘气,是我对你不放心啊;

不能私下交好朋友尤其是政府官员,没事闲聊点东家长李家短,谁知道你在密谋什么呢?总有王爷想害朕!所以亲戚兄弟你们也别互相见了,实在要见请示下我先?;

不能私自回“娘家”,封出去的王爷泼出去的水,好好封地待着,想妈妈,想“回娘家”,你先想想,想完了先申报一下我也想想,看看心情再说;

不能有钱任性,皇帝不给,自己招点属官还不行吗?抱歉,玩点蟋蟀斗鸡不好嘛,别干那危险事,我还是不放心!

那问题来了,这不让干那不让干,我好歹是个王,是不是多少给点士兵,让我保卫下封国呢?

别闹,要兵干啥?是不是想谋反?看在你是我兄弟的份上,给你一二百兵保卫你自己个就好啦,封国我替你保护你看贴心不?!

曹植曾经上表吐槽:“哥哥,你给我这150兵,个个都是六七十,老的老,病得病,耳也聋眼神还不好,是他们保护我还是我照顾他们?就这样,你还经常征用这帮士兵,是不是过分了?”

这就相当于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剥夺聊微信发微博社交权利终身,画个圈圈限定区域活动终身!

这都不重要,但有人成天恨不得24小时监视着你是几个意思?我上厕所好不啦!嗯,相对于坐牢的区别大体是可以看得见太阳了吧。

与哥哥争位失败后,曹植告别了巅峰时刻的人生,人生余年陷入无尽的苦愁和牢笼禁锢的痛楚之中。

从七步作诗,到连年徙封,到人生暮年的最后一刻,半生流离,终究没有机会再实现“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和“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曹植《与杨德祖书》)的雄心壮志。

1951年曹植墓被出土发掘,一代王侯132件文物,寥寥玉器,仅一组玉佩悬于身上,绝大多数都是寻常陶器、石器,寒酸至极。

曹植的诗哪个最经典(12年漂泊半生本是同根生)(3)

(曹植墓出土配饰·玉佩——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植的诗哪个最经典(12年漂泊半生本是同根生)(4)

(曹植墓出土陶器——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今多少王侯,曹植可能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古今多少兄弟,曹家两兄弟可能也是历史尘埃中的代表,总比唐太宗家的兄弟要好些吧!

权也罢,财也罢,难道兄弟难逃争斗感情失和?愿少些套路,多些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