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深处的女孩电影推荐(请她来看电影感觉非常忐忑)(1)

■原著作者须一瓜(右)与曹保平(中)、段奕宏(左)畅谈《烈日灼心》的观后感。

本报讯(记者 龚小莞 )昨天下午,电影《烈日灼心》看片会及明星见面会在湖里万达影城举行。该片由本报首席记者徐苹(知名女作家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改编而成,昨日,她和影片导演曹保平、主演段奕宏一起出席了看片会。

电影《烈日灼心》基本全程在厦门拍摄。曹保平说,到厦门一下飞机,一路上看到之前拍戏时每天经过的路,无限感慨。段奕宏把厦门称为这部电影的“福地”。“我经历了15天生活体验,认识了很多朋友,这将会影响到我今后的路。”他说,在嘉莲派出所体验时,触摸到了厦门民警身上的温度,最终才有了警官伊谷春这个人物。

“我是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片子,像经历了一场魔幻。”须一瓜说,写作的时候是平面的、黑白的,读者阅读时的再创造也是黑白的,走进影院,忽然间就看到这么多活生生的人物被立体还原出来了。

曹保平说,须一瓜是《烈日灼心》的“生母”,请她来看电影感觉非常忐忑。须一瓜则表示理解,认为小说和电影是两种形式,不希望以过多的个人意见去左右电影的创作。

须一瓜说,写作时,心目中的“伊警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对辛小丰和杨自道这两个人物也有别的想法,但是段奕宏、邓超和郭涛三名演员演得很棒,而且改变了她对中国男演员的眼神没有表现力和内涵的“偏见”。

“我原来一直认为中国的演员尤其是男演员,眼神没有表现力,这部片子几名男演员的眼神都特别好,导演也给他们的眼神足够的表现空间,特别是伊谷春看辛小丰的眼神,内涵太丰富了。”她说。

【独家对话】

导演曹保平:喜欢这个城市 羡慕每一个住在这里的人

沼泽深处的女孩电影推荐(请她来看电影感觉非常忐忑)(2)

■导演曹保平

记者 徐苹

如果说一个导演缔造了三个影帝,那么,厦门,就是100%的金爵影帝制造基地。荣获国际电影节金爵四大奖的《烈日灼心》,100%拍摄于厦门,每一栋建筑,每一片天空,每一个转角,每一处山风海浪,每一条小巷大街,都是厦门。在电影中,它就是一个100%的厦门故事。

在这个阅城无数的优秀导演的眼中,厦门这座城池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昨天的媒体口碑电影放映场上,我们采访了曹保平导演。

曹保平说,一开始选拍摄地的时候,并没有确定就在厦门。“我们看了很多城市,包括福州。最后比较的结果,还是厦门的气质最独特。比如,它山海相接,比如它老城中蜘蛛网状的电线,穿插在城市中特别有质感,最后确定在厦门拍。”

他说,原著描写大量厦门的真实景色、街道,但有时为了一个镜头,要跑遍整条大街。拍桥上戏的时候,剧组走遍了厦门的每一座桥,最后才确定演武大桥。

曹保平说,为了选一个和原著最贴近的石屋,那个杨自道、辛小丰和房东居住的石屋别墅,剧组几乎把植物园的山踩平了。最后找到的那个石屋,旁边就是一棵千年古树,因为石屋是电影的主要场景,担心伤到这棵古树,剧组用东西把它全部包裹起来,小心谨慎地保护着。

《烈日灼心》在厦门整整拍摄了四个月,100多天。曹保平感慨,难得一个城市山、海、人糅杂一起,浑然天成。这个城市既有市井气,亦有世外的超然。不过,在厦门的这些日子里,除了每天一大早奔出去吃一份非常好吃的沙茶面,曹导并没有更多享受,即使满目厦门美景,他也都是沉浸在故事的景色里观察。

最后,曹保平说,喜欢厦门,喜欢这个城市,羡慕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希望能再来。

主演段奕宏:一个很有厦门味的“戏奴”

沼泽深处的女孩电影推荐(请她来看电影感觉非常忐忑)(3)

沼泽深处的女孩电影推荐(请她来看电影感觉非常忐忑)(4)

■段奕宏向厦门晚报读者问好

记者 林玉蓉

6月21日,段奕宏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凭借《烈日灼心》中的“伊谷春”一角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他被老厦门人赞“很有厦门味”。为了拍摄这部“纯厦门电影”,他在影片开拍前专门到嘉莲派出所体验生活15天。

来厦体验生活达半个月

派出所所长评价“真警察”

记者(以下称记):为什么想要体验生活,在厦门当了半个月“警察”感觉怎么样?

段奕宏(以下称段):拿到剧本,我觉得没有把握走近“警察伊谷春”,于是提出去体验生活。靠近他们,才能摸到他们的神经和温度。半个月里和民警同吃同进同出,就差同住了,抓赌、扫黄、处理交通事故、家庭纠纷、民工讨薪、跳楼事件都遇到过。警察这个职业带来的束缚和印记,是我感兴趣的,但在最终塑造角色时,我要寻找“伊谷春”的个性。

记:你和嘉莲所的很多民警交了朋友,洪所长评价你的“伊谷春”是一个“真警察”。

段:很受用老大哥的话。短时间内要和警察交上朋友,这是很难的。比如洪所长,最初接触时他很冷,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我放下了所有目的性,从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开始,让他们接受我。他没看过我的作品,没把我当一个演员或明星,我们的态度是最真实、本真的,最后我们之间的谈话可以达到很私密的程度。我的工作状态赢得别人的尊重,也让我的体验生活收获很多。

记:你对厦门是什么印象?

段:在一个非常适宜的气候下工作,非常舒服。厦门饮食丰富,每个菜都有自己的味道。非常遗憾不能分出心来去百分百感受厦门,当时心思还在角色创作中,但是我所接触的朋友,能代表所有的厦门人,给我留下的真挚情感一直在我心里。

生活的丰富量远大于作品

陪伴父母让我有幸福感

记:你这么喜欢锻炼,为什么不在微博上秀秀腹肌、人鱼线?

段:为什么要秀呢,秀给谁看?

记:秀了就有人看呀。

段:银幕前、舞台上怎么疯都行,生活中就要真真切切,时刻端着真的很累。这时若是我给你端着,摆出一个什么范儿,你不喜欢吧,你不舒服我也不舒服。久而久之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假了,到时再让我去演一个入心的角色,我一定演不出来,因为身上的壳太多、太厚,磕巴下来太困难了。

记:不接戏时你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段:锻炼、吃饭、喝茶、看电影、陪家人,留意一些事情,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品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的丰富量远远大于一个作品。最近我和父母一起生活,陪他们去成都,去看大熊猫,80多岁的老人,牵着手,走10分钟得休息20分钟。陪伴很重要的,让我有幸福感。

面对作品背对生活

我是演员不是明星

记:你一年基本就接两部戏,为什么?

段:累啊,真累。每接一部戏,我就像上了一条“贼船”,下不来了。在那几个月里,我竭力付出,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懈怠。我为戏“为奴”,这个过程太虐人虐心,所以每次结束我都需要歇歇。今年1月在伊春拍戏,零下38℃,我重感冒20多天。有时导演拍完一条说可以了,我觉得不是最好状态,要求重来。因为观众不知道老段那时患重感冒了,他只知道最后呈现在银幕上是不是精准。每天我都跟自己说,即使冰啊雪啊病的,但你在这里了,就要坚持。我也会发泄,一上车就骂骂咧咧,跟自己发誓说再也不来了,可第二天还在这里出现。

记:你如何看待曝光率?

段:曝光率得有的放矢,有作品时你出来,这是工作,没作品时我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面对我的作品,背对我的生活”,这是我的坚持。我是演员,不是明星,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这是选择。

记:在厦门拍戏你经常被人认出来吗?

段:非常少。我经常到筼筜湖白鹭洲的书院看书,到厦大感受芙蓉湖,都没被认出来,很轻松。

【采访花絮】

吃了不锻炼“有负罪感” 一到厦门就直奔健身房

昨日中午1点20分左右,记者按约定来到段奕宏下榻的酒店,他正在健身房锻炼。两点一刻左右,记者走进他的房间,他“躲”在卫生间化妆。

采访就在卫生间门口进行,他在门内,记者在门外。

段奕宏说,坚持每周五次左右的健身频率,雷打不动。昨天11点多飞机落地,12点多到达酒店,他就直奔健身房。因为昨晚在重庆吃了特色炒火锅,回到酒店太晚了就没锻炼,“有负罪感呀,一到厦门就抓紧锻炼。”段奕宏头发上别着几个发卡,说这句话时,画面很喜感。

记者问,这么锻炼是怕胖吗?段奕宏说不怕胖,但不允许胖,因为瘦点更精神。他说自己初中时是校田径队的,练短跑和三级跳。见记者上下打量,他假装生气:“你干嘛,你问就好,干嘛从上到下看啊,不信是吗?”

在与记者对话时,这个银幕硬汉的表情并不冷硬,眼睛与记者对视着,眼神中充满关注。他说,因为记者没有“端着”,所以他愿意交流。吹风机的声音太嘈杂,他很体贴地直接举起记者的手机录音,还提高了声量。

【徐苹印象】

警察抓捕嫌疑人时 她能捕捉其微妙心理

徐苹曾是厦门晚报跑公安口线的记者,至今仍有不少民警对她印象深刻。“她写文章的角度,总是和别人不一样。”同安公安分局副局长张建强是徐苹的老朋友,15年前,他侦办了一起精神病患者伤害他人案件,徐苹采访了他。

嫌疑人和张建强之间的关系很特别,和《烈日灼心》的情节有些相似,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抓他的时候,我和他之间有一段对话,徐苹重点就写了这个,我当时微妙的一些心理变化都被她捕捉到了。”张建强说,看到报纸,觉得她写得很到位,虽然十多年过去,对这篇文章还记忆犹新。

张建强说,他和徐苹合作期间,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厦门,引发了各类治安问题。“我们在一线办案,没有时间和精力用宏观视野来观察这些社会现象,但她注意到了。”他说,采访过程中徐苹提出的一些问题,让警方对时局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在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方面,他认为徐苹做得很不错,让人感受到厦门的温暖。

和徐苹相识多年的老民警杨苏闽说,在《烈日灼心》中有一个场景,是段奕宏等人爬到36层高楼外墙抓捕,小说里也有这样的描写。“为写好这一段,她真的体验过。”杨苏闽说,为了解民警在高楼抓捕嫌疑人时的心理,徐苹特地叫上经办民警,到案发的那栋高楼楼顶上感受现场。

思明公安分局局长林少强对徐苹的认真颇为赞赏,他说,徐苹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笔细腻、视角独特,每篇都是精品。市公安局宣传处副处长马翠琳对19年前与徐苹的合作印象深刻,1996年4月15日,民警武清文在设卡拦查时殉职,徐苹采写的《漂洋过海来看你》,还原了这名年轻民警的风采。马翠琳说,这篇报道充分体现了徐苹的功力和厦门晚报的独特文风。 (记者 朱俊博)

【好评如潮】

影片如此出彩 原著居功至伟

将于8月27日在全国上映的《烈日灼心》,被称为“暑期唯一犯罪巨制”。这部由蓝色星空影业和博纳影业联合出品,曹保平导演,邓超、段奕宏、郭涛、王珞丹主演的影片,自荣膺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四座奖杯以来,各路专家与普通观众均好评如潮。

厦门影评人张国锋说,《烈日灼心》打破了原来破案、推理、警匪的框架,更注重破案背后心理方面的因素,挖掘犯案者的负罪心态及对孩子的爱护和赎罪的心理,令人震撼。三名影帝的表演非常到位,形成表演张力,特别能抓住人心。

影评人聂晶品评价,这部片子的内容丰富、扎实,人物表演可圈可点。而影片如此出彩离不开原著作者须一瓜的功劳,电影依托于小说本身的故事内容展现在大屏幕上,从结构到剧情的发展,一步步演绎下来,既有好故事又具悬疑性,最后的故事结局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心理震撼,影片的观赏性非常强。 (记者 龚小莞)

【精彩继续】

须一瓜的《保姆大人》 很快也要拍电视剧

须一瓜的小说《太阳黑子》得以改编成电影,是浙江影视集团品牌推广部主任孙庆一手促成的。昨日,孙庆向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2010年,时任浙江影视集团文学策划部副主任的孙庆在《收获》杂志上看到了《太阳黑子》。“我的本职工作就是寻找好的项目故事,《收获》杂志每期都看,我觉得须一瓜也有意为影视改编留了空间。”孙庆说,“小说的开场非常有戏剧性,吸引我一口气看完,看到结尾泪崩了,觉得故事非常好,就推荐给公司老总和参与决策的同事看,大家一致说好。”

孙庆透露,当时考虑的导演人选有两个,一个是曹保平,另一个是尔冬升。那时候,曹保平和浙江影视集团正在合作拍摄电视剧《延安爱情》,他看了小说,特别喜欢,说“如果你们不买小说版权我要买了”。

孙庆立刻联系须一瓜,讨论购买版权。“当时已经有好多人找到她想买版权,她挺犹豫,因为对我们公司不了解,特别关心我们是否有能力把小说做成好的电影。我再三保证,我的职业需要和很多编剧沟通,拥有最多的就是诚意。”她说,和须一瓜签约后,心理压力特别大。影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后,第一个感觉是“总算没有辜负她”。

孙庆说,小说能够改编成影视剧,首先要有深度内涵,其次要有故事,《太阳黑子》都具备了。“小说对人性的拷问非常有深度,故事也特别好,有爱情,有兄弟情。杨自道和伊谷夏的爱情线很感人,伊谷春和辛小丰两人既是战友又是敌人,共患难过,同时也在博弈,关系非常有张力。另外还有非常感人的三个爸爸和孩子之间的父女情。”

孙庆说,除了《太阳黑子》,她还促成公司买下了须一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保姆大人》的版权,由《裸婚时代》编剧温蓉担任编剧,电视剧立项名为《保姆也疯狂》。“我会一直盯着她。”她说,有机会还将继续和须一瓜合作。 (记者 龚小莞)

本版摄影 郭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