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们有些人不完全明白我所说的自由的真谛,但是如同我曾经指出的,接触新观念及你不熟悉的事物是非常重要的。看见美好的事物是很好的,但是你也必须观察生命中丑陋的事,你必须对万事万物都觉察。同样的,你必须接触你不太了解的事物。你愈加仔细思考那些不容易懂的事,你就愈有能力过真正富足的生活。

自由是人生追求(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1)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清醒时水面上的阳光,那光芒是多么的温柔,黑暗的水面舞动着,树梢后有一颗孤星,高挂在天空。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些?还是你太忙碌了,被日常的例行公事占据,因此你忘了,也许你从来就没有认识过这个地球的丰美。不论我们如何称呼自己,不论我们是瞎了、跛了,或是健康的、快乐的,这个地球都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这是我们的地球,不是别人的,它不只是富人的地球,不仅属于有权势的统治者、属于尊贵的人,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地球,是你的,是我的。我们虽然默默无闻,但是我们都住在地球上,我们必须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穷人和富人的世界,是有学问的人及文盲的世界,它是“我们”的世界。我认为感受到这点,并且爱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不只是在平静的早晨有这种感受,而是在任何时刻都有这种感受。我们只有了解了什么是自由以后,才能感受这是我们的世界,并且爱它。目前根本没有自由这回事,我们完全不懂得它的含义。我们虽然喜爱自由,但是如果你注意一下每个人,包括老师、父母、律师、警察、军人、政治家、商人,都局限在自己的小角落中,做一些妨害自由的事。自由并不仅止于做你喜欢的事,或是从外界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而是先要了解什么是依赖。你知道什么是依赖吗?你依赖你的老师、厨师、邮差、送牛奶的人等。这种依赖是很容易了解的。但是还有一种更深的依赖必须要认识清楚,才能获得自由。那就是,你总是依赖着别人给你快乐。你明白依赖别人得到快乐是什么意思吗?这不只是外在肉体的依靠,而是内在的、心理上的依赖,从其中,你获得所谓的快乐。一旦你这样依赖着别人,你就变成了奴隶。如果你长大以后,在情感上依赖你的父母、妻子或丈夫,依赖你的灵性上师或某种理想,这就是束缚的开始。我们都不了解这点,虽然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希望得到自由。我们想得到自由,就要破除所有内在的依赖,我们如果不了解自己为什么依赖,就不可能革新。除非我们了解并破除所有内心的依赖,否则我们永远不能自由,因为惟有在这份了解中,才有自由。但是自由并不只是对外界的反应。你知道什么是反应?如果我说了一些伤害你的话,如果我用难听的话来骂你,你对我生气了,这就叫反应,这是出自于依赖的反应;而不依赖是更深一层的反应。自由不是一种反应,除非我们了解反应的含义并超越它,否则我们永远不会得到自由。你明白爱一个人是什么意思吗?你爱一棵树、一只鸟、一只宠物,你去照顾它、喂养它、关爱它,即使它不给你任何回报,不跟随你,你仍然爱它,这种爱你能了解吗?大部分的人都不是以这样的方式去爱,我们一点也不明白这种爱,因为我们的爱永远被焦灼、嫉妒、恐惧等所限,这意味着,我们在内心是依赖着他人的,我们其实是希望被爱。我们并不是爱了之后,便把它留在对方那里,我们同时还要求回报,在这个要求之中,我们就变成了依赖的人。因此,自由与爱是并存的。爱不是一种反应,如果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那么这只是交易,爱变成了在市场上 被买卖的东西,那显然不是爱。爱是不要求回报的,甚至不感觉你给予了什么,只有这种爱才能使你了解自由。可是你的教育没有教你去了解这种想法。你学会了数学、化学、地理、历史等,然后教育就算完成了,因为你的父母惟一的考虑就是帮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在生活中得到成就。如果他们有钱,他们会送你出国。他们全部的目的和世上其他的人一样,就是希望你在社会上有财富、有地位。然而你爬得越高,你为他人带来的不幸就越多,因为爬到高处,你就必须竞争,必须残忍。

自由是人生追求(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2)

所以父母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去,但学校里有野心、竞争,一点爱也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断在毁坏、不断在挣扎的原因。虽然世上的政治家、法官及所谓的圣人都在谈和平,其实一点意义也没有。现在你我都必须了解有关自由的所有问题。我们一定要找出爱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爱,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深思、专注,我们也永远不可能体恤。你明白什么是体恤别人吗?譬如你看见路上有一颗尖锐的石头,许多双赤脚从上面走过,你把尖石移开,不是因为有人要求你这么做,而是因为你能体会那些人的感觉,不管那些人是谁,也许你永远不会再碰到他们。种一棵树并且关爱它,看着河水流动,欣赏大地的丰美,观察飞鸟的美妙翱翔,有一颗敏感的心,对生命的伟大律动开放胸怀——这一切都需要自由。你能爱才能有自由,没有爱就没有自由;没有爱,自由只是没有价值的观念。所以只有那些了解并消除内心依赖的人,才明白爱是什么,才能得到自由。只有这些人才能带来一个新的文明,不同的世界。问:欲望的源头是什么?我如何把它消除?克:这个问题是一位年轻人提出的。他为什么要把欲望消除呢?你明白吗?他是一位年轻人,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他为什么要消除欲望呢?有人告诉他,没有欲望是大德行,不受欲望约束就可以认识上帝或其他所谓的终极目标,所以他会问:“欲望的源头是什么?我如何把它消除?”但是这种想把欲望消除的冲动,本身就是欲望的一部分,不是吗?它其实是被恐惧所驱动的。什么是欲望的源头、线索及开始?当你看见一件吸引人的东西,你想要它。你看见一部车子、一艘船,然后你想拥有它,或是你想要达到有钱人的地位,或成为灵性上师,这就是欲望的源头。眼见、身触都是感官的刺激,在感官的刺激中升起了欲望。因为认识到欲望会带来冲突,于是你才会问:“我要如何才能从欲望中解脱?”所以你真正想要的不是脱离欲望,而是脱离欲望所引起的担忧、焦灼和痛苦。你想从欲望的苦果中解脱,而不是脱离欲望本身,这是必须了解的重点。如果你能把痛苦、折磨、挣扎和一切欲望所引起的焦灼及害怕都摆脱,只剩下欲望所带来的快乐,你还想脱离欲望吗?只要你存有获取成就或是变成什么的欲望,不论程度的深浅,你不可避免地一定有焦灼、懊恼及恐惧。你一直存在着变成有钱人的野心,以及想得到这样或那样东西的期望,只有当你看见野心的腐化与败坏的本质时,你的野心才会消除。一旦我们看见追求权力的欲望在各种形式上产生——譬如成为政府首长、法官、传教士、灵性上师等——我们看见这种欲望的根本是恶的,我们就不会再有求取权力的欲望。然而我们现在并没有看见野心的破坏性,没有看见求取权力的欲望是恶的;相反的,我们却说我们将运用权力去做好事,这种言论根本是毫无道理的。一个错误的方法永远不可能用来达到正确的目标。如果方法是恶的,结果也是恶的。好并不是坏的反面,好的品质只有在坏完全停歇时才会出现。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欲望的整个重点,不了解它的结果、它的副产品,而只是尝试去消除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问:我们生存在社会群体中,如何才能脱离互相的依靠?克:你知道社会是什么吗?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吗?不要把它复杂化,不要从书本中引经据典,你只需要单纯地思考,就会发现社会只是你我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罢了。人类的关系组成了社会,我们目前的社会是建立在贪欲、竞争上的关系,不是吗?大部分人都想要金钱、权力、财产、权威。我们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地位、名望,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以获取为根本的社会。只要我们喜欢竞争,只要我们想要追求地位、名望、权力及其他的一切,我们就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并且需要依靠它而活。但如果一个人一点也不想这些东西,他简单地保持着他的自我,他谦卑的自我,那么他就脱离了这一切影响。他从心中革新,脱离了社会的束缚。很不幸的是,目前教育的方针就是使你服从、配合,并调整你自己去适应这个竞争的社会。这是你的父母、老师及书本所关心的。只要你服从,只要你是有野心的、进取的、腐败的,并且在追求地位及权力时破坏他人,你就被认为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公民。你受教去适应这个社会,然而这不是教育,只是一种过程,将你限制住配合某个模式。其实,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你变成一个小雇员或政府首长,而是要帮助你了解这个趋于败坏的社会结构,然后在成长中得到自由,你才能突破并创造一个不同的社会,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一定要有一些人革新他们的意念,不是部分的革新,而是整体的革新,革新旧有的东西。只有这些人才能创造新世界,一个不是建立在获取、权力及威望上的世界。我似乎听见年长的人说:“这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人性就是如此,你说的都是废话。”我们从来没想过如何使年长人的心不受限制,同时也不去限制孩子的心智。显然,教育的作用是治疗及防范,你们这些年长的学生早已被塑造、限制,早已变得野心勃勃;你希望像你的父亲、政府首长或其他人一样成功。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只是帮助你不去限制自己,同时也是去了解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然后你就可以在自由中成长并创造新世界,一个必须和现今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很不幸的是,你的父母、师长及大部分的群众对这样的观念都没有兴趣。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教导学生,更要教导那些老师。问:人类为什么打斗?克:年轻的男孩子为什么打架?有时候你和你的兄弟或其他男孩打架,不是吗?为什么?你为了抢一个玩具而打架,也许另一个男孩抢了你的球或是你的书,所以你就和他打架。成年人为了完全相同的理由争斗,只不过他们抢夺的玩具是地位、财富及权力。如果你想要权力,我也想要权力,我们就会争斗,国家与国家因此而产生了战争。道理就是如此简单,那些哲学家、政治家及所谓的宗教人士把事情搞得复杂了。你知道,得到充分的知识及经验是一项伟大的艺术,也就是试着去了解生命的丰富、存在的美、挣扎、悲哀、欢笑、泪水,同时让你的心智保持单纯,只有当你的心智单纯时,你才能了解如何去爱。问:嫉妒是什么?克:嫉妒表示你对自己不满而羡慕别人,不是吗?对自己不满就是羡慕他人的开始。你希望像别人一样有知识,或是更漂亮,或是和别人一样有栋大房子、有显赫的权势,比现在更高的地位。你希望比现在更有德性,你希望知道如何才能使禅定功夫进步,你希望更接近上帝。由于你希望成为一个和现在不一样的人,所以你羡慕别人,嫉妒别人。了解你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你必须从想变成什么的欲望中解脱才行,因为想要改变自己的欲望通常会孕育羡妒;然而真正了解自己,才会得到真正的改变。但是,你得到的所有教育都敦促你变成一个和现在不一样的人。当你心生嫉妒时,别人会告诉你:“得了吧,别嫉妒别人了,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你努力不去嫉妒,可是努力的本身就是嫉妒的一部分,因为你想要变得不同。你知道,一朵可爱的玫瑰就是一朵可爱的玫瑰。人类虽然被赋予了思考的能力,却思考错了方向。要知道“如何”去思考,需要很深的洞察力及了解;要知道思考些“什么”,却是比较容易的。目前的教育只告诉我们要思考些“什么”,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透视及探索。只有当老师和学生都知道如何思考时,学校才能名副其实。问:为什么我对所有的事都感到不满足?克:一个小女孩问了这个问题,我相信她不是被别人逼着发问的。这么小的年纪,她就想知道为什么她永远不满足。你们这些成年人该怎么说?这是你们成年人造成的问题。你们造就了这个世界,因此这个身在其中的小女孩才会问为什么她永远不满足。你们这些大人应该是育人者,但是你们却看不到这个悲剧。虽然你们时常冥想静坐,可是你们麻木、疲惫,你们的内在是僵死的。人类为什么永远不满足?是否因为他们在追寻快乐,他们以为不断的改变就能得到快乐?人们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从某个人际关系跳到另一个,从某种宗教或意识形态转换到另一种,他们以为在不断的改变中就能得到快乐。要不然,他们就选择一种落后的生活方式,然后便停滞在那里了。显然,真正的满足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只有当你如实观察自己而没有任何改变的欲望,也没有责难或比较,满足就会降临,但是以上所说的,并不表示你接受了眼见的一切便进入睡眠状态。如果你的心不再对外界的事物做比较、批评、区分,你的心就有能力在每一个刹那看见事情的真相,而不企图去做什么改变。在这种观察中便存在着永恒。问:我们为什么必须读书?克:你们为什么必须读书?首先请安静地听着。你从来不问自己为什么必须游玩、必须吃饭、必须观赏河水,也从不问自己为什么残酷,不是吗?当你不想做某件事时,你才反抗并质问为什么必须做这件事。读书、游玩、做个残酷的人或好心的人、观赏河水、云彩——这一切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读书、如何走路,如果你无法欣赏绿叶的美,你就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必须了解生命的全部,而不只是一小部分。这就是你为什么必须读书,为什么必须观赏蓝天,必须唱歌、跳舞、写诗、受苦、学习及了解的原因,因为这一切都是生命。问:什么是害羞?

自由是人生追求(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3)

克:你碰见陌生人时觉得害羞吗?当你问这个问题时,觉得害羞吗?如果你必须坐在讲台上像我一样的演说,你会害羞吗?如果你忽然看见一棵可爱的树、一朵纤美的花,或是一只在巢中唱歌的鸟儿,你会觉得有点不自在而又想静静站着观赏吗?你知道,害羞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害羞隐藏着难为情。譬如我们见到一位大人物,我们就开始觉得难为情,我们会想:“他是多么重要,多么有名,而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所以,如果我们觉得害羞就是对自己过度的关注。但是有一种不同的害羞,那是对所有事物都非常的温情,在其中是没有难为情的感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