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马案评书(鸡年说鸡)(1)

据古籍资料记载,人类养鸡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以及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甘肃秦安大地湾、山东滕县北辛等遗址,都先后出土过鸡的骨骼。先民驯化原鸡最初是用来司晨报晓,故因稽(计)时而得名,雅称“司晨”、“知时畜”。

刺马案评书(鸡年说鸡)(2)

孟子曾经说过,一家人养五只母鸡,两只母猪,老人们吃肉就不会发愁了。秦汉时我国养鸡业已很发达,西汉时首创了人工孵卵法。据《河南府志》记载:“祝鸡翁,居尸乡(今偃师县)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千余,皆有名字。暮栖树上,昼放之。欲引呼名,则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万钱。”这位祝鸡翁可算是古代著名的养鸡专业户了。

鸡的种类繁多,是世界上喂养最多的一种家禽。资料记载,鸡形目动物有94个属276种554个亚种。我国鸡有56种74亚种。浙江萧山的黄鸡重九斤,最初养于越王宫内供观赏用,流入民间后培育成肉美蛋多的良种鸡。江苏南通的狼山鸡,重5至8斤。浙江江山乌骨鸡,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是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主料。我国东汉时有一种奇特的“五更鸡”,从夜至晓,随鼓节而鸣,一更为一声,五更为五声,故而得名。晋代有种“长鸣鸡”,伺晨即鸣,下漏验之,晷刻无差。这两种鸡司晨好像自鸣钟一样准确。此外,还有上海浦东鸡、山东寿光鸡、辽宁庄河鸡(大骨鸡)、湖南桃源鸡、广东竹丝鸡等都很著名。

刺马案评书(鸡年说鸡)(3)

“鸡”被借代为十二属相之一,并附会出各种传说。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酉时为下午 5 时至下午 7 时。这段时间正是鸡归巢的时间。

下面解说“鸡”字:

“鸡”字最初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写作或或,鸡冠子、鸡翅膀、鸡嘴巴,清晰可见。后来的甲骨文用会意的办法加注音符写作或,由“鸟”和“奚”两个字符构成,“鸟”甲骨文写作,形义为鸟类;“奚”表声兼表意,甲骨文中写法多样,有的写作或,形义为用绳子把人捆绑起来,或一人手拿绳子,特指奴隶。有的甲骨文加“爪”写作,这里“爪”既表示手也表示鸟的爪子。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奚”字,即一人手里牵着一根绳子,绳子的一端拴着一只爪子,这只爪子有可能是奴隶的手,也有可能是鸟的爪子。奚与鸟两形会意,“鷄”字本义为一人用绳子牵着鸟进行驯化。这只鸟就是鸡。篆文重构写作或,左边“隹”甲骨文写作或,金文写作或,也是一只鸟的象形。奚与鸟两形会意不变。

因此,“鸡”繁体写作鷄、䳶、雞、鳮,后来才简写为“鸡”。

刺马案评书(鸡年说鸡)(4)

许慎《说文解字》“雞,知時畜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即告知时辰的禽畜。《玉篇》“鷄,知時鸟。又作雞。”《集韵》“雞,知時畜也。籀文从鸟。”《礼记•曲礼》“雞曰翰音。”即鸡叫时拉着长长的声音。《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即鸡是一种小动物,可以起到报时的作用,让人知道起居的时间。《韩诗外传》“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在前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