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每天一句心里话(微言微语渗入心灵深处)(1)

机翼下的“微教育”课堂,有力激发了官兵们练兵备战。

贾紫微 摄

微语每天一句心里话(微言微语渗入心灵深处)(2)

“教育”这个词,对基层官兵来说,人人耳熟能详。

对于这个词,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机务中队指导员孙瑜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教育”这两个字有时需要拆开来加以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教”相对容易,给大家讲清楚一个理论观点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达到“育”的效果,在官兵脑海里真正打下烙印,让大家学有所获、实现素质提升,那可真是不容易。

孙瑜所在的这个旅驻守在祖国的东海前哨,长年担负着繁重的战备任务。任指导员以来,孙瑜就为自己明确了努力方向——成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行家里手”。

为上好教育课,孙瑜付出了不少心血,不断变换和丰富教学方式,又是视频,又是音乐,方法真没少想。但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有一次上大课时,他发现一个战士居然打瞌睡,顿时感到既生气又沮丧。

很多时候,孙瑜意识到自己处境挺尴尬:“说多了大家不愿意听,说少了自己放心不下。”有几次“走上前去”做战士的思想工作,战士却说自己“心里没疙瘩”,让他放心。

正当孙瑜一筹莫展的时候,该旅推开了以“微课堂”“微讲坛”“微视频”“微阅读”“微平台”“微讨论”“微信息”为内容的“七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结合一次大项演习任务誓师,该旅政治工作部推出了一段关于战斗精神培育的“微视频”,在官兵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在内部网论坛上留言,表示会全身心投入演习、练强本领,做新时代的海空雄鹰传人。

孙瑜注意到了官兵身上发生的这种变化,把这段“微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

视频中既有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中的精彩片段,也有官兵日常训练、生活的生动画面,还适时穿插着“忠诚善战、气霸海空”等让人分外提神的字幕……

看着官兵热情洋溢的留言,感受着“微视频”带来的震撼,孙瑜对如何搞好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只要点位准,小井也能涌甘泉

“最美逆行者们再次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军人,立足本职独当一面,就是最好的担当”……

看着官兵们这些滚烫的留言,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场务连指导员王晓洋心中一阵阵激动。

本来只是组织连队官兵自愿捐款,想着也许可以借此机会深化一下爱国主义教育,王晓洋就通过微信群给大家推送了《武汉守夜人》《武汉,等你重启》系列“微视频”,抛出了“战疫情、话担当”的“微讨论”话题。没想到,官兵们的讨论会如此热烈。

这次成功“操作”,再次让王晓洋坚定了一个观点——在开展“微教育”过程中,只要点位准,小井也能涌甘泉。

王晓洋所说的“微教育”,正是该旅力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这个旅官兵长年坚守在海空一线的不同战位上,训练和战备值班任务繁重。只要战斗警报铃声一响,他们就要立刻进入战斗执勤状态。这种情况下,可用于上传统大课的教育时间相对较少。

于是,该旅顺应时代潮流,结合部队实际,创新教育手段方法,推出了全新的“七微”教育模式,即设立“微课堂”、创办“微讲坛”、播放“微视频”、拓展“微阅读”、用好“微平台”、开展“微讨论”、推送“微信息”。

但是,“七微”教育模式推开之初,有的基层指导员并没有感到这会给基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作为“七微”教育模式中“微视频”的试点单位,指导员孙瑜所在中队很重视这项工作。孙瑜亲自上阵制作“微视频”,后期剪辑更是用上了最炫的特效和动画,但视频播出后,反响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这让他很困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之后,该旅宣传科组织的一次军营最佳“微视频”评选活动,让他茅塞顿开。各基层单位制作的“微视频”,包括孙瑜所在中队的“微视频”一并被上传至旅内部网,由广大官兵打分评选。

此举激发了官兵参与的积极性,他们把机务一大队推出的《海空雄鹰,卫国而生》“微视频”选上了第一的宝座。

该旅政治工作部趁热打铁,带领大家总结其中的经验。一番讨论,大家形成共识:“微教育只有选准点位才能奏效”。

不久后的一次安全教育,更让该旅的施教者认识到了“选准点位”的重要性。

结合上级车辆事故通报,该旅决定组织一次安全教育工作。说实话,这类教育以前已经搞过很多次,一些官兵甚至产生了“疲劳症”。

针对这一情况,该旅借助“微教育”网络平台,把“行车安全”作为一个“微讨论”话题,组织大家“兵说兵语”。

在讨论到高速跟车行驶的危害时,汽车连上士黄苑标把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顺口溜转进了平台里:“前车摆尾一阵灰儿,后车倒霉撞土堆儿;吓得小哥急卧倒,心惊胆战摔屁墩儿。”这形象幽默的话语,让每一名官兵理解了高速跟车的危害。

两周后,机关针对安全教育效果专门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为:优。

只有“选准点位”,“微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官兵的生活,进入官兵的思想。自从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启动以来,该旅密切结合部队实际,先后推出“奋斗成就青春梦”“班长的好样子”等百余个“微讨论”话题。每一次话题讨论都引发官兵积极参与,其中有10多个话题被官兵评选为最喜爱的“热点话题”。

以小博大,找准能点燃大家兴趣的“燃点”

“报告,我要发言!”前不久的一个周五下午,中队会议室里气氛活跃。看着身边这些争着举手发言的战友们,机械分队长王凯会心地笑了。

以往,每次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王凯都有些犯愁。尽管每次都再三提醒,总有人分心走神。

但这次课,战友们反应如此热烈,出乎他的意料。和以前上大课不同,今天的“微课堂”确实有点“另类”。没有多余的话,开课先看小视频,恰恰是这段小视频,引起了大伙儿的浓厚兴趣。

指导员孙瑜这时就坐在台下,心情复杂,既有自我反思,也有对授课人、四级军士长韩振魁的真心佩服,还有一份找到教育有效方法后的那种轻松与喜悦。

以往这个时段,都是孙瑜的专属时间。但凡没有训练任务,他都会利用周五下午这半天组织教育,说实话,他常常觉得“从头讲到尾”,自己累不说,效果也不好。

谈到这次“微课堂”的成功,韩振魁很明白自己成功在哪里——短短十几分钟的“微课堂”,他花的心思“比以前上大课还要多”。

他给大家讲的这一课,名叫《团结就是力量》。通常的经验,越平常的题目越难讲。这堂课该跟战友讲点啥?韩振魁想了好几个晚上,才打定主意。

那段时间,韩振魁有空就钻到会议室琢磨,旁人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只知道他整天对着电脑没完没了地捣鼓。

到了上课那天,韩振魁一上台简单开场白后,就开始播放他精心剪辑的视频。视频很短,但立即抓住战友们的目光。

“那是我”“我在你身后”……大家在视频里找到了自己的身影,课堂上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视频中那个跑在最后的就是我。”视频播完后,新兵徐阳第一个站起来绘声绘色地回忆起那天的情景:“快要挺不住时,指导员把大家集合起来,有节奏地给我鼓掌,还有战友带着我跑……”

在大家的鼓励下,徐阳才咬紧牙关奋力冲到了终点。

“那次,带着徐阳跑,是我第一次主动挺身而出帮战友。我性格较内向,那次我受大家感染不由自主地放开了。”下士冯宇强紧接着站了起来。

“当时孙可就在我右边,他喊加油声太大了,我不得不用一只手遮着我的耳朵。”中士杨浩响亮地说。

“请大家思考,这种团结是不是力量?”韩振魁趁热打铁,借着这一问,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讨论环节。

“为什么我选的视频能那么‘抓人’?”随后的交流中,韩振魁道出了原因。他认为:“‘微课堂’就是以小博大,必须要先找准那个能让官兵兴趣爆燃的‘燃点’。”

那段时间,他一直在挑选视频,观看、标记、对比,仅选定那段视频就用了两三周时间。

青春、拼搏、激情、互助、合力、胜利……所有能引起战友们共鸣的情感“燃点”,那段视频里全有。

事实证明,韩振魁找对路了。

“‘微’是一种新形式,但形式‘新’同样需要内容‘精’来配合,这样教育才能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该旅政委彭志坚解释说,“更重要的是,通过卓有成效地开展‘微教育’,让不少施教者从对比中看到了以前的不足,找到了更加高效地上大课的方法。”

如今,在该旅,指导员孙瑜和其他施教者也学会了找准能点燃大家兴趣的“燃料”和“燃点”。前不久,讲扶贫攻坚,孙瑜让大家每个人介绍家乡风景名胜,分享当地特色小吃,发旅游“邀请函”……短短十几分钟的“微课堂”,变得越来越引人入胜,效果也越来越好。

三五分钟“圈粉”,磁力来自心的热度

谈起“微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该旅修理厂教导员陶扬除了乐在嘴上,很多时候也“乐在心里”。

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他的“粉丝”越来越多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以前什么样?陶扬很坦诚:“那时,有的战士和我没有这么亲近。”

以前和战士谈心,陶扬一般是“谁出问题就和谁谈”。两三个小时“思想碰撞”下来,他总能把对方谈得心服口服。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不少战士对他敬而远之。

中士朱怡超让陶扬明白了自己问题所在。一次,朱怡超跑步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脚脖子肿得跟馒头似的。他一直没去医院,坚持参加工作。

陶扬当时不在营区。得知情况后,他本想立即打电话劝劝朱怡超,但转念一想,先帮朱怡超减轻病痛更要紧。他先从网上找到了两则关于不同程度脚扭伤的症状及如何正确处理的信息链接,给朱怡超发了过去。

不一会儿,朱怡超的电话打了过来,说链接已点开看了,非常感谢教导员的关心,他知道怎么做了。很快,朱怡超就去了医院。

事后,朱怡超告诉身边的战友,一看那些链接内容,就知道教导员没少下功夫,除了缓解了自己的症状伤痛,他从中更感受到了教导员的关心。

此事也让陶扬深有感悟:教育工作不一定每次非得拉开架势长篇大论,只要从关心官兵的角度出发,小举措照样能起大作用。

新兵李楚强刚下连队时,同宿舍的上士杨恩椅便给他打“预防针”:“咱教导员可能说了,你得有个心理准备。”

之后,李楚强便留了心。有一天,他大体算了一下,教导员共找12个人谈了心。而且他还发现,每次教导员和战士谈心只有三五分钟,最长的也就十几分钟。

虽然教导员一直还没找李楚强谈过心,但是身边被谈过心的战友不止一人对他说:“教导员可神了。”

有一次,陶扬刚开完会就有事离开了,笔记本落在修理厂会议室里。碰巧那天李楚强负责打扫会议室,就随手打开翻看。结果,内页夹着的一张周教育计划表,将他成功“圈粉”。

计划表上,除了上级布置需要落实的规定教育内容外,还密密麻麻备注有这样一些“教育任务”:天气转冷,记得提醒增添衣物;吴勇亲人患病住院,及时进行疏导;于瀚洋近期情绪波动大,需关注加以开导……

李楚强略微数了一下,大概记了有四五十条,很多条都关乎战士的烦心事和忧心事。

下士黄恩豪被教导员成功“圈粉”,则是因为几本书。

高中毕业后入伍,黄恩豪暗下决心,准备在增强军事技能的同时提升一下学历。谁知,网上没买到学习资料,四处托人也没找到,他情绪上有了点起伏,几次向同乡战友发牢骚。不久后,陶扬找到了他,一见面就递给他一个包,包里正是他想要的学习资料。这让黄恩豪感到,教导员把他放在了心上。

“教导员你真神,三五分钟就被你圈粉。”面对官兵们对自己的肯定,陶扬很开心。

“‘微教育’想要高效,要用真心。只有细致入微地关心战士,知道他们所急所需,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真正触动他们内心。”陶扬这样说。

三五分钟成功“圈粉”,施教者的磁力来自心的热度。如今,这已经成为该旅全体政治工作干部的共识。无论官兵是在外出差、学习还是休假,都能收到各基层连队发送的“微信息”,送去温馨提示的同时,也让官兵感受到一种由衷的关爱。

以心暖心,事半功倍。在该旅,“微教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效果。官兵们纷纷在心里为旅里的“微教育”做法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教育虽“微”,力量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