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坡

放心不下八旬母亲一人独居老家,连哄带骗把她接进城里。

小区楼栋门口15公分高的台阶每次推摩托车费劲,若是女人,用碎砖垫一下也要费一番力气,恰值周末早晨,我琢磨着改善一下,隔壁热心的王绪义大哥似乎看出我心思,招呼说,前面百米处有些工人未用完的砂浆,是小区刚水改中落下的,我心头一亮,与母亲商量分工,她找门口的碎石,我用摩托车运送砂浆,约莫四个来回,在碎石的铺垫下,台阶两边的溜坡已具雏形,小坡熨烫平整,转弯处无缝对接,门栋口立马面貌一新,引得下楼邻居交口称赞:“大清早的,您这大年纪带儿子忙?”,

“为我儿子,也为大家行个方便!”,母亲直起佝偻的腰,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母亲只读过六年私塾,土改前教过二年半书,当了十年赤脚医生,后回乡务农。在她的脑海里是不懂“公益”这个概念的,而此刻,她用自己的行为给我做了最好的诠释。

与母亲一起的时光(与母亲一起的日子)(1)

(二)洗车

母亲养育我们四个儿女长大成人,操碎了心,一生辛劳,总是闲不住,从农村搬来与我起住,依然手脚不闲,刷锅洗碗,洒扫尘除,送娃接娃,每天乐此不疲,有母亲在,家里总是窗明几净,弥漫着一种详和之气。

一日,见车身太脏,让母亲得空擦一下,中午回家,只见风尘满身的小车焕然一新,宛若出水的白驹,就连她够不着的前挡风玻璃也锃亮一新,我不解,母亲说:“我个子小,只好找来木棍拄着湿毛巾擦!”

看着她冻得通红的手,心中不忍,捧来一杯热水劝她别累着。母亲摆摆手:“活动活动,活着就要动,人活着如果不动,这个人也就废了。”

冬日的暖阳下,看着她凌乱的白发飘在风中,1.45米的她佝偻着背擦车的身影,心中默念:有母亲在一起的日子真好,与母亲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

(三)缝衣

秋裤的橡筋近日不知怎么松软了,穿在身上不自觉往下掉,让人不自在,裤头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衣物穿了七、八载,肌肤相亲,日久生情,舍不得扔,讨教母亲。

“拿来,保证搞好”

接下来,母亲像变戏法样,找来皮尺量一下我的腰围,将新皮筋用毛衣针一头固定,穿云破雾般三下五除二搞定,套在身上,松紧皆宜,心中甚慰。

裤头母亲用手一摸,没有橡筋,这也难不倒她,她略一思忖,比划一下飞针走线三分钟将腰围一寸处锁定,让我茅塞顿开。

“家有一老,家中是宝”。以前我不知道,近距离生活,才发现母亲在沧桑岁月沉淀的生活智慧是我这辈子学都学不完的。

(四)读报

母亲有打麻将的习性,搬来与我们同住后,渐渐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这点有点像父亲。父亲一生勤俭持家,黎明即起操持一家十多口人的生计,从不懈怠,在他身体力行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几人都养成勤快的习惯。父亲另一好习惯就是读书看报,以微博之力延续着耕读为本、诗书传家的家风,不成想母亲现在又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大概母亲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九泉之下父亲的思念。

报纸的蝇头小字,母亲看起来很吃力,时间稍长,眼前便朦胧一片,稍作休息,继续坚持。遇到好的故事,母亲边读边与我讨论。母亲常说:“常读书、常看报,人就不会变痴呆”。听说有我当天发表的铅字文章,眼里霎时迸出光芒,喜不自胜,眉眼里都是笑,颇是自豪,常叹“我儿写了这么多文章,爸爸要是活着能看到,不知该有多高兴!”冲着母亲的这份自豪,觉得这廿多年的写作之路都是值得的。

冬日的暖阳下,母亲在花坛边一边晒背,一边喝茶,一边看报,成了小区一道靓丽风景线。好奇路人问母亲高寿,答日:“八十”!众人都夸母亲眼力好。

趁母亲眼花休息之际,我上前给她揉捏双肩,此时,母亲常常露出惬意满足的微笑。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善待今天的父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愿天下父母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浸润在冬日的暖阳之下,我与母亲都忘记了时光。

(作者:李鹏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