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请先点击关注,麦穗阅读与您一起共读好书好文。本期与您一起共读《墨菲定律》管理学原理

绝对的公平根本不存在

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所失本身,而且还关心与别人所得所失的关系。他们是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时,就会心理平静,认为公平合理,从而心情舒畅;比别人高则令其兴奋,这是最有效的励,但有时过高会带来心虚,不安全感激增;低于别人时同样会令其产生不安全感,心里不平静,甚至满腹怨气,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因此分配合理性常是激发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动机的因素和动力。

公平理论的理论要点(绝对公平是乌托邦)(1)

早在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就已提出的因素和动力。公平理论”,员工的受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人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该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由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定,还要由他们所得与别人所得是否公平而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古代《百喻经》里的一个“二千分财”的例子:

古代有这样的习俗,父母死后要为子女留下财产,而子女之间要平分财产。有一位富商,晚年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于是便告诉他的儿子们要平分财产。两个儿子遵照他的遗言,在他死后,提出各种平分财产的方案,可是无论哪个方案,兄弟二人都不能同时满意。

公平理论的理论要点(绝对公平是乌托邦)(2)

就在他们为平分遗产发愁的时候,有一个愚的老人来他们家做客,见此状况,便对两兄弟说:“我教你们分财物的办法,定能分得公平,就是把所有的东西都破开成两份。

怎么分呢?衣裳从中间撕开,盘子、瓶子从中间敲开,盆子、缸子从中间打开、钱也锯开,这样一切都是一人一半。”兄弟二人听到这位愚人的议,顿然醒悟,总算找到平分遗产的方法了。但当他们按这样的方法分完遗产,才发现所有的东西都不能用了……

公平理论的理论要点(绝对公平是乌托邦)(3)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如果完全都按照数量上的平等来分,就会出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笑话。所以,效率和公平要兼顾。 公平与否的判定受到个人的知识、修养的影响,再加上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评判公平的标准、绩效的评定的不同等,在不同的社会中,人们对公平的观念也是不同的。

但是,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为了消除不安,人们选择的反应行为却大致相同,或者通过自我解释达到自我安慰,主观上造成一种公平的假象;或者更换比较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或者采取一定行为,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得失状况;或者发泄怨气,制造矛盾;或者选择暂时忍耐或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