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

不先将“仁”字意义说明,则儒家思想没有办法理解。

自己拥有上天赐予的高尚天性的人,才能成为君子

在中国,儒家思想经历了两次进一步的发展。

在东周末的战国时代和统一王朝的早期阶段,儒家思想几乎没有被接受。

它并不符合当时的需要。

儒家思想的五大特点(儒家思想简介仁)(1)

但在汉代人身上的天性或上天赐予的美德被定义,可以通过研究儒家经典来加以理解。

两千年来,儒家思想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孔子思想的重心是“仁”

作为一个哲学家、思想家,他推崇仁、义、礼、智、信,认为统治者应当致力于推动社会和谐、福祉和富强。

儒家认为统治者和百姓都应该接受教育,统治者有义务教育自己的百姓,这样才能建设一个其乐融融的社会。

孔子思想的重心是“仁”。

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敬老孝悌”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存在于君臣、夫妻、长幼等家庭之中。

在历经13年的颠沛流离之后,孔子落叶归根,逝于鲁国,终年72岁。

孔子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他推动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但门下众多弟子将他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为《论语》广为流传。

2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

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6至220年)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

但是仍然有争议:盐铁论就是一种争论。

儒家猛烈地批评桑弘羊的政策。

有一次桑弘羊的助手从文学的祖师爷孔子下手,猛烈地批评儒家思想。

事实上,御史们对儒家的批评,几乎是两千年来反对儒家思想的共同想法,都认为儒家的理想太高,现实社会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即使是儒家知识分子自己,也达不到儒家的理想。

你认为,儒家的理想真的不切实际吗?

但是,时至今日,儒家思想仍深深影响着大部分的亚洲国家及海外华人。

儒家思想的尊师重道、孝悌仁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虚心求教、助人为乐等内容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历代武术家。

中国不存在纯粹的武将,也不存在纯粹的商人,“儒将”和“儒商”从此出现了。

文学家大都也是儒家的知识分子,讨论问题也常拿儒家的理论做依据。

儒家思想的五大特点(儒家思想简介仁)(2)

《史记》是历经二千余年为人所公认的中国史学巨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闪烁光辉的瑰宝。

儒家思想对这个巨著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与作用。

同时,这部巨著也反映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史记》本身看,司马迁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编史的指导思想,但他又有所选择,并输入时代精神。

从《史记》本身考察,有大量例证证明《史记》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依据的。

当然,司马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已不止是单一的儒家思想,而且某些儒家思想已非原型。

汉初之儒的主要改造者是董仲舒。

他从先秦儒家学派的思想资料库中经过精心挑选,并杂糅进一些阴阳学派的思想资料而加工改造儒家的思想。

3“仁”成为五常之首|儒家也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若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名气最大的人物,大概生于春秋晚期的孔子算最突出的一个了。

帝王将相的名气当然不小,但不曾比得上孔子,因此过去人们尊孔子为“素王”,无冕之王。

然而,公元前5世纪鲁国的孔子,充其量只是个教育家、哲学家、儒家思想学派的先贤,并没有创造任何文化奇迹或事业功勋。

其人身后的尊荣,也应该说是其来有自的文化史现象。

可能在于孔子思想具有它的历史价值,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选择密切相关的。

正所谓“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虽然孔子生前并不得志,并未以圣人自居。

儒家思想的五大特点(儒家思想简介仁)(3)

但是,儒家学说包含了“道”“天”“礼”“德”一整套教义。

事实上,“道”普遍被认为与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

然而道的概念在儒家思想形成中扮演关键角色。

儒士以其所拥有之“道”获得权力是有效的,儒士不仅仅对于教化王子公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确保皇室下一代成为儒士,而且,受儒家思想教化的帝王必须恪守赋予其职责也有责任。

举一个例子!

唐朝缔造者之一唐太宗曾说过:“得士则常,失人则乱。他甚至写了一部名为《帝范》的书,系统性地指导其后代遵照儒家准则来妥善地治国。

该书共十二篇,涵盖了治理帝国的全部重点内容。

但是,在先秦时期。

儒家思想的五大特点(儒家思想简介仁)(4)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社会中关于伦理与政治学说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仅仅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后来,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因为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中国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它逐步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学创始人,在对其前传统文化特别是西周礼乐义化的损益更新中,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修己安人”的价值取向为追求,创立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的五大特点(儒家思想简介仁)(5)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部分,即“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的提出,离不开三位圣贤: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之中。

那么,结合起来看,仁就是专属于世上的人的高尚情怀。

儒家讲“仁义礼智信”,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

《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温良者,仁之本也。

假如儒家思想经不起诸子百家的攻击、竞争、比赛,那也就不成其为儒家思想了。然而,儒家思想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


一起探讨儒家思想的来龙去脉!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