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志学

历史人物南郭先生(馆长数家珍第七十六期)(1)

郭南浦

郭南浦(1873—1958),回族,正名福金,副名南浦,祖籍宁夏金鸡堡,父亲是一位有名的中医。清同治十年(1871年)双亲被安插到化平厅(今宁夏泾源县)黄花乡杨店子村,1873年出生在这个西北小山村。郭南浦是20世纪前半期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人物,在和平解放宁夏一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得到了“和平老人”的荣誉称号。在此之前, 郭南浦以行医为业,关注社会变革、体恤百姓疾苦,为国为民做了不少实事。北平沦陷之时,力谏国民党政府解救困在北平的马震武教主,粉碎了日寇企图利用马震武教主的身份控制西北回民的阴谋;抗战全面爆发后在香港宣传抗日,将募捐到的钱悉数交给国库;建议国民党政府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在西北兴办了数所学校;海固起义爆发时,多方奔走,最终促使海固起义和平解决;担任甘肃省参议会参议员期间,提出诸多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少年遭疾苦 医者仁慈心

历史人物南郭先生(馆长数家珍第七十六期)(2)

郭南浦故居

1873年,郭南浦出生在化平厅黄花乡杨家店子村,是家里惟一的男孩子,下面有3个妹妹,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郭南浦在懂事的时候就跟随母亲上山捡柴。当时化平厅的回民乡亲缺医少药,许多人生病因无钱医治而死去。郭南浦的父亲因曾在马化龙府中学了点能治小病的知识,能识别一般草药用途,便大胆地上山采药开始看病,天长日久,名声传开,竟成了化平几千回民的良医。化平厅官府传郭南浦父亲问罪,说他不报官府私自行医,重责40大棍并禁止他给乡邻看病,从此每日上山打柴,下田种地,断绝亲友来往,教子读书。郭南浦年及弱冠便随父学医、传授密方,家庭生活能得布衣温饱。光绪十五年(1889年)夏,化平厅遭受传染病,三千多人病死了四分之一,郭南浦的父母相继病故。4口人的生活要他负担,未满10岁的妹妹要他抚养,打柴种地要他操劳,于是郭南浦白天劳动,晚上在老师张元太指教下读书。

1894年,郭南浦参加县上科举考试,到平凉应试就中首名秀才。回乡后,郭南浦发现在化平没有立锥之地,于是徒步离家到了沙沟(现西吉县沙沟乡)面见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沙沟派教主马元章。马元章见郭南浦虽衣衫破旧,但气魄非凡,是个有志之人,问他有无技能,郭说略懂中医。马元章即给了郭南浦100两银子作本钱,叫他到固原黑城子自己的店铺里卖药行医暂且糊口。之后,由马元章的儿子马寅武作媒,在三营锁家岔娶锁家姑娘为妻,郭南浦开始了相对安定的家庭生活。郭南浦在黑城子行医10年,买药看病的人很少,所收不能维持家庭生活。他的夫人锁氏经常领着女儿给人做小工(农活)维持生活。

1903年春天,甘肃张家川阿訇马千山和马元章族中侄辈打了架,气愤不平,上兰州督署告马元章纵子行凶,并列举马元章先辈的反清事迹。陕甘总督升允受理诉案,调马元章到兰州应诉打官司。马元章无意和马千山对簿公堂,便召集家人商议,谈了不去兰州打官司的原因,征求谁愿代表他去兰州打官司。很多人都沉默不语,惟郭南浦愿往。马元章侄子马绍武也愿同往。郭南浦到兰州后住在广武门外安进福的坑坑店里。在第一次对簿公堂中,马绍武出庭,没有辩过马千山而败了下来。第二次郭南浦出庭,辩败了马千山,官司打赢了,宣判马千山诬告。由此马千山惹了回民众怒,在甘肃、宁夏自知不能立足,恐遭意外,便到了河南督军赵倜军中当了旅长,后在与冯玉祥作战中阵亡。

揣秘方兰州“揽榜” “郭善人”享誉四乡

历史人物南郭先生(馆长数家珍第七十六期)(3)

1925年陆洪涛和护卫在一起

郭南浦打赢了官司,深得兰州回民的信任和拥护,郭也不想回固原,想在兰州安家落户。但苦无正当职业,生活也日渐紧张,时有断炊之虑。正在进退两难之际,兰州驻军督统陆洪涛贴出招请能治脚疽良医的告示,因为陆洪涛的女儿脚得疽疮,百医无效,所以出告示请医。郭南浦看过告示,就撕了告示以表示他能治此病,此举旧社会名曰"揽榜",因郭有个父传的专治疽疮的秘方名"神药",故而敢"揽榜"。陆洪涛立刻传见郭南浦,问了他的家世出身,行医年限,并说治疗疽病确有把握,遂付他白银百两暂作买药之费。经过一月的治疗陆女的脚疽痊愈。名声传出,郭南浦一举成了有名的外科良医。陆派郭为副官,从此郭在兰州有了名气,生活逐渐富裕,从此开始了他疏财仗义,广交朋友的社会活动。

郭南浦青年时期就继承父业,钻研传统医学,热情为各族父老乡亲服务,使无数患者解除病痛。“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他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救治回汉各族百姓,特别是为贫苦百姓救治和医疗,病人遍及陕甘各地,被誉为神医“郭善人”。他精心研制出许多中医方剂,为众多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同时丰富了医学宝库。郭南浦在兰州市广武路(新关街)开了家“天泰堂药铺”坐堂看病,患者慕名纷至沓来。他行医一为谋生二为行善。每遇穷苦人看病抓药付不起钱,他一律免费治疗。他亲手采药、炮制了许多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如专治妇女不育症的“女金丹”和含有100多味中草药,治疗胃溃疡、肠溃疡效果很好的“人参八宝丹”等。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