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除了关羽、郭淮,三国时期的王昶就是又一个很好的明证。不过,王昶这个“将”却是与众有着很大不同的。不同就不同在,他的身上显现出了太多的“文气”。

山东历史名将vs山西历史名将,史册里的山西名人(1)

王昶在游戏中的形象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王昶出场于第一百十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担任征南大将军,率领十万军马进攻东吴南郡。他年少时即富有才名,但是出生于一个群雄竞起的动乱时代,无论个人的才能有多大,最终只有在军事征战上有所显露,大概才会得到统治者的赏识。所以,王昶一生有许多年就是实实在在地在战场上度过的。特别是正始、嘉平、正元年间,即公元240至255年,他由兖州刺史转任徐州刺史,封爵为武观亭侯,不久又转为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可谓处在了魏国和吴国军事斗争的最前线。这段时间,他能够抓住有利战机,向魏主“献征吴之策”,打了不少胜仗。

如嘉平二年,也就是公元250年,王昶探听到吴王孙权不听良臣的劝谏并流放他们,朝中还存在着嫡子与庶子争权夺利的情况,国内一片混乱,便上书魏主,建议乘机进攻吴国,得到采纳。在新城太守州泰、荆州刺史王基的配合下,王昶运用智谋,领兵进击,大破吴军,“斩其将钟离茂、徐旻,收其甲首珍宝旗鼓器仗,振旅而还”。由于王昶战功卓著,甘露二年,即公元257年,魏主高贵乡公曹髦加封他为魏国司空。至此,王昶可谓位极人臣,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山东历史名将vs山西历史名将,史册里的山西名人(2)

王昶在游戏中的形象

尽管如此,王昶骨子里其实却是个文人。这大概与他生在官宦之家和书香门第有着很大的关系。其父王泽,曾任汉末代郡太守,这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稍长后便成为太原地区的名士。初入仕时,他又有幸与曹丕等一班文人雅士结交,酬唱赠答,学业因而又得到了很大的长进,并受儒家“立言”思想的影响,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战争的间隙,他曾总结自己多年带兵的经验,撰写了《兵书》10余卷,其中贯穿了孙子兵法中“兵以正和,以奇胜;奇正还相生,若循环之无端”的用兵思路,并作了创造性的发挥。

山东历史名将vs山西历史名将,史册里的山西名人(3)

王昶在游戏中的形象

王昶还注重在总结前朝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大厘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不可得也”的思想,并针对当时“法制苛碎”的现实,撰写了一部长达20多篇的政论著作《治论》,系统地表述了自己的治国主张。

王昶的治国才能还有一次重要的显露,就是魏主齐王曹芳嘉平初年,即公元249年,他借着在朝堂上“奏博问大臣得失”的时机,提出了以考试为准绳来选拔官员等治国良策,受到了曹芳的“诏书褒赞”,并委托他制定考试的基本原则、考试制度,设计考试方法。王昶随后拿出的一套“总其统纪,故能否可得而知”的考试规程,科学而公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属难能可贵。后世有论者把这项改革措施称作是中国科举取士的滥觞,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起过积极的推进作用的。

山东历史名将vs山西历史名将,史册里的山西名人(4)

王昶在游戏中的形象

王昶在文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留有《魏司空王昶集》,可惜后来毁于战乱。可见,王昶确实是一个皆有文韬武略的不世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