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图钓客,喜欢钓鱼,也喜欢和鱼有关的知识。

国漫大鱼海棠动画片(一部人鱼传说的国漫电影)(1)

前言:

《大鱼海棠》这部影片共看过三遍,这次六一儿童节陪小孩观看,属于温故知新。特意留意了一下媒体对这部原创国漫的影评,发现褒贬不一,两极化很严重,不觉有些深思。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原创国漫影片,人们为什么有这样多不同的观点?这又是一部怎样的国漫影片?那些持批评意见的观影人,他们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时常告诫自己观影不能吹毛求疵。本文的重点是:读懂了“爱”,才算领悟了《大鱼海棠》的全部

《大鱼海棠》这部影片一点也不复杂,主题表现也很准确。归纳起来,故事情节是《海洋之歌》《人鱼公主》的综合体。影片的主旋律是讴歌“爱”和“真善美”。

影片概述:

该片讲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为报恩而努力复活人类男孩“鲲”的灵魂,在本是天神湫的帮助下,与彼此纠缠的命运斗争的故事。在天空与人类世界的大海相连的海洋深处,生活着掌管着人类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其他人”。居住在“神之围楼”里的女孩“椿”,十六岁生日那天变作一条海豚到人间巡礼,被大海中的一张网困住,一个人类男孩因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

为了报恩,她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帮助男孩的灵魂--—条拇指那么大的小鱼,成长为比鲸更大的鱼并回归大海。历经种种困难与阻碍,男孩死后终于获得重生,但这一过程却不断地违背“神”的世界规律而引发种种灾难。

《大鱼海棠》获第15届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

一、《大鱼海棠》是一部什么样的国漫影片,让它如此有争议?

《大鱼海棠》是一部借鉴了国外一些表现手法,但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国漫电影佳作。

国漫大鱼海棠动画片(一部人鱼传说的国漫电影)(2)

《大鱼海棠》海报

古今中外,不乏美丽的神话传说,很多玄幻漫影都是以此为素材来创作。如《指环王》《霍比特人》等。在这方面,尤其是2D动漫,国内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且不说以前的《狮子王》,就连家喻户晓的《花木兰》《功夫熊猫》都靠国外创作而输入国内,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事实上,我国不缺乏这类传统神话故事素材,以前只通过国画、文学、戏曲等载体来表现,如绘画《钟馗嫁妹》《山鬼》;诗赋《洛神赋》;戏曲《白蛇传》《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柳毅传书》等。但是通过动漫新的手法来表现这些题材的少之又少。《大鱼海棠》却是一部难得的,水准上乘的原创国漫作品。

《大鱼海棠》表现的是人鱼之间情感传说故事,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部爱情片就错了,它是一部兼顾了不同受众群体的国漫电影,在色彩、场景、人物细节刻画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实属一部难得一见的2D好原创国漫。

① 色彩:以中国红、海洋蓝为基调,非常细腻,红色的海棠,红色的海豚,美轮美奂,浓浓的国风韵味。椿掌管海棠花的生长,海棠是国艳之花,象征爱恋、美好。

② 场景:前半段以“神之围楼”“如升楼”为点来铺叙,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大同”理念。后半段以“海天之门”恢弘的灾难场景来拓展,画面不单调,由点到面层层铺开,给人以视觉震撼感,相对于以前国漫存在的人群以儿童为主,场景太过于扁平来说,这部漫影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国外动漫大片。

在构图上采用了大量的俯视角度来增强画面的扩张力和节奏感。画面有丰富的层次,动感强烈,在视觉上给人有拉伸感。

③ 人物细节刻画:在人物刻画上,《大鱼海棠》一改国漫的太过严肃的不足,加入了很多诙谐的对白和动作。如仙风道骨,国外法师般的“后土”这一角色;阴阳眼,鱼头人身的“灵婆”,看似市侩却又充满人情味,其中那段对白,将哲理和打麻将的不羁表现得淋漓尽致;贪图人间美好,有点好色搞笑的“鼠婆”,那段打碟跳舞的动作设计加入了现代元素,让画面非常活跃。至于人物的刻画有没有一些瑕疵呢?多少还是有的。

国漫大鱼海棠动画片(一部人鱼传说的国漫电影)(3)

《大鱼海棠》中的部分角色

这样一部优秀的国漫影片,那为什么还存有争议呢?原因在于观影人对于动漫表现形式;商业片和文艺片;影片传递的价值取向不甚明了。

二、《大鱼海棠》出现褒贬不一,评价分化严重的原因分析

这部影片上映后,出现了褒贬不一两极分化严重的影评,现摘录部分正反两种态度的评价,分析这些评价是否中肯准确。

正面评价:《大·海》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动画电影,该部作品充满了中国的神秘感与浪漫色彩,已经可以与亚洲最优秀的动画电影相媲美。(美国Animationinsider动漫专题评)

反面评价:《大鱼海棠》的故事设置、蕴含的世界观都充满中国气象,而片子的故事逻辑和三观还是让人感觉有些混乱。看起来格局挺高,但故事浓缩起来就是个三角恋,偏还生硬地填进了古代神话,以及牺牲、选择和生死这样高大的话题。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除了名字外毫无特点,所有角色的刻画浮于表面,缺乏基本的叙事动机。(人民网、《钱江晚报》、《南国早报》评)

反面评价关键性描述文字有:三角恋、玛丽苏、故事逻辑和三观、华而不实、剧情与人物都没有最完美地体现出东方哲学。

产生这些反面评价的原因有哪些?

部分内容瑕疵被放大与苛求造成反面评价

《大鱼海棠》是以庄子《逍遥游》为切入点,讲述鲲和椿的爱情故事,结合中国传统神话传说素材做框架,挖掘东方文化的内在美。可以说,神话故事只是躯壳,“东方美学”是导演要表达的视觉语言。而《逍遥游》是庄子根据“成汤和棘的问答”典故,提出有极还是无极的宇宙观,以及道家“幻化”借势的理念。直接引申义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鹏程万里”“鲲鹏展翅”“鹏程九天”。影片通过旁白切入《逍遥游》略显苍白。

在人物造型设计上有些违和感,“鲲”的服饰为清代男子形象,“湫”是日系风造型,“椿”是民国学生风,椿的母亲“凤”有些农妇感,揉合得不够完美。其他人物形象还是非常准确到位的。

还有一个错误点,讲每条生命就是一条鱼,这些大鱼“鲲”在地球上存在了四十五亿年。这是不准确的,地球上的鱼只是在5亿年前才出现。

对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影片来说,以上三点都是小细节,我们观影需要过滤掉这些瑕疵。部分影评人将影片瑕疵无限放大,因而产生部分反面评价。感觉整个世界只有自己是真知,这对于一部好影片而言是不公平的。

对于国外观众而言,看这部影片是没有违和感的,但国内的影评人对于传统文化是很熟悉的,或多或少就会抓住“思想性”这顶帽子往影片上套。我们看看《狮子王》这部动漫影片,其实故事情节也非常简单。就是主角小狮子“辛巴”历经磨难,团结朋友,通过努力打败坏蛋叔叔而成为新一代狮子王。想要观众通过观影去了解影片背后的深义,不符合动漫电影的表现形式。

如《廊桥遗梦》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哥哥和妹妹在各自婚姻生活中出现了问题,都准备去离婚,当他们去老家收拾母亲遗物时,意外发现母亲和摄影师的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原本要离婚的两兄妹深受感触,于是,终止了离婚这一行为。影片表达的主题是“在感情和家庭责任出现问题时你该如何选择”。这个思想性表达很令人费解,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看懂,试想一下,根据动漫片受众群体之广泛,能让影片这样拍吗?试问“东方哲学”这个宏大的词汇是动漫片能承载的吗?只有史诗般的巨作才配东方哲学这个概念。

对商业化影片和文艺片的认知错位造成了反面评价

《大鱼海棠》是一部商业化国漫影片,应该从商业角度出发,考虑到受众及输出的需要。在故事情节上要有所借鉴。故事情节上和《海洋之歌》就非常接近,使西方观众对故事情节容易了解并认同。“椿” 16岁时去人间巡游和《人鱼公主》中小美人鱼15岁时被允许浮上海面似曾相识;“湫”的造型和日系动漫接近。好不好我们暂且不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商业的需要。好处就是让不同国家的观众有快速的代入感。

而国内部分影评人不能在观念上快速跟进时代,以文艺片的审美价值凌驾于商业片的操作流程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是一部2D原画风的国漫影片,更不能用文艺片的标准来要求衡量。

个体感受的局限性造成了反面评价

产生负面评论的原因可能是一部分观影人只从自身感受出发,没有看到动漫影片的特殊性,《大鱼海棠》是一部泛人群漫影,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是这部电影的受众。儿童对于电影本身是没有这么多思想上的渴求。能满足绝大部分受众的整体需要,是漫影首先要解决的传播性问题。晦涩难懂的故事情节与氛围的表达不符合传播的需求。

总结:

《大鱼海棠》可能有些不足,但是不能以偏概全。这部影片其实没有那么多刻意要表达的东西,影片的核心诉求是关于人性和爱的表达,因为没有读懂影片中关于“爱”的表达,所以才会有挑刺式的评价,观影角度的不同,产生了认知方面的不同。

国漫大鱼海棠动画片(一部人鱼传说的国漫电影)(4)

《大鱼海棠》

三、读懂《大鱼海棠》关于“爱”的表达

为什么这些反面评价中会出现“三角恋”“玛丽苏”“东方哲学”“三观”这些字眼呢?究其原因,要么是没领悟三角恋、自恋的含义,要么是用 “东方哲学”“三观”这些大帽子来扣。实际上,读懂了《大鱼海棠》表达的爱及引申出来的爱,才算没白看一遍这电影

01

鲲的“爱己”&“爱人”

鲲是个人类男孩,认为万物都有灵性,因此经常在身上涂满鱼食下海喂鱼,这和佛祖释迦牟尼的前世--萨埵太子“舍身饲虎”是一样具有慈悲胸怀的人。也是由爱己到爱人,达己到达人的一种境界,这就是“爱”。只有爱己的人才会去爱护他人。

当椿准备通过漩涡“海天之门”回家时,被渔网套住。面对滔滔海浪,没有这种爱人之心,鲲就会退缩当懦夫而保全自己。正因为有这种爱己爱人之心让他毫不犹豫的去解救“椿”。直到被“椿”用尾巴误扫入漩涡失去生命。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故事由此展开。

02

椿的自责“报恩”之爱

椿刚开始时是被“鲲”的笛声吸引,并不是一见钟情的那种感觉,以至于鲲拿刀割渔网时,不信任感让她用尾巴将鲲误扫入漩涡。当“鲲”死后,椿陷入了自责中,她要想办法救活鲲,报答鲲的救命之恩。这是一种夹杂着信义、报恩的情感,和《柳毅传书》的故事情节非常相似。并且这种信义、承诺精神也具有时代现实意义。后来椿用失去法力和一半寿命的代价,通过和 “灵婆”交换实现了鲲的重生,变为一条小鱼,直到长成一条大鱼回归大海。

03

湫的“奉献”之爱

再说说“湫”的爱,有种爱叫奉献,影评人的“三角恋”之论可否站得住脚?什么叫三角恋?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定义都没有弄清楚就不要随便强加于影评。在椿的眼中一直把湫当成哥哥,哪里来的爱恋?要有,也只是湫的单相思。又怎么能成为“三角恋”呢?湫是一个非常理性和懂得奉献精神的人,这种爱也是值得尊重的。通过湫的形象,人们依稀看到了民国时代金岳霖对林徽因的那种爱的表达,虽然我们达不到他们的精神境界,但仰慕是可以的,更不能加以妄议。

04

浪漫主义色彩的“幻化”之爱

浪漫主义是这部影片的表现手法,一般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爱情,在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都以“幻化”方式加以实现,达到“爱”的完美结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幻化成蝶成双成对。也体现了道家天道轮回,生生不息的理念。影片最后,在“湫”的帮助下,鲲和椿通过“海天之门”回到了人间,他们在海滩重逢在一起。

国漫大鱼海棠动画片(一部人鱼传说的国漫电影)(5)

四、对比《海洋之歌》去理解《大鱼海棠》情景设置的匠心及爱的表达

《大鱼海棠》在叙事链条结构上和《海洋之歌》非常相近,表达爱的理念也比较接近,除了表达出人和人之间的爱,还有人类对自然爱护之情的一层意思。

① 故事链条的相同性

《海洋之歌》取材于凯尔特神话故事,《大鱼海棠》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链条上具有相同的角色与场景,如“海豹精灵”和“鲲、椿、湫”;“猫头鹰女巫玛查”与“灵婆、鼠婆”;“仙犬”与“虎犬”;“仙堡”与“神之围楼、如升楼”;“圣井”与“海天之门”等。

② 两部漫影表达爱的相通性

《海洋之歌》讲述的是海边一家人,原本是一家三口,但是妈妈罗娜生下女儿“雪儿”后就失踪了。原来,妈妈是海豹精灵,雪儿是半人海豹精灵。雪儿的哥哥认为是妹妹的出现让妈妈不见了。于是对妹妹各种欺负。雪儿非常孤独,直到有一天,哥哥突然意识到失去了妈妈,再也不能失去妹妹,对妹妹倾注了所有的爱。最后找到了妈妈,一家团聚。

这部动画片参考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但是导演只挑拣出了有关家庭、亲情的一部分进行表达。导演觉得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承载太多的东西,加进去反倒会对电影本身起到反作用。只要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就达到了目的,这一点,是否也会值得我们的影评人去思考呢?

同样的道理,在《大鱼海棠》中,当椿遇到洪水准备放弃时,是化成巨树的爷爷和奶奶舍弃自己将她推到崖顶;是湫放弃自己,将她带出“海天之门”,来到人间。

除了诠释亲情、爱情之外,《海洋之歌》的导演创作这部漫影的动机是为了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他看到海豹被人猎杀觉得痛心,联想到爱尔兰神话中海豹象征逝者的灵魂,由此构思出了此部电影。

而《大鱼海棠》中椿化成红色海豚后,畅游人间大海,发现人类大量的捕豚船,很多海豚遭到捕杀。我国自古以来一直就有人鱼传说的故事,如我们把胭脂鱼和儒艮(gèn)特指为“美人鱼”。导演此举也在隐喻环保理念。

国漫大鱼海棠动画片(一部人鱼传说的国漫电影)(6)

“美人鱼”--胭脂鱼

文 / 图钓客 原创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