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闭幕式上,出了这么段小插曲。

东京奥组委主席桥本圣子发言正酣,在演讲台的五环标志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黑色小三角。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

眼神好的一下就认出来了,是只蛾子。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2)

大家都以为电视落了虫子,拖鞋、蝇拍都备好了,结果定睛一看:嗐,别忙叨了,人家是在东京扑棱的。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3)

对了,喵星人也扑了个空。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4)

总之,这只蛾子引发了全世界“细节党”的聚焦和狂欢,桥本桑精心准备的致辞也被这只不速之虫抢尽了风头。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5)

蛾子抢镜本来没多大点事,但人类毕竟是“爱联想的动物”,热闹看着看着,就蹦出了不少神回复,和人文扯上了关系。

蛾子象征什么

按照咱们的语言习惯,中国网友看见“奥运之蛾”脑子里冒出的一个词,多半都是这个: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6)

【英文】

An action that is intended to deceive someone; or an unexpected incident.

【中文】

特指试图欺骗他人的行为,或者意料之外的事件。

按理说,在夏天灯火通明的场合,蛾子来回扑棱是挺正常的。但是一结合到一地鸡毛的破事儿,飞进闭幕式的这只“幺蛾子”就显得实至名归了。

不过,在一些日本网民看来,蛾子虽丑,但它们传递的寓意还是很“正能量”的,比如说这位: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7)

这么一通夸,蛾子自己听了都得起鸡皮疙瘩。

当然,比起这种“尬到抠脚”的“正能量”,日本网络上还是揶揄、吐槽的声量比较大。你看,这位网友就是一个“嘴损 脑洞大”的典型。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8)

《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大家没见过可能也听说过,里面的男一号是个吃人魔,挺重口的一部片子。

那位网友提到的“经典场景”,就是电影的这副海报:蛾子趴在了一位女士的嘴上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9)

这种背后上有骷髅花纹的蛾子,并非导演自己P的,它客观存在于现实的非洲和欧洲大陆,还有自己的学名。

鬼脸天蛾(Acherontia atropos)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0)

Acherontia atropos, otherwise known as the death's-head hawkmoth. It gets its name from the sinister-looking skull shape on its back. In many cultures it is thought to be an omen of death.

鬼脸天蛾,也被称为骷髅头鹰蛾。其学名源自它背上形态丑恶的头骨形状。在许多文化中,它被认为是死亡的预兆。

除了鬼脸天蛾所在的天蛾科,蛾子的世界还分什么夜蛾科、谷蛾科乱七八糟的,细分总共16万种,同属鳞翅目。然而任何一种都无法摆脱“破茧成蛾、繁衍即死”这一生命循环的禁锢。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1)

Some adult moths live only for a week. Others can live for up to 10 months or up to a whole year. Female moths die after laying their fertilized eggs, while males tend to perish soon after mating.

有些蛾成虫只能活一周,其他种类则可以活10个月或一整年。雌蛾在产卵后死亡,而雄蛾往往在交配后不久死亡。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2)

虽说蝉也是生完娃之后“急着去投胎”的,但好歹阳寿比蛾子要长不少,而且也不用承受“破茧”的劳苦。

“浪漫”的人类观察到蛾子这多舛而短暂的一生,又看看自己,若有所悟。于是,在各国的文化,蛾子的寓意也大多和生死有关。

中国人浪漫的“蛾子情结”

比如,中国人就从飞蛾的趋光性(phototaxis)当中,悟出了“飞蛾扑火”的道理。扑棱蛾子由此从一个“梁祝的丑亲戚”,变成了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

蛾子为了追求光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引火焚身,尸骨无存。

舍身取义,何其偏执,又何其悲壮。

放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维护事实真相,为同僚而仗义执言却惨遭腐刑的太史公司马迁,可算得上是“扑火飞蛾”一样的人物。

Bearing his father's unfuilled wish in his mind, Sima Qian faced in justice and humiliation squarely. He dedicated his life to writing the annals of history, and eventually fulfilled his dream, becoming one of the greatest historians in Chinese history.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遗志,坦然面对不公和屈辱,发愤著书,最终实现了理想,成就了伟大。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熟练级)

发愤著书的太史公

三国时期,明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仍要继承先帝遗志、活活累死在北伐路上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同样是“飞蛾扑火”壮举的履行者。

Like a glitering candle, Zhuge Liang burned britghly to the very end of his life for the Kingdom of Shu to show gratitude for Liu Bei's appreciation of his talent.

诸葛亮如一支红烛,一直为蜀汉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课,就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提高级)

忠诚智者诸葛亮

但人家蛾子是这么想的吗?真的喜欢光到了不要命的份儿上了吗?

这么喜欢光,大家一块儿白天出来high,不香么?火都不怕还怕让鸟叼去么?

稍微有点说不通。

“你相信光吗”

按“光定向行为假说”这种科学解释来讲,蛾子冲着光飞,不代表它们喜欢光。

而是跟奥特曼似的,“相信光”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3)

换句话讲,光源并不是它们飞行的目的地,而是他们赖以导航的工具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4)

我们都知道,蛾子是昼伏夜出的生物。在黑暗的环境中,它们需要自然光源来导航。

密密麻麻的复眼则赋予了它们强大的夜视能力,因此,只要提供给蛾子一丝微光,它们就能摸清自己的航线。

在人类出现之前,蛾子们导航的参照光源基本都来自远在天边的星星和月亮。待这些光从远处到达地球后,基本上已经变成平行的光线了。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5)

蛾子的正常飞行,正是以这些平行光线作参照的。它们只需和光线保持固定的角度,就能保证航线是一直向前。

然而,等到火烛、电灯这类的人造光源出现之后,“相信光”的蛾子们便集体陷入了绝望。

百万年来进化而成光源导航系统全乱套了。

就拿路灯来说。傻乎乎的蛾子看见光芒四射路灯,便理所当然地把它当成一轮“超级月亮”,相信它的光,导着对的航。

蛾子按照惯例,试图和光线保持一定的夹角飞行。可是,这种人造的光源都属于近处光源,光线都是呈发射状照出来的,蛾子越飞,轨道就越向内弯曲......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6)

于是,蛾子就飞出了一个接一个的等角螺旋,出现了我们夏天“喜闻乐见”的场景。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7)

假如,中间的光源是火焰,一个劲地绕来绕去,难免引火上身,发生飞蛾扑火的意外事故。所以唐长老教导我们,行善行到底,就要“爱惜飞蛾纱照灯”。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8)

当今的人造光源,除了灭蚊灯之外,还对“蛾体”相对友好。于是,我们在发光的灯箱前,就能看到了大量“累到失去梦想”迷路蛾子,半死不活地趴在上面。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19)

(在秋名山上的迷失的蛾子们)

关于这个假说是否成立,目前学界尚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飞蛾扑火”很可能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而正因这个“美丽的误会”,让外貌丑陋甚至吓人的蛾子,成为了一种“奋不顾身、追求光明”的象征,鼓舞着代代中国有志之士开拓、进取。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希望蛾子能尽可能地离我们远点:一来,它是个害虫;再一个,“被蛾子支配的恐惧”,你们这些不怕蛾子的,是体会不到的。

【lepidopterophobia——鳞翅恐惧症】

The fear of butterflies and moths is called lepidopterophobia.

对蝴蝶和飞蛾的恐惧心理被称为“鳞翅恐惧症”。

昆虫记中有提到飞蛾吗(关于蛾子的故事)(20)

蛾子这种“美好”的生物,隔着屏幕看它,头皮就已经很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