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这是因为他诗歌不但关心国家的命运,更关心百姓的命运。

与此同时,杜甫还特别关心诗歌的命运。

这不,当时文坛上有些人对前人作品妄加评论,杜甫实在看不下去了,一口气写了六首诗来反驳他们,《戏为六绝句》是也。

用杜甫的诗句来评价杜甫(杜甫惊人的创新之举)(1)

在杜甫之前,虽然有论诗的文章,但却没有论诗的诗歌,杜甫是以诗论诗第一人。

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不是浪漫主义诗人,却有着惊人的创新之举——以诗论诗。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第一首论的是庾信。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由南入北最著名的诗人。由此可见,杜甫是非常欣赏庾信的,不止这一首,他还在很多诗中提到了庾信,比如《春日忆李白》中的“清新庾开府”,比如《咏怀古迹》中的“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一向老成持重温厚,这次“不觉前贤畏后生”反讽意味十分突出,没有给后生留情面。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第二首论的是初唐四杰。可是杜甫意犹未尽,第三首依然论的是初唐四杰:“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杜甫对初唐四杰同样是非常欣赏的,对他们在唐诗转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前面三首评论了前代诗人,总不可能继续评论具体的诗人吧,所以后面三首,就是杜甫的万般感慨了。“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这是第四首,他认为,那时候,还没有人可以超越初唐四杰。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在第五首,杜甫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同时也充满了希望,那就是成为屈原、宋玉那样的大家,否则就要步齐梁之音的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最后一首,杜甫语重心长地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这六首绝句,虽称“戏为”,这哪里是“戏为”,这是杜甫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啊。

完全可以这样说,杜甫在无意间把关系到唐诗发展的系列重要理论问题说清了道明了。

以诗论诗,杜甫这种新的尝试为后人所继承,比如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圣俞子美 》一诗,评论了苏舜钦、梅尧臣诗风,他后来还写了《六一诗话》,把诗论体裁拓展至散文。

最有名的当数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好家伙,竟然一口气“论”了三十首,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至于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对诗歌评论有着相当大的贡献,更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再比如白居易、韩愈、陆游,或提出诗歌主张,或议论诗歌,或写创作历程包含思维倾向……当然,例子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自是不能一一列举。

杜甫这个人,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实实在在的诗歌成就检验了学习方法的正确。

如果放在今天,以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以及对诗歌评论的重大贡献,要是不获鲁迅文学奖的诗歌奖,那就奇怪了。

至于获不获奖,杜甫也从没有放在心上,他放在心上的,始终是爱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正如闻一多的评价:“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