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微明,史永乾佝偻着身体,一手拖着一个垃圾桶,一步一步吃力地挪向垃圾车跟前,他挺直腰板,仰头深吸一口气,半蹲着抱起其中一个垃圾桶,一股脑地倾倒在车里……这样的场景是他每天工作的日常。

史永乾是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后勤保障部的一名环卫工人。疫情封校后,暂停堂食,学生就餐地点转移至宿舍,史永乾和其他9位同事就再也没回过家。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半,他们每人平均清运垃圾多达10趟,每日单是处理的泔水就接近9000公斤。

让我们一起坚守(我们得坚守在这里)(1)

环卫工人正在处理垃圾。兰州大学供图

下午2点半,史永乾倒完一车垃圾,才顾上吃午饭,双手沾满了黑乎乎的油,衣服上满是污渍,但没有半分抱怨。起初,绿化班副班长张越还以为史永乾不讲卫生,可当张越参与垃圾清运后才发现,即使戴着手套,那些油渍也会渗到皮肤里,单靠水根本洗不掉。“榆中校区原本有23位环卫工人,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在岗数量减少至10人,但垃圾总量增加了,垃圾桶每天几乎爆满。”张越说。

让我们一起坚守(我们得坚守在这里)(2)

环卫工人双手布满油渍。兰州大学供图

为保障垃圾清运工作,后勤保障部合理分配人员和车辆,做到“定点定人定车”,将垃圾清运频率从原来一天2次调整为一天5次,每名垃圾清运员开着标有序号的小型垃圾车前往规定的区域。

“每天要清扫33万平方米的校园和40栋宿舍楼,处理无数个垃圾桶。但我们的工作不能耽搁,我们一停歇,垃圾桶就不成样子了。”环卫班班长安辉粗略统计过,光榆中校区一天要消耗5万份包装袋、7万份一次性餐具。

让我们一起坚守(我们得坚守在这里)(3)

环卫工人正在清运垃圾。兰州大学供图

垃圾被统一运往垃圾处理点。兰州大学供图

上述情况也引起了学校的注意。兰州大学对此专门向全校师生发出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自带餐盒的倡议书。“自带餐盒是保护环境的切实之举,也能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一学生蒋煜说,学校发出倡议后,超市的餐盒被学生“一抢而空”。

晨曦微光下,更深露重时。每天,环卫工人们的身影闪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落叶簌簌的寒风中清扫路面,在饭点过后清理爆满的垃圾桶……虽然工作量剧增,但他们从来都只有一句话,“我们得坚守在这里”。(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 记者 尹晓军)

校园里,自带餐盒打饭的学生。兰州大学供图

作者:尹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