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称谓,也是诸多文学创作的精华所在。然而,诗与词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诗更加注重形式严谨,有着固定的排列模式,可以分为:绝句、律诗、排律,再细化又有五言与七言之分。

与诗相比,词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主要有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为小令,59-90字叫中调,91字开外则是长调。平时大家所能接触的词,往往以小令居多。

沁园春雪谁写最好 让古今文豪竞折腰(1)

诗与词不仅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二者取名时也各不相同。每一首诗都有一个专门的诗名,而词只能从固定的词名中选择,我们称之为“词牌名”。比如说“水调歌头”“如梦令”“临江仙”“渔歌子”等等。

众多词类文学作品中,以宋词的成就最高,所以文学史上总结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概念。所以,一首词的创作顺序是,先选好词牌名,再进行内容创作,俗称“填词”。填词与赋诗的做法一样,遵循一定的押韵和平仄规律进行,一首完整的宋词便跃然纸上。

沁园春雪谁写最好 让古今文豪竞折腰(2)

说说词牌名“沁园春”

一开始,词的格调并不高,仅局限于酒楼艺人弹唱,很多文人墨客考虑到很多原因,随手赋词一首赠予卖艺人,为了不让世人知道词曲的原作者,便统一用固定的词名,这便是词牌的来历。

经过宋朝文人的努力,有苏东坡、李清照、黄庭坚等大文豪,宋词逐渐跳出世人异样的眼光,被大家所接受。有人统计过,词牌名大约有1600多个,这么多的词牌名中,最令大家熟悉的有“卜算子”“如梦令”“鹊桥仙”,但是大家不要忘记“沁园春”这个词牌名,曾有无数的诗词名家曾经写过,而且一直盛行于当代。

沁园春雪谁写最好 让古今文豪竞折腰(3)

传闻“沁园春”源于晚唐五代十国,真正有史记载的第一首词曲是宋朝文人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后来辛弃疾《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黄庭坚《沁园春·把我身心》等等,都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名作。

诗看大唐,词观盛宋。那些宋朝词曲高手写出的“沁园春”作品,确实境界很高,妙笔生花,既有磅礴大气的壮观,也有小家碧玉的精美。我却认为,所有的作品中,只有当代的《沁园春·雪》代表着“沁园春”词牌的文学艺术巅峰,有着傲视群雄、独领风骚的大气。

沁园春雪谁写最好 让古今文豪竞折腰(4)

《沁园春·雪》:引无数文豪竞折腰

它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词,通过对北国冰雪的描述,抒发自己远大的理想情怀,也表达出作者对家国的无限热爱。无论从措辞、借喻等方面,它都堪称词中龙凤。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谁写最好 让古今文豪竞折腰(5)

所有的词都必须做到一点,那就是用词要简洁凝练,绝不拖泥带水,还要有一种强烈的节奏感。《沁园春·雪》通篇采用最平实的语言,将眼前的大好河山描绘的栩栩如生。即便是学历不高的人,拿过这首诗词,诵读起来都不会有任何的卡顿。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它有一大亮点。整首词不仅大量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引经据典,将一些历史人物引入其中,极大地增强了诗词的可读性。使读者感觉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还能学习到一定的历史知识,真可谓脍炙人口的千古佳作。

沁园春雪谁写最好 让古今文豪竞折腰(6)

​平仄说

《沁园春·雪》做到诗词领域的三个“第一”。一是大量引用历史典故的诗词,里面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等;二是气势如虹,即使苏东坡和辛弃疾加在一起,都不及它十之二三;三是自信程度超过所有的古代英雄人物,特别是那句“还看今朝”,这种高度的自信绝非常人所能企及。

我读诗词二十五载,至今尚未发现有哪一首词能够与“沁园春·雪”平分秋色。即便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它面前,都有些黯然失色。你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