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秋澄 苏州城市学院文章以漳缎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漳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通过走访调查,分析现状,提出了漳 缎的传承和保护措施除此之外,文章还结合市场产品情况,对漳缎的创新途径作出归纳总结,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云锦缎的面料缺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云锦缎的面料缺点(浅析漳缎的传承与创新)

云锦缎的面料缺点

陆秋澄 苏州城市学院

文章以漳缎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漳缎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通过走访调查,分析现状,提出了漳 缎的传承和保护措施。除此之外,文章还结合市场产品情况,对漳缎的创新途径作出归纳总结。

漳缎的历史和特点

漳缎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产自 漳州,从而得名漳缎。根据历史记载,漳缎是 基于元代“怯绵里”的织造技法发展起来的,到明代已经 可以大量生产,在清朝尤为风靡,受到了皇宫贵族们的喜 爱。漳缎多用作鞋帽、服装及其他装饰品的面料。由于漳 缎奢华高雅,极富立体感,从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 多个地区如南京、苏州、杭州等地都具备一定的生产规 模。道光年间,苏州的漳缎得到空前发展,这段时间也是 漳缎生产的鼎盛时期。

漳缎是中国传统织造的一种,其全部的生产都依赖于 手工。织造漳缎的机器体积较为庞大,在织造时需要两名 工人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其中,一名工人负责在下面用梭 子来回织造,另外一名工人则在漳缎织机的上方通过提不 同经线的方法,让最终织出的花纹呈现出不同的纹样。这 种古老的织造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较为低 下,价格也相对高昂。由于价格过高,让喜欢这种面料的 顾客望而却步。随着时代的发展,织造漳缎的新机器逐渐 出现,与此同时,丝绸织机的不断进化和发展,也为漳缎 的不断演变创造了新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信息技 术的逐渐发展,传统的工艺和工程技术相结合,机械化的 漳缎织造机器应运而生。这种新的机器只需要一名工人, 便可以完成全部的操作步骤,其中,机械的部分代替了原 本在漳缎机器上牵引经线的工人。首先需要把程序输入电 脑,机器便可以按照程序的要求,完成不同时段的提花需 求;工人只需要用脚控制提花龙头的运动,一边用手完 成相应的动作如投纬、割绒等步骤,一边用脚控制提花龙 头,相互配合,便可以完成全部的织造步骤。通过对织机 的改良,不仅让织机保持着原有的技术水平,还大大减少 了劳动负荷和人工成本,让生产效率直线上升,相较于原 来,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两倍。漳缎发展至今,除了部分 博物馆因展陈原因仍保留原来的织造方法外,目前的生产 厂家,基本都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以提高劳动生 产的效率。

漳缎是全真丝色织提花类织物,其布面是由两组经线 和四组纬线交织构成的,其中一组经线与三组纬线构成经 面缎纹,另一组经线与一组“假”纬,即起绒杆,交织形 成绒圈花纹。最终的面料纹样以缎纹为地,绒经起花。缎 纹组织有不同的种类,漳缎中以八枚缎最为常见。由于它 在织物中一般是地组织,所以这组经线为“地经”,而把另一组起绒花的线称为“绒经”。地经和绒经的排列比一 般为四比一,从而形成的纺织物也称为“起绒组织”。

漳缎织造的纹样需要根据织造原理,来完成相关的设 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特别是提花图案需要起绒的部 分,要求图案简洁明朗,尤其是图形的边缘线部分,必须 要流畅。在具体绘制时,图案都是采用不同尺寸的块面和 较为粗犷的线条来表达,从而使得绒花在细腻的经缎上展 现得更为饱满。一般的漳缎题材以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 为主导,具有时代特征。由于漳缎的巅峰时期是明清, 其图案和题材大多都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风格和特色,如团 龙、团花、团凤之类的题材经常出现,除此之外,还有几 何纹、八仙纹、八宝纹、八吉祥纹等,具有浓浓的东方特 色。在苏州的丝绸博物馆里,就馆藏了一件晚清漳缎女 袄,其纹样蕴含着极强的富贵寓意,如在主要图案中,牡 丹代表了富贵,蝙蝠是福气的象征,梅花和蝴蝶代表了蝶 恋花的意义,再配上寿桃纹,这些纹样汇总在一起,体现 出了富贵寿考与蝶恋花的美好寓意。通过市场调查可以发 现,虽然目前有部分纹样是有创新的,但是绝大多数的漳 缎都沿用了传统的题材。

漳缎在色彩的把握上,以地经与纬经同色或与绒经异 色居多,呈现双色特点;也有绒、地经线与纬经同色, 其为同色漳缎;若绒经为彩色经线排列时,其织造出的图 案,便形成了多彩漳缎,因此,通过不同颜色经纬线的排 列和组合,能够让最终的漳缎图案展现出多样的风格。漳 缎的色彩分为纯色、双色和多色,常用的颜色有黑、绛、 品蓝、墨绿、藏蓝等。

漳缎的发展现状

自古以来,漳缎一直享誉盛名,其花型立体富有层 次,是起绒织物的代表。明末清初时期,漳绒自漳州传入 苏州,经过手工艺人一系列的改良后,成为现在的漳缎。 道光年间,漳缎广为流行,苏州的织机大户们都开始生产 漳缎,这段时期也是漳缎的全盛时期。后来,漳缎逐渐被 皇室所喜爱,成为宫廷衣物、鞋帽的主要面料。1979年, 漳缎行业开始复苏,但是由于漳缎织造过程繁杂,生产速 度缓慢,漳缎行业的发展还是非常严峻的。2011年,漳缎 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苏州丝绸博物馆成为传 承保护单位,这有利于漳缎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漳缎的发展现状,笔者分别采访了漳 缎的省级传承人王晨、市级传承人马梅君和苏州职业大学 丝绸引用技术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李世超先生,随后又采 访了苏州圣龙丝织品有限公司的李海龙董事长以及钟情于 漳缎多年、技艺精湛的朱云绣女士,收获颇丰。从走访的 情况了解到,苏州市的漳缎织造已严重滞后,目前只有光 福镇圣龙丝织品有限公司在进行生产。其中原因有诸多方 面,如市场局限性较大、受众群体小和成本昂贵等。除此 之外,人员老化、后继乏人也是较为棘手的问题。据笔者 对整个苏州市漳缎行业的调查结果来看,50岁之后的从业 者占了多数,年轻人的从业者人数为零。即便在经验丰富 的从业者中,会操作又懂工艺的全能型工艺人才占比也是 很少的。因为漳缎工艺比较复杂,有八十多道工序,包括 前道、织造、演示、保养和机械等,所以从业人员中大多 是熟练掌握其中单一步骤的手工艺人,这也给漳缎的传承 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漳缎织造学习周期长,而 且织造过程非常枯燥,较难吸引年轻的从业者,与其他现 代技术产业相比,传统手工艺行业工资低且不稳定,这也 是造成现在漳缎行业传承的主要困难之一。另外,创新意 识不强,成本较高,影响了销路。从漳缎的生产制造情况 来看,除了苏州博物馆的王晨曾做过产品的创新以外,其 他基本是传统的技艺和表现形式,其产品受众越来越少, 漳缎也在淡出人们的视野。由于现代人对漳缎越来越陌 生,导致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被普通消费大众所理 解,故而并不被社会认可,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让漳缎的 发展愈加举步维艰。

漳缎的传承保护措施

不同的工艺人群体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保护措施

漳缎是中国传统的优秀丝织品,针对目前严峻的生存 现状,对尚在织造漳缎的工艺人来讲,可将其分为两类群 体,并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保护措施,这有利于漳缎更好地 传承下去。

首先是技法娴熟的手工艺人。这类群体如采访中的朱 云秀、马梅君等工艺大师。她们都从事漳缎生产多年,从 组装漳缎织机到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尤为熟悉,技法娴熟, 技艺精湛,其作品曾被国家博物馆、日本博物馆所收藏。 她们经验丰富,不仅可以独立操作机器,还可以通过带学 徒的方式,让漳缎这一技艺得以延续。但是通过沟通发 现,这类群体大多缺乏文字资料方面的整理、记录能力, 其制作花纹主要以传统纹样为主,少有新兴纹样的尝试。 面对这类传承人,应该为其提供可以帮助整理资料的工作 人员,并提供一定的资金,保证学徒拥有稳定的收入。漳 缎技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传授上,还需要通过教材、视 频资料的记录等方式,让后人更加便捷地学习漳缎技艺, 使漳缎技艺更广泛、多渠道地传承。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给从事人员更多的学习机会,多多提升自己的艺术修 养,不断完善艺术创作,以突破原有的传统设计思维,不 断创新出更贴合当下时代需求的产品。

其次是用于商业生产获取利益的生产厂家,如圣龙丝 织绣品有限公司。他们的传承驱动力是以取得商业利益为 目的的。目前,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产量可观,但是这 类人群面临着两个较为严峻的问题,首先,从事的生产人 员大多是年纪较大的手工艺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人 群必将逐渐退出生产的主力市场,无新人承接;其次,这 类人员大多同时经营多类丝绸产品,如果漳缎的生产效益 不好,那么他们也将停止对漳缎的生产,其受市场波动的 影响较大。针对这类群体,打开新的市场,让漳缎焕发新 的生命力便尤为重要。2014年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 APEC会议上,由于各国领导人所穿的新中装上点缀了漳 缎,引起了社会对苏州漳缎的广泛关注,漳缎的产量才得 以大幅提高。这也表明如何通过创新让漳缎受到更多人的 关注和喜爱,以开拓市场,让其从高高在上走入寻常百姓 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在行业内部建立组织和协会,多渠道对漳缎产业 进行保护

通过走访发现,目前的漳缎产业并没有受到社会的关 注,只有老一辈的手艺人一直在坚守理想,苦苦坚持。苏 州漳缎行业面临着从业人员不足,无年轻人传承的濒危境 况,传承处于艰难的境地。虽然传承人在发挥带头作用, 积极推广,但是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在行业 内成立相关的协会,通过广泛合作,多渠道推广,提高行 业认知度,这将对漳缎的良好发展形成很好的促进作用。

政府加大对漳缎的扶持力度

对于漳缎的传承和保护,仅仅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是 不够的。目前,在市场上鲜少看到漳缎产品,整体市场偏 向于空缺。再加上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丝绸 产品的选择十分广泛,高效率低成本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 漳缎处于劣势地位。曾经走过辉煌的苏州漳缎因为市场的 萎缩,许多厂家不得不停产,很多从业人员也被迫转行。 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其投资的力度,使之能生产出更 多更优秀的产品,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扩大市场影响 力,以提高手工艺人的生产积极性。

漳缎的创新渠道

拓宽应用,和市场需求相结合

目前市场上,漳缎主要用于服装产品开发。从漳缎的 特性分析,其织造工艺复杂,成本昂贵,生产周期长,若 将其运用于布料需求较少的服饰配件或其他日用品,不仅 能够降低成本,让普通消费者接受,还能扩大应用范围, 拓宽消费受众。如将漳缎和领带、项链、帽子、钱包和头 饰等相结合,这些能够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用品不仅能够 保留漳缎精美绝伦的特性,还是传播和发扬漳缎艺术的良 好载体。同类于漳缎,缂丝也是传统丝织品,通过改革和 创新,逐渐活跃于大众的视野之中。苏州焱鼎设计公司将 金属丝和蚕丝混合织造,织造出了立体缂丝面料,用于灯 具的开发,用这种面料制作出的灯具新颖飘逸,产品最终 亮相于米兰国际家具展,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与时俱进,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市面上的漳缎纹样基本都是传统花型,复杂繁琐,难 以适用于现代产品的开发。因此,可以让漳缎工艺大师与 设计师们合作,开发更加现代、更适用于当代人们审美的 漳缎作品。通过再设计,让传统技术和当代流行趋势相结 合,从而让产品除了拥有现代化的造型外,还蕴含有传统 工艺的内核,给消费者带来新颖感和归属感,让产品在同 类产品之中更有竞争优势。如高定品牌NE·TIGER和设计师 劳伦斯·许,他们将传统工艺品如缂丝、云锦和高定礼服 相结合,结合西方立体剪裁工艺,将传统与现代设计完美 融合到一起。通过云锦的定织定染,打破了传统云锦图案 和色彩的局限性,设计的高定礼服既有西方的高贵优雅 气质,又有东方的文化底蕴,使传统工艺散发出了新的 活力。

在华夏纺织文明的历史中,漳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 宝,也是中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漳缎产业,具 有深远的意义,需要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生产出更 现代化的、更加贴合当代人民需求的、更具有时代特色和 民族特色的产品。如此,才能让漳缎在新的时期绽放出其 应有的璀璨光芒。

参考文献

[1]王晨.论苏州漳缎的科技成就与传承[J].江苏丝 绸,2014(04):18-22.

[2]吴丽丽,詹宇婷,陈俊俊,等.漳缎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传 承应用[J].丝绸,2020,57(05):124-129.

[3]牛建涛,黄紫娟,胡国平,等.漳缎织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J].上海纺织科技,2017,45(10):58-60.

[4]和琪.漳锻服饰的沿承与创新应用研究[D].苏州大 学,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