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温暖老人心(二十载为老办实在事)(1)

“作为一名企业家,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企业做好。在此基础上,量力而行地做慈善、做公益,这是我始终坚持的。”说起慈善,77岁的亚太机电集团创始人黄来兴有着自己的理念,正如他办企业的一贯风格——沉稳实在。

在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很多人谈起黄来兴,都觉得他身上浓缩了萧山第一代企业家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朴素节约、艰苦奋斗,始终秉承着一份对于事业的工匠精神,积极回馈社会。多年来,黄来兴凭借着这股精气神,带领企业不断奋进,带动员工共同致富,期盼着能惠及更多人,尤其是老年群体。

百善孝为先温暖老人心(二十载为老办实在事)(2)

树高千尺不忘根 捐助敬老院近20年

上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黄来兴和千万企业家一样,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弄潮儿”。作为改革开放后浙江的第一代农民企业家,黄来兴从车间工人做到厂长,40余年间,将亚太集团从公社农机厂发展成国内自主研发整套汽车制动系统的领军企业。

企业虽然做得很大,但在亚太集团内部,黄来兴却是出了名的“抠”,穿最普通的工作服,脚上永远是一双黑色布鞋……但他也有大方的时候,他为当地一家敬老院捐款捐物,多年来,累计捐款104.5万元,捐赠物品价值约11万元。

2001年7月前,亚太集团所在地叫石岩乡,后与城厢镇城南办事处合并,设立蜀山街道。当时,石岩乡虽离萧山城区很近,但经济条件却是周边一带较落后的。作为乡里最大的社队企业,黄来兴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社会责任。

上世纪90年代,有30多位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在石岩乡敬老院(现蜀山敬老院),老人无儿无女,大多生活条件不好。当时敬老院经费吃紧,到处筹钱,这事传到了黄来兴的耳朵里。

“我能力有限,每个月先拿出5000元。”处于事业发展期,本就压力不小的黄来兴毅然决定自掏腰包,以改善老人伙食条件。他对身边人说,为村里老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自己感到很荣幸。这件实实在在的事,黄来兴坚持了近20年。

“过年过节,他都给我们送东西来。”直到现在,96岁的孤寡老人黄阿根依旧记着黄来兴的好。2015年7月30日,黄阿根和一些老年人搬到萧山区社会福利中心,告别了蜀山敬老院,大家都很不舍。

“十几年前,要让一个私企老板奉献爱心孝敬老人,是很不容易的。”严木金是原蜀山敬老院的第三任院长,他说,黄来兴的善举成了老人口中的佳话,也带动了不少企业家一起做善事、做好事。

20多年来,黄来兴不仅承担着敬老院的费用支出,每年还向慈善机构捐款100万元以上。截至2021年,亚太集团的慈善总支出超过1900万元,这一数据仍在不断更新中。

想员工所想 真正把员工当自家人

上世纪90年代,萧山乡镇企业里有句话叫“只有回报,没有劳保”,但在黄来兴的企业,这句话不灵了。

“当时,企业还在做低附加值的产品,利润不高,要‘撬动’这件事确实是顶着巨大压力的。”黄来兴说,在乡镇企业推行养老保险的难度,他很清楚,但黄来兴还是咬牙吃了“头口水”。2000年,亚太集团成为萧山首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民营企业,被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称为“破冰之旅”。社会保险的缴纳不仅给员工一份保障,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信心。

做企业,也是做人的工作。2002年,为了照顾集团员工的子女,黄来兴在亚太集团生活区建造了亚太幼儿园。十多年过去了,亚太幼儿园培养的145个孩子茁壮成长,有的已成为可效力亚太的新生力量。

在亚太集团萧山本部,还建设有上千套人才公寓,全部通过福利形式提供给集团员工居住,并对一些符合条件的年轻夫妇安排夫妻房。在安吉亚太,公司已投资建设了619套人才公寓房、16套专家公寓房。

在亚太集团,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但都把“家”安在了亚太。2014年,吴意萍和丈夫汪先生从学校毕业,怀揣梦想来到亚太集团,至今已有8年。在吴意萍看来,相比很多同学,自己是幸运的,公司为他们提供了夫妻房宿舍,解决了现实难题。

吴意萍的婆家在几百公里外的安徽池州,公婆原本在家务农,打打零工。现在,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吴意萍和丈夫一直放心不下,几次动过辞职回家照顾父母的念头。

“为此,公司给我们提供专门的宿舍,让我们能将公婆接到身边尽孝。”吴意萍说。

在亚太,有相似经历的不止吴意萍一人。吴意萍的一对邻居夫妻,婆婆中风瘫痪在床,公公身体也不好。公司为他们提供夫妻房宿舍,让他们把公婆接到身边,兼顾家庭和事业。

“公司对我们外地职工非常关心,让我们能真正做到孝悌忠信。”吴意萍说出了很多亚太人的心声。

对于优秀人才,黄来兴一直以来给予极大支持与帮助,重视并信赖每一位勤于奉献的员工,就像一股暖流,滋养企业慈孝文化生根发芽,让企业走得更远更好。

记者 徐小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