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在清溪隐居着一位世外奇人,据说他一生只下过一次山。此人虽然终年在深山峡谷之中采药修道,未曾直接踏入红尘半步,看似超然于世外,但他却对山下的世事了若指掌。足不出户,却有能力把天下运筹于深山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鬼谷子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喜时之言多失态)(1)

这位史上最神秘的世外奇人就是鬼谷子。鬼谷子虽然一生隐居避世,但是依然智名远播。他教导出的弟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各个叱咤风云、封将拜相,而游说术就是他们趋利避害,获取荣华富贵的依仗。

我们普通人虽不用去各国游说,但日常生活中也是离不开说话,比如谈生意时就需要高明的说话技巧去说服客户。我们身处复杂的社会,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此才可趋吉避凶,远离祸患。这就是鬼谷子的智慧:为人处世,这三种话尽量少说,容易招惹祸患。

鬼谷子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喜时之言多失态)(2)

一、喜时之言——容易失态

很多时候,人生中发生了喜事,未必完全就是好事情。喜事中最容易隐藏祸患,如果稍不留神,在某些细节中出现了疏忽,就很可能导致事情功亏一篑。就比如范进中举,本是好事,范进却乐极而亡,让喜事变丧事。

另外,一个人在成功的时候,很容易得意忘形,认为自己十分了不起,失去自己一贯的谨慎,甚至会在众人面前炫耀卖弄,而这种行为就会惹来忌恨,为灾祸埋下隐患。

鬼谷子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喜时之言多失态)(3)

所以喜时之言,容易让我们失态,还可能乐极生悲,要尽量少说,谨防祸从口出。

二、怒时之言——容易失礼

人在极度愤怒的时候,考虑问题会有失偏颇,做事情也会非常偏激,容易失礼。此时人们会把所有修养都扔在一边,也许是有口无心,也许是图一时痛快,但是生气确实会使人失去了理智,伤人伤己,等你冷静下来的时候,后悔也无用,话从口出就会覆水难收。

另一方面,在愤怒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一定不会有多好听,它是以伤害别人为目的,这当然也就会惹来别人的反击,给自己带来灾祸。

鬼谷子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喜时之言多失态)(4)

所以怒时之言多失礼,还是尽量少说为好。在极度生气的时候,最好能够自己冷静片刻,忍住冲动的表达,给自己和别人都留点余地,这样才能不让自己惹祸伤身,犯下大错。

三、哀时之言——容易失常

很多人遭遇了失败之后,就会怨天尤人,失去进取的动力,变得得过且过。他们把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自己运气不好,或者把责任推脱给身边的人。其实,这就是哀时之言,失去了平常时的冷静和自信,所以说出的话也会失常。

鬼谷子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喜时之言多失态)(5)

一个遇事就选择逃避的人,是无法肩扛重任的,我们就算能够把责任推给朋友,但是对我们自己的进步没有任何作用,这种推诿之言,只不过是自我安慰而已,其实也是自己欺骗自己。

我们之所以会在失败时,感到悲哀和痛苦,就是自己能力不够,我们的实力还撑不起野心,我们的本事还驾驭不了目标。这时候说一些哀时之言,只会让我们越来越泄气,慢慢变得消极,最终什么事都做不成,人生会越来越走霉运。

所以说哀时之言多失常,尽量少说,而是该静下心思考,沉下气历练,这样才能不断进取。

鬼谷子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喜时之言多失态)(6)

“喜时之言多失态,怒时之言多失礼,哀时之言多失常。”这是鬼谷子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可能被别人的话语伤害,但很难因沉默惹祸,这就是智者寡言的道理。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的说话的技巧,又或是为人处世的智慧,都可以来看看《鬼谷子》。《鬼谷子》是一本奇书,它深刻地探讨了人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充分研究了游说、用人、制人等手段。书中充满了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相信一定能让你内心变得充实坚定,头脑变得灵活,嘴巴也能说得溜,实在是受益匪浅。有需要可以买来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