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发布《加快推进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发展目标:

到2024年,三个加工贸易的核心承载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带动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300亿元

这个三个区分别是: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

尤其是国际港务区,无疑是带来了新的产业亮点。

双核三区规划图(最新目标3300亿惠及三区)(1)

根据这份实施意见,将推动构建形成“3 2”加工贸易产业新格局:

“3”是:形成以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为核心的千亿级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

“2”是:梯度培育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阎良(航空基地)两个百亿级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最终目的是:建成全国领先的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

据悉,西安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总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采取“一园三区”模式建设。

其中:

高新区片区10平方公里:东至西太路、西至纬三十八路、南至江太路、北至西安南站。

高新区片区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精密机械等产业,打造全国和全球重要加工贸易承载区和示范区。

经开区片区11平方公里:东至明光路、西至朱宏路、南至凤城五路、北至尚稷路(明光路至尚航五路区域)。

经开区片区重点发展航空零部件制造、光电子信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与制造、新能源等制造业,打造全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平台。

国际港务区片区16平方公里:东至西韩路、西至欧亚大道、南至港务南路、北至灞耿路。

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智能显示、智能家电、粮油加工等产业,打造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加工贸易产业基地和开放枢纽。

双核三区规划图(最新目标3300亿惠及三区)(2)

很显然,这个“加工贸易产业”属于大家所认知的实实在在的“产业”,甚至涉及先进制造业。

对于高新区、经开区这西安两大开发区来说,“加工贸易”产业或许是锦上添花,而对国际港务区来说则是雪中送炭了。

国际港务区的“港”区域,主要有“西安港”、国际贸易、中欧班列,这些在一般人看来,对区域建设推动力不是很强,而在其“城”区域将要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则因为尚未形成整体的“观感”,因而目前不少人认为国际港务区“没啥产业”。

双核三区规划图(最新目标3300亿惠及三区)(3)

▲ 国际港务区局部实景(BY港务区官微)

实际上,国际港务区在近年悄然兴起了“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去年先后爆出创维、康佳基地落户并开工的消息,预计形成超过300亿的规模。

此次,国际港务区被纳入“加工贸易”产业范围,而且版图西到欧亚大道、东至西韩路,意味着国际港务区的奥体板块东部、政经板块、“产城融合先导区”将迎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助力。

未来几年产业发展的加持,对于国际港务区告别“全运时代”之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十分重要。同时,对其楼市支撑也是重要因素

国际港务区目前房价基本在1.4-1.5万/㎡ ,从价格和产品看,目前依然是西安主城区内刚需、首改产品供应量最大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