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一个25岁的青年到京城参加科举,初战告败,十分不爽,留下一首词,十分嚣张,这首词便是载入青史的名篇《鹤冲天·黄金榜上》:,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最厉害的一首宋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最厉害的一首宋词(这首千年前的宋词)

最厉害的一首宋词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一个25岁的青年到京城参加科举,初战告败,十分不爽,留下一首词,十分嚣张,这首词便是载入青史的名篇《鹤冲天·黄金榜上》:

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同为高考落榜生,张继的《枫桥夜泊》只是略表失落之情,写得含蓄别致,柳永的《鹤冲天》就不同了,通篇牢骚和吐槽,境界当然是张继的高,但论亲民跟接地气,柳永的再好不过。就落考而言,一般除了内心会有张继式的深沉不安,反映到生活里,难免通过柳永式的张狂发泄一通。

张继和柳永,将落榜生的两种情绪或情绪的两个方面完美展现,一内敛,一放肆,各具其妙,都成经典。

来看看这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是如何写年轻人失意的。

词人从放榜写起,开头两句便点明自己落榜的遭遇,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极大的不平、不屑。一个榜都没上的人,眼光却盯在榜首上,很傲,有一种要么不中,要中就中第一名的意思,又加以“偶失”形容,好像第一名是探囊取物,没中反倒是意外事件似的。

应该说,年轻的词人心气极高,到了第三句,直接称自己是贤才高士,你们不录取,是你们没眼光,是你们的损失,这种声情气态,太熟悉了,简直跟当下无缝连接。为什么说柳词有群众基础,最流行,因为词到了他这里不再端着了。

到第五句,词人表示不如意就不狂啦?考上了就牛,考不上就矬?老子偏要说,这些算个毛线。老子再考不上,白衣填词,也一样有名士的风流。

为啥?考不考得上都不耽误老子泡妞。而且,已经约了可心的人,放了榜就去玩。词人有意通过营造“考场失意,情场得意”的局面来平衡一下心态。这不是现代考生也常聊以自慰的么?千载之下,并无差别,可见柳永刻画之真。

接着词人说了,有美人有青春,高考算个屁?为了那些虚幻的名头,把自己随风即逝的大好年华都搭进去,都是不值得的,一切都是浮云,喝喝小酒唱唱歌看看美女最好了。老子只要当下的快活!

这又有及时行乐的意思了。人对一件极其期待的事失望、失落之后,心会空,也是人常常会冒出来的念头。没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将所谓及时行乐视作消极,大力讨伐。

柳永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不隐藏不矫情不玩虚的,有什么写什么,落榜生的失落与狂傲是并存的,字里行间,尽是不屑,也尽是在意。种种看似狂荡的表现,背后往往是一颗敏感脆弱的心。

据传柳永因为填了这首词,来年高中,却为宋仁宗不爽,以一句“且去浅斟低唱,要何浮名”为由,将柳永的名字划去了。柳永也因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倒也潇洒。

不过柳永从25岁参加第一次科考,之后漫长的25年里也一直在考,直到50岁方中进士,可见词人牢骚归牢骚,也一直在努力呀,并没有放弃,发泄完,人家马上又扎进书本里去了。

什么时候该狂,哪里该放低姿态,人家拎得很清。相比于今天,柳永的做法无疑是绝不认命,也拒绝躺平。但牢骚还是要发的。

这首词写出了多少落榜生的心曲啊!一颗受伤的自尊心只好以自我膨胀式的抒情来慰藉,参加过高考的人谁不共鸣?无怪乎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