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听众朋友,

大家好,

欢迎来到绯红的清凉菩提湾。

在这里你可以捧一杯香茶,

细细品味人生。

在这里,

你可以临窗远眺,

静静守候心灵,

远离喧嚣,

告别纷扰。

让我们一起在广阔的天地间任意驰骋,

自由翱翔。

嗯。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

老来时无缺,

唯有情难寄。

人最大的绝望就是在年老无力又命不由己的时候,

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前2天看到1部名叫cheating Bates的奥斯卡获奖短片,

短片全长只有5分多钟,

没有一句对白,

却在上映之后看哭了上亿人。

这部催泪小短片的主角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智能机器人。

独自生活的老奶奶,

在某一天收到了在外面工作的孩子寄来的一个纸盒,

上面附了一张便条,

对不起,

妈妈今年又不能回家陪你了,

这是我送您的礼物。

看完之后,

老奶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随之打开箱子,

满脸疑惑,

原来孩子不能回家,

买了个机器人来陪他。

一身银白色,

圆圆的大眼睛,

小家伙可爱不说,

还特别能干。

家里扫地,

擦玻璃,

浇花的活全被他一手包揽。

也许是怀着对孩子的一丝幽怨,

老奶奶最初只是把这个小家伙当成干活的冷冰机器啊。

直到有一次,

奶奶不小心睡着了,

醒来发现了小机器人,

悄悄地为她披上了毛毯。

哦奶奶把她的付出和陪伴都记在了心里,

在心底也渐渐地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他们一起吃饭,

小家伙吃得满嘴是油,

奶奶会耐心慈爱地为他擦干。

机器人电池用完了,

奶奶会及时的给他更换。

两人一起看电视,

种花吃饭。

小机器人总喜欢黏着他,

像极了从前绕他膝前的儿子。

本以为岁月静好,

两人能相伴到老,

可是奶奶终究还是永远地离开了世界。

小家伙不知所措,

他以为奶奶也没有电了,

于是不断地往奶奶的口袋里塞着电池。

日复1日,

他依旧做着家里的各种事情,

等待着奶奶能够醒来的那一天。

直到自己的电池用完,

他也永远地闭上了眼。

故事就此画上句号。

一个孤独的老人,

在生命的最后1段旅程,

没有等来孩子的陪伴,

却等到了一个小机器人,

毫无保留的陪伴和守候。

2个看似毫无交集,

无法沟通的个体,

随着时间的流逝,

竟成了彼此情感的牵绊和寄托。

看完短片,

很多人都沉默了。

老来时无缺,

唯有情难寄。

短片中,

老奶奶其实可以说是幸运的,

因为有个人愿意倾尽所有生命和爱,

来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1段路。

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老年人呢,

从青丝熬成白发人到晚年,

有多少老人可以有个人陪在身边。

最近有一份特殊的遗嘱在微博上刷屏。

苏州一位8旬老伯,

在儿女不知情的情况下,

做了一份遗产公证。

我名下所有财产,

包括唯一一套房产,

全部无偿赠予照顾过6年的保姆。

贾老伯的故事让人羡慕了,

开头却寒心了。

结尾,

老伯夫妇俩在阖家欢乐中将一双儿女迎到世上。

此后他们始终怀着感恩的心生活,

不管生活是风是雨,

一家4口总能彼此支撑着熬过去。

夫妇俩把一切心思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看着他们渐渐长大,

奔赴远方。

看着他们成家立业,

组建自己的新的家庭,

也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

越来越少的回家次数,

屈指可数的电话。

夫妇俩互相笑着安慰说,

孩子们都太忙了,

我们不要总烦他们。

贾平凹在50大画中写过,

老了的身子如同陈年旧屋,

椽头腐朽,

四处漏雨。

人在身体好的时候,

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

也可以说灵魂是安详的,

从不理会身体的各个部位,

等到灵魂与身体分裂,

身体定是出了问题。

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孤独感。

终于有1天,

贾老伯的老伴儿一病不起,

连生活也不能自理。

生了病的老太太格外想念在外的儿女们,

于是老婆打电话给在外的一双儿女,

妈妈病倒了,

你们什么时候能回家陪陪她?

而电话那头,

一个总有忙不完的工作,

第一个总有顾不完的小家,

每一件事都比回家照顾病重的母亲重要。

最后到底谁都没回去。

电话这头的老伯没有力气再说一个字,

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卧病在床的老伴儿期待的眼神,

只能笑着对老伴儿说,

孩子们都忙,

说忙完了马上就回来。

养儿防老,

膝下承欢,

儿孙满堂。

这样的天伦之乐,

慢慢的好像变成了奢侈品。

老伯年纪大了,

照顾老伴儿也总是有心无力,

就请了保姆帮忙照顾。

50多岁的保姆,

24小时全身心地照料着老伴儿的身体,

也总是愿意陪着老太太说说话,

宽慰着她。

在老太太生命最后的那段时光中,

使它填补了一双儿女缺席的那个空位。

老伴儿走之后,

老伯心如死灰。

还好保姆始终任劳任怨,

贴心的照料着,

一晃眼就过了6年。

这6年时间,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长度来说不算长,

但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来说,

却蕴藏着无法想象的能量。

董卿在朗读者中曾经说过,

陪伴很温暖,

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给你,

那就是时间。

陪伴也是一种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一个人是孤岛,

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嗯人拼搏了半生,

到老的时候,

好不容易才能衣食无忧,

不用再去为生计奔波。

这时候最缺的就是愿意去陪他说话,

去和他沟通,

愿意体贴他,

愿意成为他精神和情感可以依靠的人。

看了这个新闻,

我心怅然。

眼前孩子天真可爱的小脸儿,

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他将来会以何种态度来对我,

对一个已经老去的母亲。

知乎上一直有一个热门话题,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被骗?

有个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大部分老年人独自在家,

而骗子善于利用情感利益吸引老人,

他们会亲切地叫他们阿姨干妈干爹,

表现出很关心老人的样子,

这会让老人们觉得温暖,

骗子就获取了很高的信任感。

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

开播期间,

苏家人就不断地成了热搜榜上的常客。

这其中观众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苏大强这个爹。

从老伴儿去世之后的半年时间内,

他就各种的作。

做就算了,

苏大强还爱上了照顾她的保姆蔡根花,

不顾一切地想要和对方结婚,

甚至愿意把蔡根花的名字加在房产证上。

想起之前看过一个采访,

其中有位老人说了一句话,

真的很扎心。

我知道他们都是骗子,

我买这些产品也不求有什么效果,

但是我花这点儿钱,

他们能陪我聊天儿,

让我开心,

我觉得挺值的。

苏大强不是完全不知道蔡根花就是图他的钱和房子,

但是他却能自己骗自己,

我和他是真爱。

而徐朱莉不解地说,

妈在世时,

家里菜都是爸买,

他做什么都听妈的,

怎么变成了现在这样?

对此,

作者油炸绿番茄给出了一个解释,

苏大强一辈子都活在妻子的阴影里,

但是在言听计从的蔡根花面前,

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

内心深处的那部分自尊和虚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是相比于电视剧的戏剧化处理,

阿奈在原著中写的更加贴近人物性格和现实。

书里面的苏大强并不爱蔡根花,

他只是满意蔡根花的低眉顺眼,

只是害怕一个人面对接下来的老年生活。

蔡根花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

对于苏大强来说,

与其说是喜欢小保姆,

不如说喜欢这种被需要的情感需求。

当一个老人感到孤单时,

任何意义上的陪伴都相当于雪中送炭。

情感从来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相比之下,

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更应该得到关注和排解。

因为当身体机能全部下降之后,

老人就会像小孩儿一样渴望着陪伴。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我于昨晚去世,

走时心如止水这句话。

这读来甚是悲凉的话,

是出自南京81岁独居老人的一封遗书。

7年前,

独自生活的老太太身体感到不便,

她轮流在儿女们小住了一段时间之后,

没人张口说1句挽留的话。

内心骄傲的老太太也不愿再打扰孩子们的正常生活,

独自一人搬到了离市的小区里。

啊。

这7年寡居生活,

他从没有等来儿女们的陪伴和照顾,

等到的只有越来越透彻的孤独和凄凉。

人最大的绝望就是在年老无力又命不由己的时候,

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终于预感到将要离开的老太太,

在中秋节当晚写下了1封遗书。

他曾猜想死亡的第二天是否就会有人来。

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

直到2个多月后,

他才被邻居发现。

嗯当血脉关系淡薄,

人际交往狭窄,

身体不再矫健,

幸运者能老有所依,

不幸者除了回忆往事,

再无情感的寄托。

嗯我听过很多年轻人唱享晚年,

自由自在游山玩水,

那当然是最好的状态,

因为它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

有钱有人陪,

身体好,

总有一天连山水都看不动了啊。

人慢慢缩成一个剪影。

坐在角落里,

坐在阳光下,

耳边是呼啸而过的世界。

一切尽在眼前,

一切却远如天边。

衰老从来就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但反过来想,

他也是一个对所有人都特别公平的事情。

所以可怕的并不是衰老本身,

而是老来不知情丝合计的处境。

一个人晚年幸不幸福?

其中1小半取决于你有钱没钱,

还有一大半是取决于有没有人愿意倾听你,

理解你陪着你。

很多人以为父母手里有钱,

衣食无缺,

这就行了。

我想那是你还没有到真正老去的那一天。

对呃。

感觉。

奥斯卡最感人的小短片(五分钟奥斯卡短片看哭上亿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