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竖式题小数加减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四年级下册数学竖式题小数加减法(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连加)

四年级下册数学竖式题小数加减法

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课题: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并熟练进行计算。

难点

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导入:

一、复习导入 情境激趣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克隆牛“健健”和“壮壮”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克隆牛——“蓓蓓”,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克隆牛“蓓蓓”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如: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2、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

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3、学生交流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0.98―0.22―0.1 0.98―(0.22+0.1)

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4、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5、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0.98―(0.22+0.1)

=0.98-0.32

=0.66(米)

答:“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0.66米。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格式。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亲自动手、合作交流提升认识。

继续探究:

注意探讨怎样对齐数位?(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克隆牛“蓓蓓”在叔叔阿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茁壮成长,现在已经一百天了,大家还记得“蓓蓓”出生时的体长吗?(板书:出生体长0.78米)满月时的体长呢?(板书:满月体长0.81米)“蓓蓓”百天时的体长比满月时多0.16米,“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3)老师纠正:方法一:0.18 0.16=0.97(米)

0.97-0.78=0.19(米)

方法二:0.18 0.16-0.78=0.19(米)

(三)达标反馈

1、甲数是15.24,比乙数多7.6,乙数是多少?

2、3.58加上7.08与5.1的差,和是多少

答案:1234、44764、243、25、6655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五)布置作业

1.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7米、1.35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共用去绳子0.25米,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

2.一桶油连桶共重12.6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还重6.85千克,原来的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3.学校举行跳高比赛,小华跳了1.05米,小明跳了1.12米,小兵跳了1.21米,小春跳了1.1米。请把他们的成绩按名次从高到低排列出来。

二次备课

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 )对齐,再按照( )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 )要和横线上面的小数点对齐。

2.商品的标价一般用( )作单位,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 ),第二位表示( )。

3.把2元3分改写成用“元”作单位应是( )。

二、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6米4厘米-3米60厘米 13元-5元8角5分

6千克20克 420千克 1吨5千克-850千克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0.98―(0.22+0.1)

=0.98-0.32

=0.66(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

*章老师让数学学起来更简单*

*如对你有用,可关注*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