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歌诀(手太阳小肠经总论)(1)

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十二经脉之一。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循行原文: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以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即该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又向前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听宫)。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

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腕骨穴、阳谷穴、养老穴、支正穴、小海穴、肩贞穴、臑俞穴、天宗穴、秉风穴、曲垣穴、肩外俞穴、肩中俞穴、天窗穴、天容穴、颧髎穴、听宫穴


手太阳小肠经病变:

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下颌肿、耳聋、中耳炎、眼痛、头痛、扁桃体、失眠、落枕、肩痛、腰扭伤,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小肠经从小指的外侧的少泽穴开始,到耳旁的听宫穴。小肠经这条经根据它的循行走向可以看到,它主要是治疗肩背、颈椎、脸部、耳朵,它的循行走向就是它所主的病症。从第一个穴位开始是少泽穴,凡是在指端末梢的这些穴位都是一些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这个穴位开始是从井里而发,这种穴位治疗热症,所以通常是用刺血的方法效果最好。比如像少泽穴,咽喉痛,发烧了,牙肿了,用三棱针点刺一点少泽穴出一滴血,这些问题就可以当时缓解,但是来讲,这些穴位不适合按摩,按摩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手太阳小肠经五腧穴穴歌:

浮萍少泽任东西,前谷渊源绕后溪

腕骨又通阳谷涧,交流小海欲倾堤。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

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

曲垣肩外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听宫。


下一期继续分享:温故知新:手太阳小肠经各论,欢迎关注公众号,持续关注更新!同您一起学习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