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是由东汉时期的张衡发明,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比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了一千多年。
关于发明地动仪这事,在《后汉书·张衡传》中是这样记载的:“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旁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为了让地动仪彻底能动起来。2004年8月,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成课题组,,联合研究张衡地动仪新的复原模型,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担任课题组负责人,冯锐根据比《后汉书》年代更早的史料《续汉书》,,采用“悬垂摆原理”取代了传统的“直立杆原理”,成功的把概念模型还原成了科学仪器,使之真正有了验震功能。其科研成果在2005年得到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的肯定。
除了这两种地动仪以外,2011年4月份,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职业中专语文教师黄佑军完成了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复原研究工作。他提出了专利申请:“带八条甬道固定都柱和推力板机。
其实,地动仪还有一个模型是现代地震学的奠基人——英国人庄·米尔恩在1883年设计的,是他第一个把后汉书翻译成英文,向全世界介绍张衡的,米尔恩在了解了张衡地动仪的悬垂摆原理后,于1894年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近代地震仪,也就是说,张衡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对世界地震学从没有过任何影响,而是产生过一定影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