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1)

金红棉纪实研究室出品 | 行业观察22

本文共3107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2019年6月5日之前,IMDb电视剧排行榜第一名一直被一部纪录片占据——BBC的经典之作《地球脉动2》。

排行前三名的都是非虚构类剧集:第三名是《地球脉动1》,夹在中间的第二名是2001年上映的,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空降兵经历改编的电视剧《兄弟连》。

现在,这个榜单出现了一位新的王者,另一部真实事件改编剧集登上了排行榜首位。

北京时间6月5日,刚刚完结的《切尔诺贝利》空降IMDb电视剧榜首位,评分高达9.5分。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2)

图片来源:IMDb官网

比恐怖片更恐怖的悲剧

《切尔诺贝利》,顾名思义,讲的是那场影响范围广至半个地球的核事故。

1986年,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反应堆破裂事故,核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此次核爆炸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以上,超过33万居民被迫撤离。大量的高辐射物质随着云层的移动,扩散到东欧、西欧、不列颠群岛甚至美国东部的部分地区。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3)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图片来源:Exploring the Zone/Philip Grossman

切尔诺贝利是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被评为最高级的特大事故。时至今日,事故发生地普里皮亚季市仍然是一座被废弃的“死城“

电视剧细致地还原了灾难发生的情景。

爆炸发生前,一个普通的夜晚,路上的行人悠闲地漫步在街头,产房里的医生一如往常地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灾难没有提前给出哪怕一点点预兆。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4)

《切尔诺贝利》剧照

爆炸的瞬间,火光点燃了天空,但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人们在远处欣赏,感叹火光的壮观。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5)

爆炸发生后,由于缺乏经验也缺乏物理知识,包括医生、技术人员、官员在内的大部分人,不知道情况有多严重,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派到现场的消防员没有做任何防护就直面极大剂量的辐射。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6)

《切尔诺贝利》剧照

更可怕的是,事故情况仍未明晰,苏联政府已经开始封锁消息。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7)

《切尔诺贝利》剧照

作为电视剧,《切尔诺贝利》的完成度极高,演技超群的演员、极致逼真的服化道都为剧集加分。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8)

剧中演员(左)对人物原型(右)的还原度很高

但从真实性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瑕疵。比如,明明事件发生在前苏联,主角们却纷纷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又如从美国人的视角讲述前苏联的故事,总是无法避免地带有西方的特定想象。

然而瑕不掩瑜,还是有超过20万人打出了9.6的高分。其中最后一集的评分更是可怕的9.9分。

“看着人们在辐射粉尘里翩翩起舞,我都屏住了呼吸,大气都不敢喘,仿佛粉尘会穿过屏幕一样。”

“真正的恐怖片,因为真实,更显得可怕。”

“虽然只有短短五集,但带来的压抑感已经沉重得让人难以入睡。”

作为灾难片,《切尔诺贝利》抓住了灾难最核心的一点:在语言、文化、种族的差异背后,人类的恐惧是共通的。

用“搬演”再现真实历史

一般而言,还原历史事件最好的方式之一是纪录片。但纪录片还原历史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突如其来的的灾难或犯罪事件,几乎不可能在现场被完整地拍下来,也因此很难留下完整的史料。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9)

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在晚上,而且是在30多年前的苏联,爆炸发生时没有留下任何现场的录像。

因此很多纪录片创作者会使用“搬演”的手法, 即由演员在影片中演绎、重现事件。搬演解决了创作者“无米下锅”的困境,令作品更完整,观众也更易理解。

但这种“”的方式,是否与纪录片追求真实的原则相违背,一直是个争议话题。

事实上,在纪录片诞生之初,搬演就已经存在。由于器材限制,早期的纪录片几乎都是在摄影棚中拍摄的,直到上世纪60年代,16毫米肩扛式摄影机和同步录音设备出现,现场拍摄才成为可能。

而直到今天,搬演依然被广泛地使用。如199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九月的某一天》、BBC的《人类星球》及《舌尖上的中国》都用过这种方法。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10)

BBC承认《人类星球》中的树屋是节目组为了”表演“居民生活情况而搭建的

搬演的存在让纪录片和真实改编剧情片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尽管《切尔诺贝利》从未打出“纪录片”的名号,但编剧克雷格·麦辛曾明确地表示,此剧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让细节以正确的方式呈现”、“让大家看清事实发生的真相”。

为了还原真实事件,编剧团队做了大量调研,包括反复研读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长篇纪实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一本由事件亲历者口述故事组成的著作。此外,剧组在布景、道具、甚至演员的外貌上都力图展现事件的原貌。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11)

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凭借纪实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该剧上映后,很多观众都将其当作真实历史的艺术化诠释,而不是当作单纯的剧情片。同样拥有好口碑的真实改编作品还有1983年上映的《火烧圆明园》和2016年的《萨利机长》等,由于对真实细节的至臻完美,观众很大程度上相信了剧中的故事。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12)

根据2009年美国航班迫降哈德逊河事件改编的《萨利机长》 图片来源:grap

重点突出人物故事

如果纪录片和真实改编剧情片之间界限并不明显,那为什么同样是关于切尔诺贝利,纪录片却远不如电视剧受欢迎?

在影史上,很多经典之作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包括《辛德勒名单》、《泰坦尼克号》以及韩国电影《熔炉》等。

他们的共同点是,对于早已广为人知的事件本身,没有花费过多笔墨去渲染,而是将重点放在人物身上。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13)

《辛德勒名单》剧照

而相比纪录片,改编剧情片通常更受大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改编作品往往会对人物进行更细致的塑造,更容易引起共鸣。

虽然关于切尔诺贝利的纪录片不少,但由于可参考的资料有限,纪录片往往只能从事件的结果入手,配合以人物口述等手段,因而,在人物刻画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谈到创作动机时,《切尔诺贝利》的编剧麦辛曾说:“切尔诺贝利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苏联的体制在许多方面都腐败透了。但是苏联体制并不是外星产物,它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发明。”

灾难强大的毁灭性让人无法忽视,几乎没有人不知道“04年印度洋海啸”或者“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惨烈状况。

然而在灾难当中,“人”的角色不应被忽视。人或者制造灾难,或者抵抗灾难、或者在灾难中受伤。我们以自大、敬畏、渺小、无知或无力等各种方式参与到灾难当中。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14)

切尔诺贝利事故就是一个人为的灾难

电视剧分别对科学家、消防员、官员等不同身份的人物进行细致的塑造。从未曝光的人物故事,配合以高超的叙事技巧,让《切尔诺贝利》大获成功。

虽然剧中部分情节与历史并非完全相符,但仍然不妨碍观众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历史的磁场。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15)

《切尔诺贝利》剧照

同样,《萨利机长》中,影片大部分时间是在展现萨利机长本人的内心活动,描写他在事故发生后,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彻夜不能入睡的情景。

切尔诺贝利最新纪录片第一集(切尔诺贝利登顶榜首)(16)

《萨利机长》剧照

部分人物故事的确是虚构的,或至少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

除了当事人自己,没有人能证明《切尔诺贝利》中的核电站负责人迪亚洛夫是否真的如此自大,也没有人知道萨利机长是否真的常常在午夜被噩梦吓到醒来。

改编作品不能等同于纪录片,改编作品中的人物也不能等同于真实的人物原型。

但是灾难是真实的,人性也是真实的。在过去虚构的他人身上,看见当下真实的自己,也许这就是改编作品最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德梅. 浅析纪录片创作中“情景再现”的使用[J]. 电影评介, 2010(6):22-23.

[2] 比尔·尼科尔斯, 何艳. 纪录电影中的搬演:似是而非的时空[J]. 电影艺术, 2009(2):66-71.

[3] 聂欣如. 纪录片和搬演[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2(6).

编辑:淑仪

图片除标明外来自《切尔诺贝利》及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