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信部将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快开展套餐梳理和调整、系统开发和改造、测试和业务验证等工作,确保广大用户在今年7月1日前享受到这一红利。这意味着,流量“漫游”费取消有了明确的时间节点。

3月5日公布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长漫费统一取消的时间节点是9月1日,而今年,流量“漫游”费取消的节点是7月1日。行动来得更快。

取消漫游后全国流量还会有优惠吗(漫游取消后省内流量也将消失)(1)

焦点

一、资费统一以“谁”为标准?

如果不考虑名目繁多的流量优惠套餐,回归到套餐基础资费,在以往,其往往分为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两档。

一般情况下,全国流量的套餐单价比本地流量套餐单价贵。对于这种原因,相关运营商企业曾解释,全国流量才是标准,而本地流量价格往往是属地公司施予自身特别优惠后才有的价格。而这一解释,在较长时间内,也是运营商企业回应用户对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价格差异的一种说法。

“本地流量大多是一种优惠价格流量,但用户对此争议较大,其本质是想用本地流量的价格享受到全国流量的服务。”通讯行业分析师项立刚解析。

目前三大运营商流量价格普遍集中在30元/G。如果按照目标降30%,流量价格每G约21元。

这是指无其他附加条件的全国流量价格,如果是本地流量价格,往往更低。

那么问题就来了,流量不分本地和全国流量之后,其基础计价是按照哪个标准来统一。如果是按照全国标准来定,那么用户实际上就是失却了原有的本地流量的优惠。如果按照本地流量来定,那么究竟是按照哪一级公司的价格,也会影响到是否让利,让利多少。

二、是否会出现价格战?

假如各大运营商企业的各省市公司都按照本地优惠价格来定价,而本地、全国流量的边界又取消,那么很可能会引发大规模价格战。

这是因为,一直以来三家运营商的运营采取的集团+各个分公司的模式,各个分公司都有着自己的市场范围。但随着漫游费在今年的终结,由漫游费建立起来的市场竞争边界被彻底打破了,哪个地方分公司推出的资费便宜就可以吸引全国用户进行办理。

这种情况下,北上广等发达高资费地区将陷入不利局面。试想一下,部分欠发达的地区的“不限流量”套餐价格档位比较低,一旦这些“不限流量”套餐取消流量界限,那很可能吸引很多用户办理。

三、老用户会不会吃亏?

流量不“漫游”,究竟怎么落实?中国联通或许率先给出了答案。与多家互联网公司合作,中国联通在互联网套餐上确实有更多更快的创新。

腾讯王卡是去年中国联通与腾讯合作推出的互联网套餐,其采取的“日租包 腾讯系软件免流“的吸引用户。

不久之前,腾讯王卡就宣布,从3月1日起,腾讯小/大/地/天王卡的日租宝套餐全部永久升级为国内流量,这便意味着,王卡套餐中再也没有省内流量这一区分了。

此次升级的具体内容为:“3月1日后入网的新用户全部为1元800M全国流量,后续可升级为1元1GB全国流量;3月1日前入网的老用户们也可以免费升级为全国流量,但需要主动申请才能生效。另外亲情卡后续也将会完成升级。”

此次升级,老用户需要主动申请,而这主要是指在手机app上按照一定步骤完成操作。这意味着,腾讯网卡新老用户在享受到流量免“漫游”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去年下半年,关于运营商企业套餐优惠基本只针对新用户,而“忘记”老用户的讨论,持续火热,工信部一度公开表态称要对新老用户一视同仁。2017年9月1日的通话长漫费取消,系自动生效,新老用户都无需申请。而按照联通腾讯王卡的操作,新老用户也都可以享受。

这样看来,似乎新老用户还是会面临同样的利好局面?然而,长漫费没了,流量也不“漫游”了,这意味着,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对于用户而言,办理哪个地方的卡,都可以在全国便捷地使用。

未来:企业经营亟需新增长点

国资委数据显示,通过前两轮大的提速降费,中国运营商集体让利1300亿元。

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解析,取消语音漫游,受益的是通信资费很低的30%以上的用户,这部分用户之前并没有享受到运营商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带来的好处,取消语音国内漫游费、国内长途费,这部分用户成为受益者。而取消流量“漫游费”,受益人群比例会超过一半,受益人群覆盖范围会更广,从月移动资费10元到月移动资费150元的用户,都可能成为受益者。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11.3亿户,全年净增1.9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9.8%。4G用户总数达到9.97亿户,全年净增2.27亿户。显然,3G、4G用户中的不少人,都会受益于流量“漫游”费的取消。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让利于更多用户,运营商的企业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亟待转型升级。

随着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发展和移动数据流量消费快速上升,话音业务(包括固定话音和移动话音)继续呈现大幅萎缩态势。2017年完成话音业务收入2212亿元,比上年下降33.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降至17.5%,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

从通信行业发展态势来看,运营商的语音业务收入下滑不会改变。而如今,随着流量“漫游”费的取消,对于企业而言,移动流量的一部分收入也可能削减,而有线宽带则增量难增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基础通信服务以外的新的增长点,在云计算、物联网、5G等领域找到经营之道,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记者】姚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