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张艺谋导演的大作《悬崖之上》,对于革命前辈的无畏死亡,舍生取义的精神极为佩服,但抛开立场,对于电影中小角色金志德的死亡,却有一声叹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甘作汉奸的金志德百死不足以赎罪,但作为一个人,作为职场中的一个人,他的死却让人稍许感叹。

金志德的死在谢子荣(雷佳音)被捕叛变招出特勤科中有卧底的时候已经注定,那时他已经是一个死人,只是他还不自知罢了。

谢子荣叛变交代特勤科中有卧底,周乙,金志德等中层必定也得了消息,在后续的行动中,各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全力洗清自己的嫌疑,力求自保,同时尽力找出卧底,以求立功受奖。

可金志德似乎对周乙对其他同事全无防范,特务工作让他干得这么佛系,一幅毫无心机的模样,他不死谁死?

悬崖之上金志德为什么背锅(悬崖之上悲催的)(1)

金志德的死,分析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死于大形势:

电影中特勤科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我方的“乌特拉“行动,如果彻底破坏了“乌特拉”行动,将参与人员全部抓捕,高科长必定不会急于挖出卧底,大可“放长线,钓大鱼”,等着卧底再次出手,然后再将其抓获,但电影中的情形是虽然特勤科捕杀我方两人,自认为已经破坏了“乌特拉“行动,但却连”乌特拉“行动内容都不知道,这是无法给上级交代的。挖出卧底,功过相抵,这是高科长唯一的机会。

所以卧底必须被揪出来,至于揪谁,那是另一个问题了。

2,死于疏忽大意,甚至可以说是死于亲和友善。

刑讯室中金志德,周乙,小特务在对张译刑讯逼供,张译晕过去的时候,金志德招呼小特务出去抽烟,这给了周乙第一次机会,周乙给了张译手铐的钥匙,并让其开金立德的车闯门逃跑,以嫁祸金志德。随后高科长对周乙进行了询问,周乙首先肯定特勤科内有内奸,当高科长问他张译开着金志德的车逃跑,是否金志德就是内奸的时间,周乙轻描淡写的说这只是巧合。

周乙的表现可谓满分!首先毫不避讳的说内部出了内奸,以减轻高彬(高科长)对自己的怀疑,同时表示自己不轻易怀疑同事,树立自己公平公正的形象,暗示自己很清白,并不急于将金志德定为内奸,进一步减轻高彬对自己的疑心。高彬对于周乙的表现应该是很满意。

但金志德的表现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他是跟人一起去吸烟,是有不在场证人的,他本来应该更淡定,但我猜测他的表现肯定不如周乙。

这一段情节我一度很疑惑,就是将一个身体完好的人带出特勤科也不是容易的事,那为什么周乙却要救被严刑拷打后伤痕累累的张译?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救护战友,难道不应该是帮助他服药速死么(也许我的想法不对,看到的网友轻喷)?按这个思路,周乙的做法就很明确了,他冒险求张译应该是存着两个目的,如果有机会,带张译逃跑,如果没机会,那么就利用张译加大金志德的嫌疑。这是一条导演无法讲得很明确的暗线,结果如何,电影已经给出了答案。

正是金志德的亲和—带小特务一起去抽烟,给了周乙救张译的机会,试想如果金志德独自抽烟,后续的事会发生?如果金志德就在刑讯室抽烟呢?

金志德的友善更是给了周乙绝杀的机会,当他把这个机会给了周乙后,他所有的挣扎,努力都已经没有了作用,也给了高彬将他作为卧底枪杀的最好的借口。当金志德同周乙一起出任务后往回走的时候,周乙的车打不着火了,金志德要周乙坐他的车一起回去,并且毫无防范,这给了周乙构陷他最重要的机会—将作为密钥的《梅兰芳留美记》神不知鬼不觉得藏到了他的车上,尤其在电影院周乙的行为极为反常的情况下,金志德也没有想过他会在自己的车上动手脚。在这种敌我尚不分明的情况下,作为特务中层的金志德这样的疏忽大意很让我不理解他是如何在这个行业存活且得以晋升的,我一度以为这是金志德的诱敌之计,结果证明我想多了,编剧就是要金志德的智商下线,就是得写死这个平民上位的职场可怜鬼。

悬崖之上金志德为什么背锅(悬崖之上悲催的)(2)

3. 最重要的死因:死于没有后台。

电影中并没有明说金志德平民上位,没有后台,但又处处给人这样的感觉。电影看下来,让我感觉金志德得以上位最大的可能 是执行力强,行事狠辣,获得了特勤科高彬的赏识,高科长就是他最大的后台,亦足以左右他的生死。而周乙行事一向从容淡定,即使与高科长汇报工作,感觉也是不卑不亢,底气十足,一幅背后有人的样子,其实很好理解,如果高处没人罩着,周乙面对高彬是表现不出这样的从容的,电影里高彬将周乙铐住讯问证明了清白之后,周乙离开时的态度很能说明问题,如果不是有着强大的后台,他根本不敢对高彬那么无礼,作为特务机构,这样的审查并不鲜见,而高彬也没有必要在还枪的时候表明是自己派人搞坏了楚良的枪从而救了他来讨好他。

如果你是高彬,在没有确凿证据却又非得杀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杀谁?

杀自己提拔的,无根基,无后台,已经无法说话的金志德,还是杀有后台,极难搞的周乙???

更何况还有那本作为密钥的《梅兰芳留美记》已经足可以证明金志德的罪。

相信结果已经不言而喻!

形势比人强,大形势已经坏了,非得有人死才能自救!都谁需要自救??

高彬需要,他的行动明显搞砸了,上级不会满意;

周乙需要,他需要有人顶替他,才能更好的行动,同时也是为给同志复仇的需要;

谢子荣需要,他叛变投敌,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而挖出卧底就是他价值之一。

形势逼人,各方都想要金志德死,如果非得死人才能平息事件的时候,那就让自己的人死吧。

于是,金志德死了!即使各方都知道他是冤枉的!

高彬知道他是冤枉的,要不然不会给他家人抚恤金,周乙更知道他是冤枉的,而谢子荣,他自然也知道金志德极大概率不是卧底,但他们依然指认金志德是卧底!

金志德是该死的,这个勿庸置疑!但抛开立场,他死得很冤!

悬崖之上金志德为什么背锅(悬崖之上悲催的)(3)

他的死让我想到了职场。

一个人步入社会,充满梦想,他听话好学,执行力强,领导赏识,栽培提拔,他亦感恩戴德,紧随领导,鞍前马后,赤胆忠心,奋勇向前。

如果没什么意外,这确实是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但职场总有风云,风狂浪大之际,往往这样的职场忠心人会被领导做成炮灰,无辜顶锅,成为牺牲品。

当然职场并不会一直这么残忍,我如此说只是想让那些初入职场的小白对人要有防范之心,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走入社会,人与人之间更加现实,对你好必有所图,不图现在也是在图未来,不图你对他好,那就是在图你为他顶锅。心存防范之意,以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