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真实身份介绍(屈原的前世今生)(1)

(一)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郢,占领了包括楚都郢在内的江汉流域,楚顷襄王被迫东迁。

汨罗江畔,一位已过耳顺之年的老者,危冠深衣,腰佩长剑,临江而立。他面容憔悴、身形枯槁,却依然全身散发着丰神洒逸的气质,疾风袭来,衣衫翩然。他就像一尊神像,伫立在神秘的汨罗江边,看着急急的流水,思绪万千。

一个渔夫划船经过,眼尖的他认出了此人正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惊奇地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了?”

屈原微微回过神,长叹一声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我被放逐了。”想起被放逐的情景,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可奈何。

渔夫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情之余却也疑惑:“三闾大夫啊,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是不会执着拘泥于外物的,世人既已如此,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与世推移,偏要忧国忧民、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显然无法理解渔夫的话,随波逐流?他怎么对得起自己热爱的国家,怎么对得起自己伟大的理想,于是愤然地说:“我宁愿投身这江水之中,葬身在鱼鳖的肚子里,哪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

“唉!”见劝说无效,渔夫叹了口气,摇摇头,划船离去,留下屈原一个落寞的身影,倒映在夕阳的余晖下。

这时的屈原仰天长啸,满脸痛苦悲切的神情,他感到悲愤、感到孤独、感到绝望,他的眼前掠过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情景,掠过百姓被秦军欺压颠沛流离的情景,掠过他所热爱的土地从此被秦军占领的情景。他越想越痛苦,泪流满面,大声唱道:“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唱罢,他毅然地抱起一块大石,纵身一跃,跳入了水流湍急的汨罗江中。仿佛歌声还在江面上回荡,而江畔却再也没有了三闾大夫的身影。

冰冷的江水浸透了屈原的身躯,也洗涤了他的灵魂,他的嘴角却流露出一丝微笑,为了理想,以身殉国,他不后悔!屈原,最终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二)

公元2010年,江南水乡嘉兴。一个20刚出头的小伙子,背了大包小包的行李从火车站出来。门口,来接他的屈妈妈一眼就看到了他,唤着他的名字:“源源!”

屈源兴奋地跑过来抱住妈妈,顿时泪流满面,一年了,他终于回家了。

回到家后,邻里乡亲们听说屈源回来了,纷纷跑过来探望,自从他去年被选送到国家队训练,已经有整整一年没有见面了。“源源长高了、长结实了”、“源源可是国家赛艇队的,将来一定能为国增光”、“源源真有出息,下次拿个冠军回来”,一大堆赞美的语言袭来,屈妈妈欣慰地笑着,屈源却变得有些垂头丧气。

客人们走后,妈妈发现了屈源的不对劲,连忙问他怎么了。

这时的屈源终于按捺不住,说出了实情:“妈妈,对不起,我骗了您。其实这次并不是队里放假,是我自己偷偷跑回来的,训练太苦太累了,我想放弃!”这些话在他的脑子里徘徊了很久,他怕妈妈伤心,因此没有说,可是现在,他不能再瞒下去了。

“源源,你再好好想想,这么多年的努力,要放弃很容易,可坚持下去才是最可贵的。”屈妈妈苦口婆心地劝说,可看着沉默不语的儿子,似乎作用不大,“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先轻松一下,等过了节你再好好考虑一下吧。”

那天晚上,屈源做梦了,他梦见一个骨清神秀、气度非凡的老者向他缓缓走来,边走边吟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是谁?”屈源惊讶地看着眼前人,觉得他好亲切、好熟悉。

老者停住脚步,气定神闲地道:“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我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被灭,却无能为力!我恨啊!”然后,他看着屈源,语气激动起来,“孩子,你却不同,你的祖国有一个睿智的领导组织,你的祖国在世界上日益强大,你能为它做点什么?尽你最大的努力为它做点什么吧!”

“你到底是谁?”屈源拉住他质问。

老者微微一笑:“我,就是你!”一丝亮光闪过,老者消失了,天亮了。

过端午了,屈妈妈买了好多五芳斋粽子回来,屈源嘴里咬着粽子,心情却起伏不定,脑子里一下子闪过那个老者的画面,一下子又想着自己训练的苦累,他想摆脱这种思绪,就找了个轻松的话题:“妈妈,给我讲讲端午节的故事吧。”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说起这些,作为语文教师的屈妈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三)

当地的百姓得知三闾大夫屈原沉江殉国的消息,马上划船捞救,这天刚好下雨,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听说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江上的小舟争相出动,“为了三闾大夫,大家加油啊!”顿时无数的小舟在江上划过,不漏下任何一个角落,一直划进了茫茫的洞庭湖。

而岸上的百姓则买来蜡烛纸钱,在岸边祭奠起屈原,“三闾大夫,您一路走好!”想起屈原的冤死,百姓们不禁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这时,打捞的人上了岸,遗憾地摇摇头道:“水流太急,我们一直找到洞庭湖里,却还是没有找到三闾大夫的遗体,我们已经尽力了。”

“呜呜呜呜……”岸上顿时哭声一片。

风雨也越来越大,风吹散了纸钱,雨打灭了蜡烛,祭奠根本无法进行。这时有人叫道:“这样不行,三闾大夫的遗体落在江中,会被江里的鱼虾吃掉的,我们得想想办法啊!”

“是啊,可是又该怎么办呢?”百姓们开始纷纷讨论着办法。

有人提议:“不如我们裹一些美味的粽子投入江中,鱼虾吃了粽子,就不会吃三闾大夫的遗体了。”

这个主意似乎不错,于是,百姓们即刻回到家中,裹了好多好多粽子,再来到汨罗江边,将大量的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虽然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用,但他们都为三闾大夫尽到了一份心,这就够了。

而屈原沉江的这一天刚好是五月初五,为了寄托哀思,当地人有了习惯,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来湖边投粽子或乘船泛舟湖上,后来,这一天就成了家喻户晓的“端午节”,而投粽子和乘船泛舟也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后代也有多位才子写诗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宋人张耒的《和端午》曰:“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赵善括的《乙酉端午联句》则云:“离骚读罢意沉沉,痛饮狂歌作楚吟。鱼腹有灵应瞑目,后来犹自有孙心。”戴复古的《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诗:“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后人用无数华丽的篇章,来歌颂屈原的高洁节操、伟大人格和爱国情怀。

(四)

听完了屈妈妈的叙述,一直想着放弃训练的屈源心中有了另一番想法,昨晚那位老者的话在耳边响起:我能为这伟大的祖国做点什么?

这时,隔壁的张大妈跑来找屈妈妈:“我家儿子本来要去参加南湖的划龙舟比赛,可是突然身体不舒服,能不能让你家源源代他出战啊?”

“让源源去划龙舟?”屈妈妈犹豫地看着儿子。

张大妈连忙解释:“你家源源可是国家赛艇运动员,我想呀,这赛艇和赛龙舟肯定是有相通之处的吧,这次的比赛很重要,上海、江苏的队伍都来了,咱们要加油为嘉兴争光啊……”

“好,我去!”还没等张大妈说完,屈源竟一口答应了。

“各队注意,预备,出发!”热闹的龙舟赛在美丽的南湖开赛了,顿时彩旗飘扬、锣鼓喧天,一支支龙舟将水面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加油、加油……”鼓点响起、船桨动起,岸上观众们的热情随之也被点燃升温,呐喊声、助威声,响彻云霄。

屈源代替了张大妈的儿子,是嘉兴队里的第二桨,他与其他的队员们虽然没有磨合过,但平时在国家队赛艇训练的时候,他早已熟识了这种集体合作项目,因此划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超过了江苏队、接近了上海队……嘉兴队的龙舟在不断地向前推移,“加油、坚持,坚持、加油!”屈源的心里这样激励着自己。可是,手酸了、脚麻了,后面的队伍渐渐追上来了……屈源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情景:百姓们划着小舟在汨罗江上打捞三闾大夫,水流很急,可他们划得更急,他们要在水流冲走之前找到他们敬爱的三闾大夫。

“坚持,一定要坚持住啊!”屈源的心里什么都没有想,只有“坚持”两个字,他机械地划着桨,也不知道哪来的神力,大概是吃了粽子的缘故吧,只见他越划越快,甚至带动着全队的节奏。终于,随着岸上观众们的欢呼呐喊,嘉兴队在最后关头赢得了胜利。

“妈妈,我想清楚了,我要回去训练,马上就回去!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增光!我要对得起‘屈源’这个名字。”上岸后,屈源紧紧地拥抱了妈妈。

屈妈妈欣慰地笑了,过了心里的这一关,儿子终于长大了。

公元2012年,伦敦奥运会,来自嘉兴的小伙子屈源与他的队友们站上了赛艇的最高领奖台,而他夺取冠军后的第一句感言竟然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