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猫贝贝的第767篇原创文章:

最近有读者朋友,包括一些新粉丝,都不约而同地问了我这么一个问题:

你写的东西太过于专业或者说结构系统化,难道你不担心受众无法接受吗?

嗯,这是一个好问题,我是理科出身嘛,文笔肯定没有风花雪月的惊艳美感,也做不到玩弄文字撩拨人性,写的东西,也是从一个高度理性和客观清醒的角度,记录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观察,聊聊房产,聊聊经济,聊聊大国关系和博弈。

看事情,讲因果,探寻底层逻辑,发现事物的运行轨迹,寻找趋势……这是我一贯的写作风格,受众的确不多,收获的嘲讽和不理解反而不少,但是这种风格就是我的风格,我的路线,不会改,也不会迎合,又不是搞笑娱乐八卦内容,互联网时代,选择是相互的。

底层逻辑 环境变量=方法论

底层逻辑很虚很枯燥,需要思考,需要耐心,需要时间,所以很难吸引人注意,很少被重视。

大部分人整天追逐的资讯,都是“环境变量”,各种热搜和“震惊体”。

每天都有无数新闻发生,霸占受众的注意力,让很多自以为是在了解信息,积累见识的人,本质上却是沉迷于仅仅“知道”事物表象,就误以为自己正在跟上时代步伐,却无法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永远处于一知半解的困顿状态。

一方面,是中国的公开舆论环境必然会向着一个有序,规范的方向不断地完善发展,博人眼球的各种标题党和快餐内容一定没有什么未来,就好比全世界各国的八卦小报,只要国家治理一起来,马上烟消云散。

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写的东西和内容,都是基于可信的新闻来源和公开信息,进行底层逻辑,因果关系的分析,有依有据,这也让我收获了很多读者群体的认可和支持,和那些动辄就被内容删除,账号封禁,浮躁逐利的自媒体相比,我有我的坚持,我有我的底线,这个查看我的历史文章就知道。

言归正传,说回主题。

2021年,是一个一言难尽的年份,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在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份里面,虽然悲欢不能相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说得上困难的年份。

很多行业,都很煎熬:教培,房地产,实体商业,旅游,传媒娱乐……特别是课外教培,这个从头部品牌新东方的体面退场,主动转身(俞敏洪捐出课椅,发力直播),其实就宣告这个行业的时代落幕。

经济大环境下行压力,经济规则和玩法脱胎换骨的阵痛,还有因为全球贸易和货币环境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客观来说,2021年,对于很多人的经济体感和现实发展而言,是比较难受的一年。

还好,2021年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2022年在即,新的一年,总是新的开始,也总是有盼头和希望的。

如果说2021年是世界扭转疫情大流行趋势的一年,那么2022年就是世界适应新现实的一年。

在这么一个时间节点,对即将到来2022年,中国的经济环境,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和趋势,进行分析和研判,就是非常适合的讨论节点了。

这篇文章,将基于2021年中国经济环境中,多个维度的现实情况,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进行理性预判和关联分析,讲求因果,注重逻辑的对2022年,进行趋势研究。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2022年我们将迎来哪些重大的事情(五个维度对即将到来的全新一年进行解析)(1)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第一个维度2022年,中国经济大环境的关键因素:中美关系

大国竞争的本质其实就是经济博弈。

增量环境还好说,无非就是做蛋糕分蛋糕的游戏,但是一场疫情,让持续变大的全球经济蛋糕陷入了停滞,增量环境变成了存量环境,做蛋糕来分的游戏,就变成了抢蛋糕的厮杀。

这是后疫情时代,一切大国关系之间的矛盾,问题,冲突的根源所在。

蛋糕在做大的过程中,无非就是分多分少的问题,大家都有得吃,那么矛盾就可以协调;

但是如果是抢蛋糕,那就很残酷了,存量环境,就是人性战场,就是利益分割矛盾集中爆发的环境。

这种博弈在全世界最大的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将成为长期,复杂,煎熬的一个互为攻防的过程,斗而不破,长期多维度的复杂双边关系,其实是可以预见到的。

不要指望已经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坐了几十年的美国会骤然崩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手上,还有很多底牌和手段。

而对于中国的崛起,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轻松简单,毕竟市场经济运行几十年换来了高速增长,也伴生了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酝酿了很多风险,国家出手,规则重塑,也需要时间。

这就是对2021年,两个国家经济环境现实情况,最简明扼要的态度表达。

站在美国的立场来看,2022年,有两个关键事件,一个是关联美元霸权的货币政策走向,一个是直接决定美国国家管理的中期选举。

前者的变化和走向,会对全球经济,金融,资产市场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是冲击:

按照2021年的情况来看,美国国内通胀日益严重,美国国家信用岌岌可危,美元霸权也面临着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冲击和挑战,所以2022年,美元进入紧缩,美元利率上调的可能性很大;

后者的结果和情况,会影响到美国对待中国的态度,政策,还有手段。

现任美国总统拜登,为了中期选举获胜,保障自己的执政力量和执行力,必然要在2022年对国内的经济问题和民生消费矛盾投注关注和行动,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好消息,贸易层面的风险和压力会得到缓解,对外贸易的红利持续期,能够延续到2022年。

站在中国的立场来看,2022年,和美国在多个维度政策博弈,依然会持续,在双方关系没有完全明确方向以前,见招拆招,主动防御,保障国内经济基本需求的前提下,稳健保守,全面克制的大基调不会发生改变。

这就意味着2022年,中国国内的经济和货币环境,包括政策大方向,依然将延续2021年的态度和定力。

精准滴灌,满足基本需求是有保障的,但是经济爆发,货币刺激,就没有什么想象力了。

中美两国的经济博弈和大国竞争,依然是2022年的主要基调。

2022年我们将迎来哪些重大的事情(五个维度对即将到来的全新一年进行解析)(2)

图片来源:网络

2第二个维度关于疫情:无论是否2022年能够结束,很多东西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了

2022年,疫情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完全消失,疫情结束,要么依然存在,长期和人类社会共存,无非就是变异和影响大小的区别而已了。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疫情是否结束,但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很多的经济逻辑,商业活动,包括市场信心层面的情绪和价值态度,早已经被彻底改变。

在中国经济环境和商业市场里面,原本依赖人气和流动经营的很多实体生意,商业逻辑,再也回不到疫情以前,不仅仅是疫情反复给经营主体带来的寒蝉效应,更重要的是,原本就被电商挤压,面对消费力和收入下滑,消费意愿下降的困境,生存唯艰的实体经济,已经在心态和能动力层面发生了改变。

在2020年下半年的时候,我接触了一些实体商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群体,当时国内疫情刚刚结束,告一段落,但是这样的群体认知和态度上,已经开始产生明显的割裂,不是过度乐观,期待报复性消费,就是极度悲观,开始直接考虑实体转型,资金退路。

结果2021年的情况大家也知道了,就连餐饮流量代表,人气和利润管理登峰造极的海底捞,以及曾经红极一时的奶茶品牌,陆续的开启了“市场撤退,收缩战线”的行动。

用一个实体老板的原话来形容,那就是:“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第一次疫情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人心存侥幸,逆势扩张,就是熬,也有信心熬,这么一年多过去了,还真的是现实教做人,疫情反扑,反复影响,这生意,恐怕是真的做不成了……”

是不是很真实?请注意,这不是什么商业新兵蛋子或者是鲁莽逆势扩张的豪赌玩家,而是来自于经历过2003年非典冲击,在实体行业经营有超过20年经验的资深老商业人的真实表达。

在做实体经济群体的认知中,普遍认为新冠的影响和威力,已经超过了曾经的非典,就连很多老玩家,都开始萌生退意,思量转型。

这已经不是什么疫情冲击导致的短期寒蝉效应了,很多深远,深刻的影响和改变,正在中国的实体经济领域,以难以扭转的趋势,悄然无声之间,开始改变。

2022年,对于中国的实体经济而言,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疫情结束,而是对于市场信心的恢复和重建。

信心的重建,并不容易,因为最坚定的群体都开始动摇,无法承受,心中恐惧,所以2022年的实体经济,不甚乐观。

2022年我们将迎来哪些重大的事情(五个维度对即将到来的全新一年进行解析)(3)

武汉街头雕塑(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第三个维度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没有到来以前,低增长高通胀的环境将成为必然

工业革命,对应的就是时代红利,带来的就是经济发展契机和空间。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自1970年代以来,发达经济体都没有出现过工资和通胀的螺旋式上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整个人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卡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和互联网)的瓶颈阶段了。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这个瓶颈阶段也开始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前景,最大的表现,就是中国互联网经济,平台商业,在2021年,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红利见顶,人口,流量,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和价值的转化,已经接近极限,这个大家可以看一看2021年双十一电商购物节的数据分析就明白,增长大幅放缓,效率没有提升,很真实的红利见顶表现。

对于美国也是一样,货币超发对国内消费的刺激边际效应都开始出现明显衰退,到了2021年11月份的时候,美国国内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10年最低。

全世界的经济环境,都在期待能够彻底改变生产和消费的第四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到来。

美国为什么在2021年死抗通胀威胁,这是一种乐观和自信,认为这个能够决定未来几十年经济话语权的工业革命会发生在美国本土。一旦这样的情况变成现实,美国就可以利用最新的工业革命成果,去消化超发货币,解决债务问题。

中国为什么在2021年主动收缩,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治理,这是一种稳健和保守的态度,逻辑上认为这样工业技术革命很难在近几年出现,中国也没有十足把握在国内环境实现这样的关键技术突破,所以提前停止资本扩张,主动消除经济泡沫和解决风险和问题,集中力量,先搞突破,维系稳定,不追求已经见顶,没有什么想象力的经济增量。

完全不同的态度,但是关键的本质,其实都是这个工业技术革命。工业技术革命产生的国家,就是未来几十年全球经济的绝对核心,英国,日本,包括美国,在技术领域和经济领域就是赖以发家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事实上,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有争议的,除了经济效率上的提升,对于生产和价值的关系并没有产生类似于第一次第二次那样的突变效应。

2022年,会不会有全新的工业技术革命诞生和出现,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关键。

会不会有?发生在哪里?这绝对是2022年,最值得期待的,全球关注的,至关重要的悬念。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祖国的立场来看,当然希望这样的工业技术革命在中国产生,一旦这样的愿景成为现实,那么中国的崛起,屹立于世界经济和技术之巅,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如果这样的工业技术革命发生在美国,必然会成为中国崛起的最大阻碍,没有之一。

所以,即使不在中国产生,也不能在美国产生,谁说科技无国界,那就是彻头彻尾的骗子。

2022年,工业技术革命,值得期待。当然,按照2021年的全球经济和科技现状来看,大概率,卡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瓶颈期的时间,或许还需要很长的一个阶段。

2022年我们将迎来哪些重大的事情(五个维度对即将到来的全新一年进行解析)(4)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第四个维度:关于收入和消费力的恢复

回到百姓收入和消费层面来看,2022年,会有哪些趋势可能?

这个问题和角度,很难回答,2021年,中国经济环境,市场规则,商业逻辑大变革之年,而这样具有周期转换,时代更迭的变化带来的阵痛,是必然需要过程和时间才能消化和适应完成的。

2021年,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居民收入问题,面对经济调整的关键转折和环境重塑,没有任何悬念,必然承压。

收入决定消费,消费降级才是大趋势。

可以肯定的是,2021年中国经济大环境变化,规则层面的大调整,肯定是力度最大,效率最高的一年,而这只“有形的手”,在2022年,趋于放松,合理减弱的可能性,就目前中国的经济现实情况来看,难以判断。

一方面,是经济环境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还没有得到彻底完全的解决,规则重塑必须的警示和示范还没有建立起来,从这个角度看,2022年政策环境明显放松,不现实。

另一个方面,要看阶段重要性,2022年的重要性,显然不能和2025年相比,这也是顶层设计提出“跨周期经济调节”的深层含义之一,2025年至关重要,举国体制之下,集中力量为关键节点进行冲刺这是没有悬念的。

收入增长,是经济环境管理和社会财富分配,最为复杂和困难的终端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波动中调整,这和中国经济环境对于稳健的要求不符合。

所以,综合以上的分析,2022年,居民就业,收入,消费力,很大程度上会延续2021年的惯性情况。大环境都在收缩,集中力量,对于终端环境,也要保持理性客观。

锅里有,碗里才有。

2022年我们将迎来哪些重大的事情(五个维度对即将到来的全新一年进行解析)(5)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5第五个维度中国资产和金融市场的趋势分析

中国民间的投资主要就是两个渠道,要么就是楼市,要么就是股市。

虽然2021年还没有正式结束,但是不管是楼市对应的房价行情,市场热度,还是股市的行情表现,一年都快过去了,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和意义了。

2021年,中国资产和金融市场的表现,不尽人意,平淡正常,波澜不惊。

简单总结,就是没有整体什么明显的赚钱效应就是了。甚至小幅亏损,都是常态。楼市如此,股市亦然。

原因当然可能有方面的,但是只说结果,应该没有争议。或者说,对于绝大多数参与者而言,没有争议。

房价可能在2020年的涨势延续到了2021年,但是市场什么情况,不用多说;

股市在经历了2020年下半年的崛起,过完2021年春节以后,是个什么情况,也不用多说。

过去以往,结果就是结果,接受是唯一选择,但是对于2022年,中国的楼市和股市,会有机会吗?

这个问题的回答和判断,可以说很坚定,那就是“会”!

请注意,这个“会”是加了引号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中国国家崛起是势不可挡的,那么水大鱼大,水涨船高,作为经济和货币晴雨表的资产以及金融市场,有想象力空间和增长可能,这个因果关系是注定的。

但是为什么要加引号?

因为即使水大鱼大,2022年,中国资产和金融市场有想象力和空间,按照2021年中国对房地产的调控,对金融市场的管控治理的思路来看,2022年,大盘稳定,结构分化,冷热不均,是大概率的趋势。

会有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是结构性机会,是阶段性机会,是不确定性的机会,是分化的机会。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值得大家反复多看几次,加强理解。

2021年,中国资产和金融环境不仅仅是风向变化,更深层次的,其实是国家态度发生了变化。

态度决定一切,本质上就是曾经货币刺激驱动,产生大水漫灌式的资产和金融粗暴价值增长的时代正式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价格回归价值的正常环境。

2021年,中国经济领域挤泡沫,去杠杆,降风险,精准滴灌,价值归位的惯性和思路,必然延续到2022年,有价值的依然有价值,价格回归正常理性区间,没有价值的,那就危险了。

这是顶层意志和政策态度决定的趋势方向。经过2021年全年的表现,如果还有侥幸心理或者无法接受,那只能说顽冥不化了。

2022年我们将迎来哪些重大的事情(五个维度对即将到来的全新一年进行解析)(6)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理性客观的看待即将到来的2022年,希望不弃,打算不忘。

对于中国经济一个年度的趋势分析和判断,这篇文章涉及的维度最多只能算得上管窥蠡测,一家之言,但是有依有据,注重因果还是说的上的。

综合以上几个维度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中国经济环境的趋势分析和研判,其实总的看下来,利好积极的因素较少,存在不确定性和负面的元素较多。

乐观一点的角度来看,2021年就这样了,2022年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悲观或者消极面对,天道有轮回,万物有周期,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非常的自然和正常。

客观来说,放眼全球,其实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经济恢复和持续发展,不敢说登峰造极,但是也绝对说得上可圈可点,优势明显。

在疫情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全世界头顶的2021年,有一说一,要说中国不好,那谁都不敢说自己好,有对比,才有差距,这个见仁见智,但是作为中国人来说,基本的生命安全,日常生活基本面的保障,就足以碾压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实情况。

2022年的到来,其实最好的心态,就是“抱着最大的希望,做着最坏的打算”。

毕竟经济下行压力事实存在,国家经济调整和变革持续,经济环境过冬,在所难免,既然是过冬,那么过程同样也是必然存在的,做好准备,心理建设好,积极适应,积极应对才是正途。

熬冬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信念和盼头,疫情的考验,经济的冲击,别的国家不敢说,至少对于中国来说,那绝对只是一个过程,而对于美国而言,才是无尽黑夜,凛冬难熬。

面对同样的环境和趋势,信念决定不同的结果。

中国诗人陆游的有首诗说得很妙:“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2022年,站在2021年这个尾巴时间来看,有很多不确定的负面因素和可能,但是同样也有希望和机遇存在,这是相对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所有中国人,有着中国这个祖国后盾和保障的依靠,更是应该心怀阳光,满怀信心。

前路漫漫,或许会有未知的挑战和危险,但是有什么能比和自己的祖国站在一起,陪着自己的祖国一起崛起,逆境突围,这样的共同成长更有盼头的事情呢?

当爱国成为一种信仰,信任祖国成为一种信念的时候,那么未来就一定可期,只是时间的问题。

2022年,不一定会更好,但是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好,有这样的信念,便足以克服一切挑战。心中有光,无惧黑暗。

以上,就是本人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一些趋势的判断,一些未来的看法。

2022年我们将迎来哪些重大的事情(五个维度对即将到来的全新一年进行解析)(7)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